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506起,同比减少68起……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治理,北京最近公布2024年相关数据。据悉,为防范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明年还将有400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智能阻车器。
近些年,电动自行车爆燃引发火灾事故不时发生。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火灾80%为充电时引发,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相较于室外,电动自行车被推上楼或电瓶被提上楼后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呈指数级扩大——起火90秒,温度便可达200℃,一辆车燃烧产生的毒气,足以使上百人窒息而亡。血淋淋的教训警示我们,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把电动自行车推上楼、电瓶提上楼,这是一条生死攸关的安全线,必须守住。
事实上,为挡住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各地都下了很大功夫。有的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经摸底拉出问题突出小区名单,通过常态化抽查等方式,督促居民绷紧弦;有的明确物业管理责任,以设立专员、加大宣传等方式,提升大家安全意识;更多的是引入技防手段,如在电梯中安装智能装置,不仅对进入轿厢的电动自行车发出“警告”,电梯门也无法正常关闭,直至车辆退离。如此种种,都起到了不错效果。北京在老旧小区推广智能阻车器,也是立足“人防和技防”双保险,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尽可能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堵不易,疏则更难。事故频发也促人思考:明明危险性尽人皆知,为何总有人我行我素?这里头固然有侥幸心理、怕麻烦等作祟,但楼下没地方充电、车棚狭小拥挤、充电收费偏高等也是现实原因。说白了,充电是车主们的刚需,只堵不疏,难有长效。所以,每当悲剧发生,大家都心有余悸,一些车主也会忍住好一段时间不再上楼。可一旦事情降温,这根弦就又松了。因此,加大治理力度将电动自行车挡在楼门之外势在必行,同时还需从源头摸清并解决车主们的合理需求。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顽疾方有望破解。
源头治理,意味着从产生矛盾的原点痛点入手解决问题。当然,民生事项往往庞杂多样,不同社区、不同居民的情况和意见也不尽相同,在直面矛盾的同时,首先统一思想、守住底线,才能为最大程度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来源:这里是大兴
责编:庞占策
签发:车知博
● 西红门镇人大组织开展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会前视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