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醒便成了罪过。
hi,这里是请知。
我们总说“至暗时刻”,仿佛等一个定点,然后拨云见日。但看着社会一步步走向某种令人窒息的冷漠,不禁觉得,这个“至暗时刻”,其实一直在逼近。
只不过,它是温水煮青蛙,逐步蚕食了我们的底线。
一、社会变迁的冷漠
在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人的冷漠似乎成为了“必备技能”。地铁里,大家刷手机都不抬头。
出了地铁,不是打卡上班就是无奈挤入人流,旁若无人,犹如一群流水线上的机械人。
新闻里,“老人倒地无人扶”早已见怪不怪,因为大家默认好人会被讹诈,帮助会被“套路”。这不是个例,是一种心理常态。
于是,老人也好,陌生人也罢,大家心照不宣地避开了所有可能的“麻烦”,省得自己摊上事儿。
当然啦,冷漠的我们似乎不需要关心别人的生活,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亲友也成了陌生人。家庭聚餐,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大家低头刷短视频,甚至懒得聊上一句。
我们在信息爆炸中逐渐忘记了如何共情,彼此的存在逐渐被屏幕取代。
有人说是社交压力太大,有人说是人性本凉,可我觉得,是我们自己在习惯冷漠,然后乐此不疲。
二、公平权益的缺失
我们总以为公平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冷眼一瞧,这公平的“窗户纸”也不过就是一个破洞罢了。在很多时候,公平二字就是一个笑话。
教育公平?拼爹现象、“名校保送”已经让人见怪不怪。就业公平?层层关系网、裙带关系让人叹为观止。生存公平?高额的房价和教育成本,仿佛生而为人就不平等。
想追求公平?那你得有资源和人脉。普通人想平等?呵呵,那只是你在抱有的一个“乌托邦”式幻想。
于是,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往往选择沉默,因为他们知道,抱怨也没用,呼吁更没用。公平成了奢侈品,社会像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三、生活压力的加大
活得不容易,过得不顺心。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开销……压在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朝九晚五已经是奢侈,996成了常态;随时待命、即时回复、连续加班成了“不合时宜”的默认操作。
生活压力压垮了多少家庭,多少梦想在这些压力下成了泡影。去看心理医生?随便一个疗程就够普通人心疼一阵子。
为了活着,我们似乎不得不变成一个个机器,尽管我们还不想认输。
在这个至暗时刻,每个人在拼尽全力求个喘息,但奈何前路愈发不明。社会成本与个体生活之间的失衡已经让我们被迫在温水中煮着,梦想远去,生活归零。
或许至暗时刻,已经在悄无声息地蔓延,它不会轰轰烈烈,而是静静地、温吞地拉开序幕。
有时候,我们嘲笑自己:还能怎样?还不是继续这样活着?
祝好。
编辑:请知
审核: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