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诺奖女作家韩江的现代版狂人日记,带你揭开人性隐秘角落

职场   文化   2024-11-05 06:3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精选】“山野女孩”李娟:一部《我的阿勒泰》令网友惊呼“治愈人心的天花板”

【精选】写给史铁生:这不公的命运,尽力了就好

【精选】过了35岁,才知道读懂“县城婆罗门”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得知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开始阅读这本《素食者》,它搜索量也从先前的几万一下飙升到3000多万。


韩江凭借这本书获得了2016年国际布克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作家。布克奖主席博伊德.唐金说,《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

2019年,《素食者》入选美国《连线》杂志“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与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并列。

这几日刚好在外培训,用一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小说讲述了韩国家庭主妇英惠,在经历了一场噩梦后,突然决定放弃吃肉,并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最终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株植物。英惠的这一决定引发了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应。

《素食者》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社会心理剧。它融合了家庭伦理、心理探索和社会批判等多重元素。不仅触及了人性、欲望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还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在家庭、社会和自身多重压力下的挣扎与反抗。



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分《素食者》《胎记》和《树火》三个章节来讲故事。

第一章节讲述了,一位名叫英惠的家庭主妇,和她的丈夫过着看似平静但实则压抑的生活。

由于英惠做了一个噩梦,梦中她目睹了一场血腥的屠杀。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所吃的食物。从此,她决定放弃吃肉,成为一名素食者。

英惠的素食决定很快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她的丈夫无法理解妻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认为这是英惠在挑战他的权威,也是对整个家庭传统的背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惠的素食行为逐渐升级为一种更极端的自我否定。她开始拒绝使用任何与动物有关的产品,甚至拒绝承认自己的“人类”身份。

她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株植物,只需要阳光和水就能生存。这种变化让她的家人更加恐慌和愤怒,他们开始对她施加更大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英惠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挣扎。她感到自己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中,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她自己的内心都在逼迫她。她开始失去理智,甚至出现了自残和自杀的倾向。

最终,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英惠的极端行为达到了顶点。她当众宣布自己不再是人类,而是一株植物,并拒绝进食任何食物。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她的家人,他们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在这些被家庭纷争与内心挣扎所笼罩的阴霾日子里,《胎记》悄然掀开了另一层复杂而微妙的情感面纱。

英惠的姐姐仁惠与艺术家姐夫民浩之间,原本平静的生活因英惠的极端素食等一系列怪异行为而变得波涛汹涌。

在这混乱与反思的漩涡中,民浩,这位以捕捉生活细微之处见长的艺术家,被小姨子英惠身上的一块胎记深深吸引,成为他艺术创作中不可抗拒的灵感源泉。

他开始以一种近乎痴迷的态度,将英惠纳入自己的艺术世界,用画笔在她的身体上勾勒出一幅幅绚烂而诡异的图案,仿佛这样就能触及到英惠那难以捉摸的灵魂。

然而,艺术的探索逐渐模糊了界限。民浩的灵感与欲望交织在一起,他开始尝试更进一步的“创作”——试图引导英惠与另一位模特发生关系,以此作为他艺术探索的一部分。

“胎记”章节的高潮,就在仁惠发现真相的那一刻。这个一直默默站在家庭背后的女人,目睹了民浩与妹妹英惠之间那不可告人的一幕。她的世界崩塌了,所有的信任、爱与理解在瞬间化为灰烬。

这部分不仅仅是关于艺术、欲望与道德边界的探索,更是一段关于人性深处隐秘角落的旅程。

民浩的行为,是对艺术追求的极致,还是对人性底线的践踏?仁惠的愤怒与失望,是对家庭破裂的悲痛,还是对人性深处贪婪与欲望的控诉?

民浩无法面对,选择了消失。而身为母亲、女儿、姐姐的仁惠面对破碎的一切无处可躲,不仅承担照顾儿子、父母的重担,还要照料时而疯癫,时而又纯粹无邪的英惠。

《树火》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精神病院,英惠在那里仿佛真的变成了一棵树,静静地伫立,不再言语,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她的身体虽然被困在了医院的病房里,但她的灵魂却仿佛得到了自由,与大自然中的树木、阳光和空气融为了一体。

在这样一个静谧而又充满孤独的环境中,英惠的姐姐仁惠成为了她唯一的依靠。仁惠开始频繁地探望英惠,带着她最喜欢的食物和书籍,试图用爱和关怀来温暖那颗已经冰冷的心。

可英惠已经决定什么也不吃了。

仁惠开始尝试走进英惠的内心世界。她陪英惠一起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倾听英惠那些看似荒诞却又充满哲理的话语。她试图理解英惠对生命的独特见解,以及她为何会如此坚决地放弃人类的身份,而选择成为一棵树。

在这个过程中,仁惠也开始了自我发现之旅。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她们各自在生命中所追求的意义。

《树火》的高潮部分,发生在一次意外的火灾中。精神病院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在混乱和恐慌中,仁惠却看到了英惠那平静而坚定的眼神。

她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在那一刻,仁惠突然明白了英惠一直以来的愿望——她希望像一棵树一样,即使面临毁灭,也能以最自然、最纯净的方式回归大地。

精妙的人性及心理活动刻画


读书过程中,时不时被作者精湛的心理描写所叹服,让我完全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波动、思想斗争和成长历程。

韩江采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使情节更加丰富多彩,也提供了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

英惠丈夫的自私:“我之所以会跟这样的女人结婚,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在她平凡的性格里,根本看不到令人眼前一亮、善于察言观色和成熟稳重的一面。正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舒坦。”

英惠不吃肉后他想:“跟这样奇怪的女人生活也没什么不好。权当她是个外人,不,看成为我洗衣煮饭、打扫卫生的保姆。”

“仁惠(大姨子)跟妻子长的很像,但她的眼睛更大、更漂亮,重点是,她比妻子更有女人味。”

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鬼、人渣,一直对妻子冷漠,觊觎大姨子,英惠不吃肉后被他所抛弃。

英惠的压抑恐惧:“每当她看着餐桌上的肉食,就仿佛看到了自己被困在这个家庭中的牢笼,无法逃脱。”

“我现在不是动物了。我不用再吃饭了,只要有阳光,我就能活下去。”

“当我忘却身为人类的事实,才能挣脱一切。”

英惠对肉食的抗拒,不仅是对饮食习惯的颠覆,更是对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挑战。而这种反抗在她精神崩溃后成为一种超脱想法,她试图通过否定自己的“人类”身份和生存需求来逃避现实的绝望。

英惠姐夫的扭曲:“每当他回想起小姨子住在家里时的一举一动,便会有一种刺激性的快感贯穿自己的全身。”

“每当画笔撩过她的肌肤时,她都会像怕痒似的微微抖动一下身体。他感受着她的肉体,浑身充满了触电般的感觉。这不是单纯的性欲,而是不断触碰着某种根源的、高达数十万伏特电流的感动。”

“他醒悟到,最初她趴在床垫上时,自己感受到的冲击意味着什么。她拥有着排除了一切欲望的肉体,这是与年轻女子所有拥有的美丽肉体相互矛盾的。”

他不顾妻子的感受,将英慧作为自己的艺术灵感来源。作者笔下的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塑造成艺术创作置于道德和伦理之上的心理状态。男女欲望上升成为,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突破和自由。

英惠姐姐的悲凉:“丈夫从妹妹那边回来后的夜晚做贼似的抱住她,让她忍一下。她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话,所以她觉得只要熬过那一刻,就能换回几日的宁静,而且假装昏睡可以抹去痛苦与耻辱。一觉醒来,吃早餐时,她总是冒出想用筷子戳自己眼睛的冲动,或是把茶壶里的开水浇在自己的头顶。”

”她给呼呼直喘的孩子换了一整夜的湿毛巾,自己偶尔也会昏睡一下,睡梦中她看到了像灵魂一样在雨中若隐若现的树林。黑色的雨水,黑色树林,被大雨淋湿的灰白色的病人服,湿漉漉的头发,英惠跟鬼一样站在那里与黑暗和雨水融为一体。”

“突然意识到,‘活着’本身对她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眼前这个疯癫的妹妹,也许正是自己即将奔向的终点。”

她转头看向那些望着窗外的患者,那些失魂落魄的人正在渴望着窗外的世界,他们都是被囚禁于此的人。

韩江笔下的这些人物都过于压抑,他们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人性的深沉和复杂,照出人间的痛苦和挣扎……


阅读后的思考与启发

合上这本书,内心沉甸甸的,该书的内容并不像书名那样简单。带给我的内心冲击十分强烈,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比如暴力,“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作者韩江在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这样说。

她笔下,英惠的悲惨不只在于婚姻,还在于参加过越战的父亲营造的家庭氛围,小时候逼迫她吃狗肉,打骂子女,英惠梦里都是血淋淋的狗肉。孩子要在充满接纳、宽容和爱的家庭中长大。

英惠不愿吃肉后,全家人都觉得她不正常,父亲甚至用殴打来强迫她吃肉。

姐姐仁惠也认为她有精神病,没有将英惠从精神病院接回,打着爱的旗号,不知不觉将妹妹推向绝食,眼看着医生给英惠插管灌饭,而英惠的血从口鼻喷射出的那一刻,她才痛苦的明白,自己在伙同医生给妹妹施加暴力。

作者的写法让我想到日本的暴力美学作品《人间失格》的压抑窒息,暴力会让人感到窒息。而暴力除了我们理解的打骂伤害外,还有一种是隐形暴力。

一个人以为的为别人好,也许是对他人的暴力。世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人类却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如果你和这些规则相悖,那么你就是异类,不被允许,如果不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就会被施加暴力。

不要打着为别人好的大旗,控制别人。人应该是生而自由的,有人愿意夜夜笙歌享受当下,有人愿意去瓦尔登湖自给自足,还有人愿意了断红尘吃斋念佛。

世界之大,没有谁容不下谁,也没有谁必须要容下谁,各自修行就好。

比如女权,有人说英惠是女权觉醒者,但我认为她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觉醒者,她用极端的方式,想要与肉体割裂,通过自毁来摆脱丈夫的欲望、家庭的要求、社会的压力。

暴力的父亲、不爱她的丈夫、旁观者的弟弟、引诱她的姐夫,都是父权社会的代表,她是弱肉强食的社会中被榨取的小颗粒,不吃肉实际是一种行为上的反抗。

英惠在精神病院经常头顶地,双手支撑就像树根一样,而两腿分开,她说胯下可以盛开出花来。这个意象是韩江极为大胆的一种想象,女性不仅仅只能作为男人欲望追逐的对象,也并不是一定要被她的丈夫所私人占有、私藏起来的东西。女人是可以独立于天地间的、独自绽放、独自美丽的存在。

所以这个大胆的想象本身,就是女人的思想解放。

比如人性:韩江探索着性别二元对立心理下的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她笔下的韩国男性有一种先天的凉薄,且永不满足。

姐姐仁惠做生意,养活一家人,而姐夫这个靠遗产过活的艺术家,觉得姐姐不懂艺术,喜欢小姨子的超脱纯粹。

妹夫则觉得自己的老婆没有事业,就是个保姆,没有姐姐的女人味。这这是一种错觉,就是换一下也不会幸福。

人性就是得陇望蜀。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视频,外卖小哥羡慕办公室文员的安逸,不用风雨里穿梭;文员羡慕部门经理的权力,可以呼来喝去;经理羡慕董事长的事业,那是人生赢家;董事长看着活蹦乱跳的外卖小哥,而他多种疾病缠身,感叹年轻真好。

人性的欲望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驱使我们不断向前,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成就,成为我们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而另一方面,欲望则让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忽略身边的美好与幸福。所谓“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总是渴望未得到的,却不珍惜已经拥有的,就会开始质疑,甚至走向极端,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

因此,人生要学会平衡与调适,感恩生活的同时,用正确健康的心态保持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写在最后

三毛曾写到: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韩江莫不是受三毛这首诗的启发,写下了女主英惠。她渴望改变,变成植物,因为植物的特点是:不依赖他人,也不用任人摆布,只要有阳光和水,就可以生生不息。

很多人认为韩江赢得诺奖是因为迎合了女性主义,但我认为她探讨的是理性与疯狂的边界,是对人类暴力的控诉,以及对自由生长的向往。

《素食者》确实是一部杰出的小说,韩江无愧于诺奖,感谢她写出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作者:慕玺

编辑:智读君

排版:爱读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慕玺   本名栗莎,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新闻写作多年。作品见于中央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及陕西省级媒体《华商报》《陕西日报》《脊梁》《北方文学》《月寒书社》等杂志。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时间披露真相,文字最抚人心。




投稿攻略



本公众号长期征稿,欢迎大家投稿。

投稿前请先读一读下面两个投稿、收稿、稿费发放等详细说明。


【攻略 1】2024 向非凡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致敬 | 征稿启事

【攻略 2】智读汇书友喜欢什么样的书评?这一篇我们说说心里话和新要求



伊人  彩霞满天  蘅芷清芬  望舒    风宁  青鱼  水木  卡卡  毛魏松  一笑  静静  好运  策马奔腾  二狗  枫小凌  墨染  黄苑茗香  张益菲  湖水  常玉国


征稿&合作



#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


出版 | 阅读 | 电影 | 好课 | 大咖访谈



感谢您的点赞在看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分享

智读汇书友
我们倡导身心灵终身阅读,追求技思智全面发展,提供阅读服务、学习成长和读书会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