文 | 林京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做闪电仓五年,老徐眼见着周围闪电仓数量越来越多,他在外卖平台上搜索,周围三公里之内,已经有十几家。
区别于线下商超,闪电仓主要是24小时网上超市,只接线上订单。仓店面积通常在100平方米左右,位于负一层或者其他租金更低的区域。仓店里是一排又一排密集的货架,拣货员将货品打包好货,交给在门口等待的骑手。一些仓面积较小,拣货员在骑手的催促下,只能侧身跑着进去拿货。
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者在外卖平台进店看到的琳琅满目货品。目前,闪电仓的SKU大多在5000~10000个,从日用百货、鲜花、美妆、酒水饮料到数码配件基本都覆盖,面向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
闪电仓背后是平台、实体商超、零售品牌都在争抢的万亿即时零售蓝海市场。美团今年宣布,到2027年,闪电仓数量将从目前的超3万个增长至超10万个。名创优品、山姆等连锁品牌也在跑步入局。
对曾处于闪电仓风口之上的个体从业者而言,这曾经是一个月赚10万的好生意。但现在,低价竞争、0元起送、仓店密集程度提升,淘汰赛已经打响。
变化是从2023年开始的,在多个城市经营了8家闪电仓的老徐向Tech星球感叹道。
疫情期间,用户从购买餐品到购万物的即时需求暴增,那时候一个店投入60万元,三四个月就可以回本,即使做不到精细化运营和管理,一个月也可以挣10万元。
现在闪电仓数量最起码翻了10倍,老徐说,他经营的北京区域一个闪电仓,半年订单量已经从过去的25000单下滑至16000单左右。
本质上,闪电仓入局门槛低,淘金的中小玩家蜂拥而至,行业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区域保护,一家闪电仓通常辐射周围3公里,周围闪电仓数量增加,意味着市场份额被蚕食。以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商超附近商圈的负一层为例,不到200米,新增了三家闪电仓商家。
但一线城市可选择的低租金大面积仓店点位有限,一位闪电仓品牌的负责人直接向Tech星球表示,如今北京五环内的闪电仓优质点位已经饱和。
投资一家闪电仓成本并不低,在北京至少要百万元起步,很多人经营不到半年,便亏损离场,一批淘汰赛已经开启,“运气好的话亏一半,运气不好的话就是亏个70万,现在行业就是不停地有人进来,又不停地有人走”,上述闪电仓品牌负责人补充说道。
目前,闪电仓的商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乐购达、海豚购为代表的闪电仓品牌,它们入局早,已经在全国有百余家闪电仓,正通过加盟模式去下沉市场扩张;二,是名创优品、屈臣氏、华联超市等连锁品牌,它们会与线下店货盘做出差异化,挖掘线上增量市场;三,是众多的小白玩家,通常是个体从业者,由线下夫妻店转型到线上。
根据美团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美团闪购日均单量突破1000万单,交易用户数和交易频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七夕”当日,订单量峰值更超过了1600万单。
达达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秒送整体营业门店数超过60万家,京东秒送在京东App场域的月均下单用户数和订单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速双双超100%。
面对闪电仓业务快速增长,身处其中的从业者喜忧参半,他们正面临着行业的极度内卷。打低价战、增加投流费用、扩展SKU至上万个,经营成本不断攀升。
一位闪电仓老板向Tech星球介绍,在北京商家一公里以内承担的一单配送费为6.58元,晚间9点之后会加价2元,以前大家基础起送价格设置的都在20元左右,但现在普遍已经卷到9.9元、8.8元起步。新商家直接卷到0元起,他们想通过“卖一单赔一单”的降价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销量,获取平台更多的流量倾斜,最终再通过利润品赚钱。
低价战也进一步打响,很多闪电仓商家把店里引流的“1分钱产品”,从矿泉水换成了价格更贵的红牛饮料。“同类型产品,你卖6.5元,我就卖5.6元。甚至还会进行最朴素的商战,以消防安全不合格为由,去举报投诉其他闪电仓”,上述闪电仓老板表示,今年他店内的平均客单价已经从50元降至30元。
闪电仓并非新鲜概念。互联网大厂就曾开辟类似的“前置仓”赛道,只不过是自营模式,以生鲜蔬菜品类为主,普遍面临着高损耗率和低毛利率的挑战。
包括美团、饿了么、京东在内,布局了即时零售的大厂,都以平台模式向各类零售品类的第三方商家和从业者开放,平台提供运营指导、流量扶持。
相比传统商超,闪电仓对门店选址要求低,居民区、写字楼都可建仓,租金成本低、且容纳更多的SKU。
在“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就曾表示,同样是200平方米的面积,便利店陈列商品的最小存货单位(SKU)为2500—3500个,闪电仓的SKU为6000—10000个;便利店的月销售额约为35.5万元,闪电仓的月销售额约为50万元;便利店的利润率为1%—5%,闪电仓的利润率为3%—10%。
对于每一位身处其中的闪电仓从业者而言,货盘也是商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以二三线城市为例,7000-7500SKU的货盘,商家通常需要支付55-60万左右,在亏损退场时,如何清货盘也是一大难题。
在北京经营一家闪电仓的张清介绍,闪电仓主要消费场景依旧是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他们通常通过搜索产品进店,因此商家需要有足够丰富的货盘,比如用户修灯会用到的梯子、搬家用的纸箱子。
他在北京国贸附近的闪电仓,爆品之一是折叠椅,因为有很多临时会议需求的用户,会在店内批量下单,一次就可以赚几百元。即使这些货品平常在店内很难出单,但商家需要备货。
在运营上,闪电仓店内会有引流商品、折扣商品和利润商品,当低价商品吸引用户进店之后,这些利润商品才是商家赚钱的关键。
比如,作为高毛利的酒水品类,美团就亲自下场开拓了自营酒水仓“歪马送酒”。Tech星球在一家“歪马送酒”线下仓店看到,店员会着重推销一款自营的“歪马精酿德式小麦啤酒”产品,客单价在30元左右,据店员介绍,每月需要完成100单的销售指标,这些自营精酿啤酒品牌,每单能有更高的利润。
做闪电仓多年,老徐则将这门生意称之为“弯腰捡钢镚”,“很累,现在卷到只能赚一点小钱。”
目前还留在牌桌的个体从业者,需要从各个环节大幅压缩成本,老徐说,他现在采用“众包骑手+商家自配送”混合配送模式,后者主要是商家在闲时配送一些近距离的订单,以降低配送成本。
据一位美团众包骑手透露,闪电仓每单可以获得收入为4元,通常十几个骑手会负责两个闪电仓,在下午3点时候,他向Tech星球展示的一家排名靠前的闪电仓品牌订单已经达300多单。
用户需求非常丰富,该骑手表示,比如附近医院里有人下单折叠床,他的电动车根本无法配送,也经常会有成箱桶装水、啤酒等大件产品订单。
货盘是闪电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同质化也较为严重,并且日用百货市场价格透明,溢价空间并不高,老徐说,一些商家为了提升利润,现在会将货品调整为一半都是白牌商品,但弊端在于24小时网上超市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打假和举报,甚至有专门的“打假团队”以此谋生,以“三无产品”为由让商家进行赔偿。
互联网大厂的新战场
社区团购之后,闪电仓背后的万亿即时零售市场,是互联网大厂争夺的新战场。闪电仓的服务对象不是餐饮外卖用户,而是需要日用百货、鲜花、药品、数码等商品的用户。
交银国际根据各公司披露的数据估算,2022年,即时零售业务按交易规模排名,第一名为美团(美团闪购及小象超市),市占率约34%。这也是美团目前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排名第二的为饿了么(不包含外卖),市占率约26%;京东到家排名第三,市占率约15%。
两大本地生活平台在今年的即时零售大会上,披露了各自的目标。美团宣布未来3年要新增7万个闪电仓,意味着未来3年中平均一天新增70个美团闪电仓。饿了么虽未公布具体入驻平台的仓店数量,但已放言将在未来三年开出10万家“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
据自媒体《鲸选Pro》报道,京东秒送业务暂时没有设定具体的业绩目标。内部对京东秒送的目标是全面对标美团闪购业务。
闪电仓市场的想象力在于,人们从应急消费需求,到日常消费需求的习惯进一步养成。对平台而言,如今供给侧的丰富度大幅提升,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典型代表便是大型商超。
根据2024年半年报,联华超市、中百集团、京客隆、步步高、人人乐等5家出现亏损,中百集团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了614.42%。这些商超品牌开始积极拥抱即时零售,开拓增量市场。
一位传统商超的闪电仓负责人向Tech星球介绍,线上货盘会与线下货盘做区分,重合度只有30%不到,主要为了做增量市场。
当这些专业选手跑步进场,让闪电仓市场进入到拼供应链、拼资源的阶段,并开始进军下沉市场跑马圈地。
赛场上的选手已经足够多,自营模式的前置仓,也通过拓展品类、卷配送速度,齐聚在这片即时零售战场。叮咚卖菜、朴朴超市,也将前置仓从生鲜蔬菜品类拓展到全品类。
一位闪电仓老板对Tech星球表示,目前对于跟风涌入的小白玩家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甚至可能会率先被卷出局。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依旧处于发展初期,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残酷。
(备注:文中老徐、张清皆是化名。)
安徽80后小镇青年卖果茶,年入20亿 甜啦啦王伟:每年赚1亿,然后赚100年
点击「在看」,锦鲤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