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人:我以为用R语言星号标记显著性是常识?结果这些作者纯手工操作!

文摘   2024-11-04 09:02   爱尔兰  

什么是显著性差异?

显著性差异是统计分析中判断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的重要指标。通常,在实验或数据分析中,显著性差异用来衡量两组或多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可以归因于实验因素,而非随机因素。如果差异被判定为“显著”,则意味着在特定置信水平下,这种差异是有统计学依据的,且不太可能只是偶然产生。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不同品种的植物在某些特征上的显著性差异可能揭示出基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为了检测显著性差异,通常使用不同的统计检验方法。t 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均值差异,适合样本量不大、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当需要比较三个或更多组之间的均值差异时,方差分析(ANOVA) 是更合适的选择。ANOVA 可以检测多个组之间的总体差异,而在显著性差异存在的情况下,通过 Tukey HSD 等事后检验可以进一步确定哪些组之间存在差异。此外,非参数检验(如 Kruskal-Wallis 检验)在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假设时应用广泛,这类方法无需对数据分布作假设,适用于偏态或小样本的数据。
显著性水平(通常为 p 值)用来量化统计检验的结果。当 p 值低于预设的显著性水平(如 0.05)时,我们认为差异“显著”,并用星号表示。一般约定的星号表示法为:* 表示 p < 0.05,** 表示 p < 0.01,*** 表示 p < 0.001。这些星号提供了简洁直观的视角,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组间差异的统计显著性。

计算方法

在开始标注显著性差异之前,了解统计检验的意义和步骤是必要的。手动计算显著性差异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效率极低,尤其当我们要在多个组别间进行大量比较时。例如,针对某个变量的多个处理组,每组的均值和标准差可能已经计算完毕,但若需要判断这些组别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就需进行繁琐的成对比较,再记录每组对的 p 值及其相应的显著性标记。
这种情况下,自动化计算显著性差异和添加星号标记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借助 R 语言的强大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 数据整理与转换:准备好长格式的数据(即多列变量数据被转换为两列:变量名和数值),方便批量处理。使用 pivot_longer() 或类似函数,可以将宽格式转换为长格式,以适应多组别、多变量的分析需求。
  2. 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通过 dplyr::summarise() 函数,根据组别(如不同品种或处理条件)计算每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后续显著性标记和误差线提供基础。
  3. 显著性检验:对于多个组别之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是常用方法之一。通过 aov() 函数可以得到 p 值,再利用 TukeyHSD() 进行多重比较检验,自动生成每组对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4. 显著性标记:为每组对比结果分配显著性星号。可以通过手动设置一个条件函数(如 add_significance()),将显著性结果自动转换为星号标记,便于直观展示。
  5. 可视化标记:在柱状图中,使用 geom_bar() 和 geom_errorbar() 添加均值和标准差,再借助 geom_text() 把显著性星号标记在误差线之上,使图表更加清晰直观。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我们将结合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 R 语言实现这些自动化显著性标记的流程。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R语言代码示例

# 加载必要的包
library(dplyr)
library(tidyr)
library(ggplot2)
library(multcompView)
library(writexl)
library(tidyverse)

# 定义函数用于添加显著性星号
add_significance <- function(p_value) {
if (p_value < 0.001) {
"***"
} else if (p_value < 0.01) {
"**"
} else if (p_value < 0.05) {
"*"
} else {
""
}
}

# 将数据转换为长格式
iris_long <- iris %>%
pivot_longer(cols = starts_with("Sepal") | starts_with("Petal"),
names_to = "Variable", values_to = "Value")

# 计算每个Variable和Species组合的均值和标准差
summary_stats <- iris_long %>%
group_by(Variable, Species) %>%
summarise(
mean = mean(Value),
sd = sd(Value),
.groups = 'drop'
)

# 对每个变量组的不同品种之间进行ANOVA和Tukey检验,并生成显著性星号标记
significance_results <- data.frame()
variables <- unique(iris_long$Variable)

for (var in variables) {
# 子集数据
var_data <- iris_long %>% filter(Variable == var)

# ANOVA 和 Tukey 检验
anova_result <- aov(Value ~ Species, data = var_data)
tukey_result <- TukeyHSD(anova_result)

# 提取 Tukey 检验结果
tukey_data <- as.data.frame(tukey_result$Species)
colnames(tukey_data)[colnames(tukey_data) == "p adj"] <- "p_value" # 重命名列
tukey_data <- tukey_data %>%
rownames_to_column(var = "comparison") %>%
mutate(significance = sapply(p_value, add_significance), Variable = var) %>%
select(Variable, comparison, significance)

significance_results <- rbind(significance_results, tukey_data)
}

# 将显著性结果合并到 summary_stats 数据框
summary_stats <- summary_stats %>%
left_join(significance_results %>%
select(Variable, significance),
by = "Variable") %>%
mutate(y_position = mean + sd + 0.2) # 设置星号显示位置

# 导出到Excel
write_xlsx(list("Summary Statistics" = summary_stats,
"Significance Results" = significance_results),
"iris_species_significance.xlsx")

# 绘制分组柱状图并添加显著性星号
ggplot(summary_stats, aes(x = Variable, y = mean, fill = Species)) +
geom_bar(stat = "identity", position = position_dodge(width = 0.8)) +
geom_errorbar(aes(ymin = mean - sd, ymax = mean + sd),
width = 0.2, position = position_dodge(width = 0.8)) +
geom_text(aes(y = y_position, label = significance),
position = position_dodge(width = 0.8), vjust = -0.5, color = "red") +
labs(title = "Mean and SD of Iris Measurements by Species",
x = "Measurement Variable", y = "Mean Value") +
theme_minimal() +
scale_fill_brewer(palette = "Set1")

小结

在本教程中,我们探索了如何利用R语言自动化标注数据集中的显著性差异。使用这些代码可以高效地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应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检验,并将结果以星号标注在柱状图中。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手动计算的复杂过程,还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希望今天的更新可以使你的数据分析更为高效、清晰,让你的SCI论文早日发表!
感谢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懈的动力!

科研代码
专注R和Python的数据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