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中学优秀校友任东生已在清华大学留教?

时事   2024-10-04 00:05   广东  

2024年9月21日,第十二届北京信宜籍大学生座谈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同庆楼饭店举行。信宜市政协原主席、高考奖教奖学助学促进会(下称“促进会”)会长刘显昌出席并讲话,茂名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麦哲伦到贺,在京乡贤、信宜籍大学生近50人欢聚一堂,畅叙乡谊,喜迎共和国75周年华诞。相较于往年,今年座谈会及系列活动规格高、人数多、创意新,增设了赴清华大学游园迎新、募集奖教奖学助学善款、品尝家乡特产粤信盈丰月饼和夏威夷果等环节。


部分与会师友在同庆楼饭店门前合影

部分与会师友在座谈会横幅前合影


会前,刘显昌、麦哲伦、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思等家乡领导、在京师友代表20人共同参观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清华校友黄文炳担任向导,今年刚留校任教的清华大学助理教授任东生陪同大家在清华园标志性建筑前合影,为入京新生、全市学生加油鼓劲,期待信宜教育事业续创佳绩,为顶级学府输送更多人才。


刘显昌(右四)、麦哲伦(左二)与清华大学助理教授任东生(左四)、大一新生赖冠熹(左一)在清华大礼堂前合影


刘显昌(左十)一行与在京信宜籍乡贤、大学新生在新清华学堂前合影


座谈会以“北京第一课”为主题,来自京城十余所高校的二十多名在校学生参加。清华大学温长喜、北京大学黄启航、北京师范大学李思进、北京外国语大学黄湘、北京林业大学李乐怡、中国政法大学黄沛璇等本科新生参会并发言。清华大学新生、来自化州一中的赖冠熹作为兄弟县市学生代表,应邀到会交流。


刘显昌在2024年北京信宜籍大学生座谈会上致辞

麦哲伦在2024年北京信宜籍大学生座谈会上致辞


会上,刘显昌代表历年支持奖教奖学助学的各界人士向在京师友表示亲切问候,高度评价了座谈会的筹备工作和日常活动,宣传了近年来家乡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通报了促进会成立20年来的发展情况和社会影响力。作为对本次座谈会主题“北京第一课”的回应,刘显昌强调“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勉励同学们学好政治课,坚定信念跟党走;学好专业课,力争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学好“社会课”,磨砺待人接物的高情商,并把奖教奖学助学的大爱传承下去。麦哲伦副主任以“欢迎与欢畅、感恩与感悟、有为与有位、共享与共赢、祝福与祝愿”作为关键词,对信宜在京青年活动表示高度肯定,分享了自己学习成长的经验,勉励青年朋友们珍惜时代红利奋发有为,共同讲好“茂名故事”。


入京新生、留京毕业生、高校教师代表围绕主题“北京第一课”进行了交流。大一新生黄湘、研一新生黄显淇、大二学生梁瑶、应届硕士毕业生丘淑娴等表示,中秋、国庆之际“京城遇故知”倍感温暖和振奋。他们结合亲身经历分享指出,开启大学阶段要以“自律”陪伴“自由”;面对更高的学习要求要以“有恒”探索“有用”;面对升学和就业的考验要以“识变”主动“应变”。两位高校教师代表分享了求学心得。黄文炳勉励同学们在人生选择上注重长期主义、注重“做人”和“做事”的统一;任东生建议同学们找到热爱之事并为之长期付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常怀感恩之心并传递爱与关怀。北京大学梁炜玥、外交学院周健行等同学会后表示,十分荣幸能在离家几千里以外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更加荣幸能加入北京信宜籍大学生这个温馨大家庭;感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承崇教尚学传统、关心回馈家乡的责任(发言选登见另稿)。


与会领导对师生们的到位认识给予了充分肯定。罗思表示,卸任信宜中学校长十多年之后应邀讲授“北京第一课”,以“老校长”身份来京 “收作业”,发现大家都拿到了“高分”,倍感欣慰;希望同学们以“进京赶考”的精神不懈奋斗,牢记“团结就是力量”互学互促、回馈家乡。信达证券原副总经理邓强、促进会副会长韦大良、邓炎新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嘘寒问暖、答疑解惑。广州市信宜商会会长曹平昌、副会长陈允骐、容洪波为参会规模持续壮大“点赞”,勉励同学们学好专业和外语,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关心支持家乡发展,并表示愿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提供平台。


刘显昌(中)、罗思(左)接受座谈代表任东生递交的捐赠牌

座谈会捐赠芳名榜


座谈会特设捐赠仪式。刘显昌、罗思代表促进会接受了任东生助理教授递交的捐赠牌。会前,在京师友发起祝贺促进会成立20周年的捐赠活动,募集到彭毅、叶妃霞等 20名热心乡贤的善款共22548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人是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获奖尖子生,此次捐赠标志着他们从领奖人到捐赠人的成长和蝶变,体现了他们对奖教奖学助学事业的感恩与传承。会上,麦哲伦副主任的父亲、化州市步车小学原校长麦清华先生向座谈代表致赠了自己的著作《春风桃园》。


化州市步车小学原校长麦清华(左)向座谈代表、北京大学校友廖雅君赠送著作《春雨桃园》


座谈期间,师友们还共同品尝了促进会送来的家乡伴手礼粤信盈丰月饼和近年引进种植的新土产、今年刚上市的夏威夷果,感受浓浓乡情的同时,也感受家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


据悉,北京信宜籍大学生座谈会一年一度,自2023年5月上届活动成功举办以来,在信宜市委市政府和促进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北京信宜籍青年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常态化“以文会友”、举办求学交流活动、发起奖教奖学助学捐赠等方面取得“七个一”的突破,有效服务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引才工作。下阶段,大家将继续推动线上交流长效化、线下联络多样化、两地活动机制化。帮助同学们在强国复兴、奖教励学的事业中携手并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采编:周录 会务:彭毅 黄文炳 廖雅君 廖雨阳 丘淑娴 摄影:叶妃霞)



 北京第一课

编者按:2024年北京信宜籍大学生座谈会以“北京第一课”为主题,邀请在京大一新生、研一新生、在校学生和高校教师代表发言。现选登其中4篇代表性发言和体会,呈现在京信宜籍师生对自律与自由、有恒与有用、眼界与境界、他乡与故乡等问题的思考,以飨读者。


之一:大一新生发言

黄湘:以自律陪伴自由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24级本科生,毕业于信宜中学。


2024年8月2日,当我收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感受到自己的心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搏动。不仅仅是因为求学梦想成真,更是因为获得首都的邀请信而心潮澎湃。北京沉淀千年历史芳华,如今又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无比向往着来到北京亲身感受这里的底蕴。然而真正来到这儿开始大学第一课,才发现了大学生活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与高中时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不同,大学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和选择权,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当不用再为生物地理苦恼之后,我可以为喜欢的外语学习投入更多努力。虽然我目前在读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表上却排满了综合英语、写作和口语课,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来深入学习。

然而自由并不意味着空闲,甚至这份自由的给予是建立在晨兢夕厉、严于律己之上的。这是“北京第一课”带给我的最大感悟。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网上常能看到的“大学就是三年幼儿园加一年高三”“熬过高考就好了”一类说法,都是自我沉沦却不自知的。大学自由包容的氛围赋予我们真正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得以向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学校里有相当数量的自习室和气派的图书馆,到处都有认真自习的人——这里不得不插一嘴,北外的图书馆堪称美丽,经典著作期刊、外文典籍应有尽有,无愧于“博览世界、广纳百彩”的美誉。

大学里,除了学生拥有高度自由之外,老师也难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于我个人而言,我也曾逃避、害怕数学这个科目,然而大学阶段又误打误撞选择了学高数的专业。这便又提出一个新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学,特别是提高理解力和领悟力。所幸,我们拥有学长学姐们和新生之间组建的班级对口群,往年考试试题资料,图书馆这些弥足珍贵的学习资源。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自律陪伴自由,持续向着目标进发。纵使前路并非坦途,也应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头一次远离家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求学,横跨大半个中国,距离两千三百公里,却无法隔断与家乡连结的心。我带着好奇来到这片追梦的土地,一心想着学有所成;我心中逐渐清晰自己为什么来又要往哪里去,风起京华,逐梦四海,愿和同学们一起努力。

之二:研一新生发言

黄显淇:以有恒探索有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祖籍信宜怀乡,2020年从深圳中学考取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保送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    


   2020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从大一到大四,我在人大的日子并没有一条预设好的“光明坦途”,每一阶段的选择不全是规划之中,却意外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一部分,期间也不乏迷茫和焦虑。但支撑我坚持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也是我学习之路的初衷,就是“要学好经济学,做有用的学问”。这一想法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孤独、焦虑、内耗,为我持续的求学之路提供动力。作为研一学生,大学生活还是不久之前的事情,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进入大学就会发现,跟高中相比,天地突然间宽阔了许多,有了更多自由和期待。人大对每一创新想法和个体需求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支持,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讲座、各种实践和社会活动等等。探索这样一个宽阔世界的过程,也是探索自我的过程,在大学当中,最关键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热爱的、可以为之长期奋斗的事业。因为能坚持做自己认同并向往的事情,内心才会是充盈的,生活也会觉得非常有意义。

人大的课堂为我打开了经济学的大门,让我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现实社会问题。随着对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越全面,自己的见解也会更深,不断提高对经济现实的思考层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二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大小创等科研项目。期间在文献综述的时候,都已经觉得晦涩难懂,更不要说是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回归表和数理模型,起初就连看懂了“有星是显著”(图表上标注着星号的表示重要)都觉得是莫大的收获,中途几次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下来。这段经历是我学术生涯的初尝试,也让我对经济学和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想大二大三,是整个大学期间学分最多、学业最繁重的时候,但当时心里的想法却很简单、也很坚定,就是“拼命学习”。这些为了目标而奋斗的日夜,让我拥有了成长的高光时刻,获得保送本校读研的机会。

现在再来回顾这段经历,总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平静。追求“高绩点”一直是我大学生活的重心,随之我也有了更多收获:眼界和见识的拓展、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使命感的增强等等。这些收获在过程中不易察觉,但站在某个阶段性的时点回望时(比如现在,我刚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时候),能显著看到自己的成长,也能从中汲取到继续前行的力量。走过高考、走过保研,我意识到比起考试更重要的,是走过迷茫困苦的日子锻炼出来的韧性和坚强,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前进,始终做正确的事,坚守自己的决心,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后,我想分享三点感悟:始终向上走。在大学里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自己认真上课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绩点;辛苦熬夜参加的项目却没有获奖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掌握结局,所能做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但从长期来讲,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几次失利就丧失斗志,而是始终保持进取的姿态。哪怕走得慢一点,“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始终是真理。

多探索和尝试。在经济学里,常说理性人考虑成本收益。但作为刚进入某一领域的初学者,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多探索和尝试,纯粹一些,少一点成本收益的计算。大三上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我对发展中国家如何脱贫致富等内容非常感兴趣。全世界的贫困问题可以看成是“贫苦陷阱”。在这个陷阱中,糟糕的健康、落后的教育、无能的制度、匮乏的基础设施建设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面对无奈的现实,走出贫困陷阱并不容易,经济学家们至今仍在茫茫雨林中苦苦求索着经济增长之路。于是从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到目前研究生阶段,我都选择在这一领域深入学习。现在的学习更高阶了,要求当然也就更高,而一直不变的是我对经济学研究的纯粹和热切。

抱一份大志向。在大学里,我们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有责任将我们所学正向回馈给社会。所谓“经济”,即“经世济民”,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问题背后的机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要有对科研的真心热爱、对家国的真切关怀”,这是一种专业使命感,更是我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抱着这份大志向,始终向上走,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之三:高校教师回应

黄文炳:提升眼界和境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2008年信宜市高考奖教奖学助学金获奖尖子生。


   首先,我非常感谢刘显昌会长一行“千里迢迢”来看望我们。从信宜到北京的路程将近五千里,远超千里,家乡领导不辞劳苦,带来的关心和问候情浓意切,让我们感动。其次,会务组安排我作为在京教师代表进行发言,我倍感不安。在座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我的发言颇有班门弄斧之嫌,至多算作抛砖引玉了。思来想去,我给大家特别是师弟师妹们,分享两句“掏心话”。

第一句话是,在人生选择上,要注重长期主义。回想过去的求学生涯,我面临了多次选择。还记得那年中考,我从水口中学考上了信宜中学。这本来是顶好的事情,我却因为家里经济着实困难、拿不出学费而犯愁。当时有人建议,要不放弃信宜中学,去读第二志愿的高中,学费全免,还可以有生活费补贴,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十来岁的我早已想明白,读高中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考进大学。庆幸的是,我的叔叔知道我的想法之后,帮我支付了学费,让我得以进入信宜中学,后来顺利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又一次面临了选择,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当时有人建议,你家里困难,应该早点工作,帮补家里啊。那时的我早已充满了对科学研究的憧憬,而且坚定地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越高的学历能磨出越好的自己。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早当家”不如“晚当家”,我们并不害怕贫穷限制了我们身体,而是害怕它束缚了我们的视野。

第二句话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做人”和“做事”的和谐统一。我们经常听到“抬头做人,低头做事”,意思就是做人要看着远方,充满自信,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际上,我对这句话有着别样的“曲解”,认为它过分强调了“做人”和“做事”的独立性,没有做到两者统一。我更愿意将这句话改为:“抬头识人,一起低头做事”,从依靠个体到依靠集体,充分尊重和挖掘群体智能。爱看NBA的同学应该经常听到,投篮是一个人的快乐,而助攻却是两个人的快乐。有时候,抬头看看别人,邀请过来一起做点事,挺好。

以上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两句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同乡和各位朋友的到来,衷心地祝愿北京信宜籍大学生活动越办越好!

之四:“课”后体会

周健行:在他乡心系故乡

作者系国际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于信宜中学,2022年高考奖教奖学助学金获奖尖子生。


   我大三才第一次参加北京信宜籍大学生座谈会(遗憾地错过了去年的活动)。一到达会场,我就立马感受到了信宜人的热情。除了熟悉的乡音外,桌上的夏威夷果和月饼也让我倍感亲切。刘显昌会长和诸位领导、乡贤、学长热情地邀请我们落座、吃月饼,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与团结。

刘显昌会长说,各位信宜学子跨越两千多公里前来北京求学,与家乡山重水隔,每一次聚会都十分难得。过去40多年间,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与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多年以前,信宜人民信息闭塞,对教育的重要性一知半解,东部、北部山区的多个乡镇甚至没有考上信宜中学的高中生。为了激发信宜人民对教育的重视与热情,2005年,刘显昌会长与各位乡贤一起创建了信宜市奖教奖学助学促进会。20年来,促进会激励了数以千计的信宜学子外出攻读大学,其中不乏事业有成之士,有力支持了信宜的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大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各位大学生走出云开大山来到京城求学、工作,不仅要心怀家乡信宜,为其发展建言献策或亲力亲为,更要目光长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显昌会长勉励各位大学生同学,要永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心系国家和家乡的发展,要磨练情商并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学业与事业中如鱼得水。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刘显昌会长说,奖教奖学助学是一项薪火传承的事业。我国与世界各强国的快速发展,无不是靠教育推动实现的。这项光荣的事业正在由师兄师姐们传承、发扬,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参与这项惠及家乡百姓、推动国家发展的事业中。

在我看来,家乡信宜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依赖人口优势,产业有待升级等问题。要想推动产业优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信宜拥有北部湾、海南、珠三角枢纽的区位优势,也有职业教育人数粤西第一的教育资源优势。想要发挥好这些优势,需要借助高水平人才的带动。龚庆书记等市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刘显昌会长等老领导、乡贤和前辈也大力推进奖教奖学助学事业,助力本地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我作为奖教奖学助学的受益者,感受到整个信宜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求贤若渴,感受到自己肩上也承担着传承关爱、回馈家乡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祝愿各位领导、乡贤、师友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信宜的发展蒸蒸日上;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END


来源:信宜市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本公众号对文中保持中立,对所包,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 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小编会第一时间作删除处理。


信义都市网
信义都市网,始建立于2009年的信宜都市网,集新闻性、实用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地方综合自媒体,传播民生实事,新闻时事,生活旅游资讯,百姓交流沟通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