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饮食能改善代谢功能?有了最新科学依据

百科   2024-11-18 16:40   北京  

现在很多人饮食习惯紊乱,晚餐进餐较晚或常吃夜宵。这种不良生活习惯会扰乱昼夜节律,增加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的风险。这时,减肥就被大家提上日程。

很多减肥的朋友都执行过“16+8”(8小时进食法):即将一天24小时分成两部分,16个小时内不吃东西,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比如选择早上8点到下午4点,或早上9点到下午5点这个固定时间内进食,其余时间除了喝水,不额外摄入有热量的食物,这种饮食模式被称为限时饮食

当然,限时饮食也不局限于8小时一种模式,4到12小时的模式都有,大家熟悉的“5+2”(5天正常饮食,2天控制饮食)模式也属于限时饮食的一种。

一些研究认为,限制每日进餐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能量摄入,同时拉长空腹时间,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水平,减少脂肪合成。当身体的糖原储备消耗殆尽时,便启动燃烧脂肪供能,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但其科学性有待解答。

近期,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团队联合在国际期刊《细胞·代谢》发表论文,揭示了限时饮食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的科学机制。研究人员发现,限时饮食会增加肠道中的扭链瘤胃球菌,其产物2-羟基-4-甲基戊酸可抑制肠道低氧诱导因子2α-神经酰胺通路活性,从而改善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

研究人员招募了19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肝患者,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临床干预试验,参与者在4周内执行限时饮食,每天进食时间限制在早上7点到下午5点之间,只有这10个小时可以吃东西。

试验前后分别分析参与者的粪便和血浆样本,研究者发现,限时饮食4周后,反应肝损伤程度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说明参与者的肝脏状态好了很多。此外,参与者的肝脂肪变性指数显著好转,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体重指数也下降了。

之后,研究人员又对参与者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限时饮食干预前后肠菌的组成和丰度有了显著的改变,干预后增加最显著的菌株就是扭链瘤胃球菌。正如前文所说,此菌可抑制肠道低氧诱导因子2α-神经酰胺通路活性,低氧诱导因子2α是人体内重要的调控因子,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中。

据了解,此前一些国内外的研究也都表明,低氧诱导因子2α在低氧适应、红细胞生成、肝脏生长等生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它是肠道铁吸收的主要转录因子,能促进生物体的低氧适应,并增加铁存储蛋白——铁蛋白,从而导致宿主肠道对铁吸收减少。

此外,限时饮食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自噬等机制,来清除受损的细胞成分,进而有助于降低人体内的炎症标志物,减轻慢性炎症状态,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炎症相关疾病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的进程。

又到一年订阅季

科普在身边·生活更美好

欢迎订阅2025年的《科普时报》



来源:科普时报

者:任声权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尹传红

据说点“在看”的都会更好看 

科普时报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首份综合性科普周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