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深入,全国多地进入了流感高发季节。不少朋友在感染后,除了发热、呼吸道症状外,还出现了头晕等症状,引发了关于“新毒株”的猜测。那么,流感到底要怎样预防?不吃药能否“扛”过去?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医生的详细解读。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北方地区流感的高发季节。以北京为例,今年的高发期来得稍晚,12月才开始逐渐进入流行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
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病程一般在5到7天。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相关并发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可能。
针对有市民反映最近出现了以头晕为症状的“新毒株”,医生表示,目前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是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的全身症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除了流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偏肺病毒感染也逐渐增多。人偏肺病毒感染发病时,症状与流感相近,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目前,人偏肺病毒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治疗措施多为对症支持治疗。
△人偏肺病毒(HMPV)电镜下形态观察(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 讲卫生: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 常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 少聚集:尽量避开人群聚集或者空间密闭的场所。
❏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
流感高发季,我们不仅要关注流感本身,还要警惕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威胁。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