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星,男,汉族,1959年5月生,群众,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回南村人。2024年第8期”济南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轮椅上的乡村文艺能人,几十年苦练本领,在书法、绘画、乐器、演唱上有着不俗的造诣,多次参加省市大赛并获奖。虽然身体残缺却胸怀大志,用励志人生温暖他人,数十年活跃在基层文化文艺舞台上。每逢佳节,他书写祝福赠予乡亲;每次义演,他满腔热情倾情演绎……带头组织12届农村春晚。他用文艺的方式“书家国、唱家乡、乐乡亲”,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更以一颗大公无私、热心公益的济世之心温暖着一方乡土民心。
60多岁的王守星,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他说:“这日子啊,越过越有奔头。”2022年5月,他站在了CCTV央视星光达人秀海选的舞台上,虽然身体坐在轮椅上,但心却飞了起来,最后还拿到了济南赛区的最佳达人秀称号。这份荣誉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个人才艺的认可,更是对他几十年来坚持与热爱的最好回馈。 自从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王守星便成了村里的“明星”,各类演出和节目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奔波在各类舞台的他并没有放下乡亲们,只要有义演的机会,他总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 同他一起的文艺志愿者,时常调侃他行动不便还哪都想去,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我这身子骨虽动不了,但心是热的,得做点啥回馈大家。” 他主动加入了章丘义工协会和绣惠文艺志愿服务队,成为义演队伍的“核心”力量。作为绣惠街道回南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常说:“孩子们是咱们村的未来,教他们练书法、唱歌,我也算学有所用,再说了,出去报辅导班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起的,我能当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王守星在村里义务开展书法、绘画培训,村里超过200名孩子参与过,每年义务辅导30多课时。他家小院门楣上写着“耕墨斋”三个大字,每当有人来访问起来,王守星总是笑得像个孩子:“这字啊,是我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对大家的感谢。亲人、乡亲、单位、社会,每个人都在用他们的方式支持我,这份恩情,我铭记在心,也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提及过往,王守星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19岁那年,一场意外让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那时候啊,感觉天都要塌了。但想想父母,想想那些关心我的人,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他感慨万分,“是家人的不离不弃,是社会的温暖关怀,让我重新站了起来,虽然是用轮椅,但我的精神是站着的。” 面对生活的重压,王守星没有选择沉沦,他骨子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说:“我得干点啥,让人生有点意义。” 于是,从书法、绘画到唱歌、演奏乐器,他一样不落地学了起来。没有毛笔,就用姐姐的辫子代替;没有纸墨,就在黑漆木板上沾水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份执着与坚持,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每当自己的作品获奖,听到观众的掌声,他都热泪盈眶。自强之路何其艰难,但他仍在坚持,就像他所说的,“如果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表演,别人给他的掌声是羡慕和赞扬,我作为一个残疾人,赢得别人的掌声,那是一种精气神,一种力量传递,我就想把这种感觉延续下去。” 经历了风雨,王守星更加懂得感恩与回馈。群众对于演出的期待,让他萌生了新的想法,自己开办农民春晚。 但开始的过程并不顺利。群众和文艺志愿者对于这个自发的活动感到忧虑,质疑王守星能否撑起这个台面、谁会支持他,也有怀疑他另有所图的,不和谐的声音此起彼伏。 此时的王守星并没有动摇,像个无事人一样到处奔波协调,从演出地点到道具服装、从灯光音响到舞台设备,能借的借,租的租。 “哎呀,能求的人咱去求,能赞助的我就去争取,张张嘴不丢人,我也不是为了我自己,这有啥!”碰到有人挖苦他的举动时,他却哈哈一笑。 正是王守星的这股子韧劲和坚持,给他换来了机会。在章丘义工协会和村两委的支持下,他带领着文艺志愿者们站上了农村春晚的舞台。 每当提起这事儿,他的眼里都闪烁着光芒:“看到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看我们的演出,笑得那么开心,我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王守星和志愿者们连续举办了12届农村春晚,观看群众超过5000人次,用歌声传递着快乐与希望,用乐器演奏出乡村的和谐与美好。 除了组织农村春晚,他和伙伴们还走进幸福院演出,将快乐传递给老人们。他依然记得第一次带队伍走进幸福院,邻居张大爷就跑过来拉着他的手。“你来演出了,哎呀,好啊,了不得呀,了不得,比我们这些能跑能走的都厉害!”看着激动到说话语无伦次的大爷,他格外高兴。 每逢节庆假期、时节闲余,王守星总能如约而至,为周边村里老人带来演出,数年的坚持也让他有了固定的“粉丝”。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感恩回馈,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