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使用 RStudio 超过十年的老用户,近来我对 RStudio 公司(或如今的 Posit)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些许疑惑。从 Quarto 的推出到 RStudio 的全面转型,似乎每一次改动都在削弱原先那个专注于 R 语言的数据科学工具的核心。而这种变化往往被包装为创新,然而老用户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是实质上的技术进步,还是仅仅换了一个“皮”?
在探讨这一点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Quarto 这一产品发布时的官方宣传。RStudio 公司对 Quarto 的推出寄予厚望。根据官方描述,Quarto 继承了 R Markdown 的理念,却在可扩展性和跨语言兼容性上更进一步。以下是 Quarto 的几个标榜性亮点:- 跨语言支持:不同于只支持 R 的 R Markdown,Quarto 可以轻松集成 R、Python、Julia 和 Observable JavaScript,这让跨语言项目的协作变得更加方便。对于需要多语言操作的数据科学家而言,Quarto 提供了一站式的文档生成解决方案。
- 多种文档格式输出:Quarto 支持的输出格式比以往更丰富,从普通的 HTML、PDF 到交互式的 HTML5 仪表板、电子书等几乎无所不能。用户可以使用 Quarto 生成网站、电子书、演示文稿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文档发布流程。
- 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在 Quarto 中,不再需要额外安装
blogdown
、bookdown
等不同包,而是直接内置网站和书籍生成功能。这样的一体化系统对于新用户尤其友好,让文档编写过程变得更直观。 - 适配现代开发流程:Quarto 可以轻松集成到 CI/CD 管道中,配合版本控制和自动化测试,实现文档的实时更新。这种对现代开发流程的支持,给需要频繁更新的文档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
老用户的困惑:Quarto,真的是换皮还是创新?
乍一看,Quarto 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作为 R Markdown 的老用户,我却忍不住感到,这一切可能不过是“换皮”操作罢了。对于习惯了 R Markdown 的老用户,Quarto 带来的所谓“新功能”,大多数其实可以通过 bookdown
、blogdown
、rmarkdown
等不同包组合实现。Quarto 似乎不过是将这些独立的功能集合到一个新的框架里,以多语言的兼容性为卖点,但在核心功能上没有太多实质的突破。这种换皮操作不仅限于 Quarto,Posit Connect、Posit Workbench 等一系列产品的推出也给人类似的感觉。这些“新产品”在云计算、多用户协作等方面的拓展似乎更像是 RStudio 旧有产品的重命名和重新包装,给人以创新的错觉,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上的迭代。尤其是 Posit 的推出,RStudio 公司有意模糊 R 语言的标签,把原本以 R 为核心的品牌,改造为一个泛语言、云服务的品牌。对于习惯于在 RStudio 中使用 R 语言的老用户而言,这种调整方向似乎走得有些快。怀念那些年,安静用 R Markdown 写论文的日子
在 Quarto 之前,R Markdown 对于 R 用户来说是一个稳固且高效的工具,尤其适用于学术写作、数据分析和可重复性研究。使用 R Markdown,我们能够在一个包中完成报告生成、数据可视化和代码嵌入的需求,这种专注于 R 生态的设计简单、纯粹,帮助无数 R 用户轻松完成从报告到网站的多种文档创作任务。而如今,Posit 公司将 R Markdown 改造为 Quarto,放弃了纯粹的 R 生态,把文档系统改成了一个支持多语言的跨平台工具,甚至 RStudio 本身也换了名字——Posit。虽然对追求多语言支持的用户来说或许是便利之举,但对于许多只使用 R 语言的老用户而言,简单、安静、专注的创作体验已经不再了。从 R 到 Posit 的转型值得期待,但实质创新仍然不足
不可否认,RStudio 想摘掉“R”标签、追求泛语言平台的雄心是值得肯定的。Posit 试图在更广泛的编程语言中占据一席之地,构建一个不局限于 R 的文档、分析和协作平台,这样的愿景无疑是宏大的。但对于十几年的老用户而言,真正期待的是更多实质性的创新。希望 Posit 不再仅仅是“换个皮”,而是能在数据科学工作流、云端协作、可视化等技术上带来真正颠覆性的改进,而不仅仅是包装和重命名。未来可期,但也希望 Posit 能从实际用户需求出发,为老用户和新用户创造更实在的价值,回归简单、安静、有效的工具设计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