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叶锦添首部传记,揭秘《卧虎藏龙》等经典影视剧幕后的故事

职场   文化   2024-10-22 06:3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精选】“山野女孩”李娟:一部《我的阿勒泰》令网友惊呼“治愈人心的天花板”

【精选】写给史铁生:这不公的命运,尽力了就好

【精选】过了35岁,才知道读懂“县城婆罗门”




他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美术指导和视觉艺术家。


跟他合作的导演,名字大都如雷贯耳:李安、徐克、吴宇森、张艺谋、李少红、乌尔善等。

他参与进行美术指导的影视剧,大都是经典之作:包括《英雄本色》《胭脂扣》《卧虎藏龙》《大明宫词》《赤壁》《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

他,就是叶锦添。


2001年,叶锦添凭借电影《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奖和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是首位获得该项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作为中国和世界的顶级视觉艺术大师,叶锦添大胆将西方元素融入到东方作品中。同时游走于摄影、雕塑、装置、舞台等多元化领域,试图在创作上有所突破。

2004年,叶锦添担任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的舞台及服装设计。他还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装的设计师。

细数叶锦添的这些成就,大家一定不会感到惊讶,毕竟他在服装设计和视觉艺术领域的才华和精湛技艺,有目共睹。

但,你可知道,叶锦添在文学方面亦是成就斐然,曾出版过多部散文和小说。

这本《向前迈进的日子》,是他的一本自传,也是他第一部记录童年和人生经历和各种创作轨迹的作品。




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还揭秘了一些经典影视剧幕后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锦添,了解这位艺术大师如何走上艺术创作之路,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勇敢探索,不断向前迈进。

喜爱文学和艺术
走上艺术创作之路


1967年12月,叶锦添出生于中国香港。他们家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四。

在这个大家庭里,叶锦添认为自己是家里最丑的孩子,是那个被父母担心的、且不被关注的小孩。

他从小就不喜欢跟同伴玩耍,习惯与自己沟通。他喜欢涂鸦和想象,从而“满足自己的不自在”。

叶锦添眼里的父亲一直很严厉,他对父亲是又敬又畏,但对父亲更多的是“早期的雄性的观察”。

小时候,叶锦添曾被父亲用皮鞭打过好多次,但他的母亲和哥哥姐姐,都不敢替他求情。

对于母亲,叶锦添认为,她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实、沉默和忍耐的性格。还有着香港人的生活态度,包括贪小便宜、学识不足、凡事息事宁人等。

但母亲有一种“家”的凝聚力量,让他感到温暖,却又是他想急于挣脱的枷锁。

不过,好在家里的兄弟姊妹,都对叶锦添很宽容。他们觉得他会画画,很厉害,都很欣赏他、佩服他。

有一次,叶锦添花了很长时间,画了一幅很大的画,而且要贴在墙上,喷三四十层颜色。那天家人们都没办法呆在家里,不得不等他干完后,很晚才回家。

叶锦添家里住在五楼,小时候他经常坐在窗框上俯看大街,他的行为让家人很是担心。

叶锦添有点恐高,但这种坐在窗外,感受高空的恐怖感,却让他很享受。“这种情绪一直让我想冒险。”

或许在父母眼里,小时候的叶锦添就是一个“不着调”的人,所以父亲一直把重心放在他哥哥身上。

哥哥非常努力且听话,成绩也好。可叶锦添的成绩却每况愈下。父亲曾多次下令禁止他画画,还把他精心搜集的连环画一次次地没收。

那段时间,叶锦添不得不停止画画。但不久后,他又捡起了画笔。这让他心里一直有罪恶感,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偷偷地进行。

叶锦添上初中时,父亲去澳门工作,家人很难见到父亲。但父亲好像有着超凡的能力,没几年就在澳门站稳了脚跟。

那时哥哥的成绩非常耀眼,而叶锦添对学业却是得过且过。

他一直把哥哥当做学习的榜样,也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然而,他似乎总是哥哥的影子。

哥哥喜欢画漫画,他也喜欢画连环画。他还喜欢把身边的一些玩偶,赋予人性,给予生命,并编成系列故事,让它们有不同的性格和独白。

在这样虚幻的世界中,叶锦添感觉“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主控自己的世界”。

叶锦添在小学时,绘画就多次获奖。那时他经常负责班级的黑板报,“那是我人生最初的黄金时代,因为我画的板报总会拿奖。”

上高中时,叶锦添会拿着哥哥的相机,到处给人拍照。那种耀武扬威的感觉,让他很满足,内心很膨胀。

摄影这种形式,虽然跟绘画不同,但后来对他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然而,上中学时,他最爱的母亲得病去世了。他第一次看到无所不能的父亲无助地哭泣。他一直记得那天父亲穿着一件横条的POLO衫,露出圆圆的肚子。

母亲走了以后,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明显苍老,似乎也孤独了许多。

父亲在离世前,躺在床上跟大家交代一切,并把剩余的金银首饰分给儿女们。

那晚,叶锦添和哥哥在病房守候着父亲。父亲跟哥哥说,要多关照弟弟。可叶锦添却“仿佛置身事外,感觉父亲说的好像不是自己”。

很多年以后,叶锦添凭借《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他正准备发表获奖感言时,一开口就被主持人打断,因为台下都是为李安打气的掌声。

那次让他少了45秒的发言。那一刻,他脱口而出的是感谢他已逝去的双亲。他感到内疚,父母不能分享他的辉煌时刻,“我永远是他们担心的孩子”。

回想那一刻,他自己都感到很吃惊。不过,那是后话。

当时哥哥在照顾患肝癌晚期的父亲时,曾经给父亲读佛经,并短期出家。等父亲去世后,哥哥跟妻子和两个女儿说明了一切后,真的出家了。

当自己敬爱的兄长变成了一个僧人,叶锦添感觉无法回到从前,自己像一叶孤舟,找不到漂泊的方向。

后来,叶锦添考取了一家私立大学,一直保持画画的爱好。这所学校的设计老师黄佩江,对他影响很大。

黄老师不仅教会他色彩和素描,还教育他要“过门不入”,即不要太专注于某一件事上,不要在一件事上走到尽头。

黄老师还告诉他,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意思就是要拿着传统的方法去写生,但运用时要学会去转化,最后慢慢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些话,对叶锦添影响很深。他之后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很感谢黄老师的引领和教诲。

喜欢读书和思考
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在艺术学校毕业后,叶锦添发现他们那届的学生很厉害,出了许多风格不同的高手。但,叶锦添认为自己更厉害。

当时的香港教育水平不高,他跟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可以凌驾于那些受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之上”。

虽然家庭条件不允许他上世界上更好的学校,但叶锦添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

他当年跟一个喜欢穿中山装的同学暗暗较劲,经常去对方家里切磋,两人作品各有千秋。后来毕业后,对方收到了大公司的邀约,但叶锦添却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比他要好。

也许正是有这种自信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后来的作品独具一格、独树一帜。

跟许多亚洲人不太重视空间感不同,叶锦添那时就有了空间的概念和基础。这种空间感,后来影响到他对电影的布景。

之所以亚洲人觉得空间不重要,是因为许多年来都饱受战乱,只求生存不求美。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审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叶锦添之所以对艺术对美有无限的好奇,还源于他喜欢读书和思考。

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喜欢唐诗宋词和白话小说。他还喜欢研究《山海经》,“阅读《山海经》,会带来一种超越时间的阅读感受。”

关于艺术类的书籍,叶锦添很重视词典。他认为做艺术必须要了解历史,风俗、时尚、科技等,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贴合时代的印记。

对于阅读的习惯,他认为自己早期是“过门不入”,求知源于心念。后来他喜欢在主题上自由地穿梭,从不同的书籍中,寻求多维的答案,从而引发大量的延伸阅读。

那段时间,他为了看书,有时饭都不吃,也要跑到周围的咖啡馆,坐上三四个小时,仔细阅读那些精美的图书。

那会儿他几乎每天都要买数十本书,不管能不能看完,也不管把这些书搬回家有多难,反正这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后来他发现,那些看过的书,“似乎都一个一个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他不仅看大量中国的书籍,还涉猎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和欧洲各类名著等。

这些年,他参与了大量莎士比亚、希腊悲剧和欧洲神话的舞台作品制作。通过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养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扩大对文化的包容力。

因为在文学上打下的基础,让他在许多艺术领域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过。他认为,这些年他进行自我提升的关键,在于参与了很多国际交流。

因受到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机构的邀请,他可以跟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一起工作和交流。

在那些繁忙的工作中,他可以把之前的工作经验,变得更加具象化和扩大化。而且通过舞台艺术与观者的双向交流,更增添了他对各种挑战的乐趣。

叶锦添一直认为,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他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影响颇深。

早年在香港学习时,他对不熟悉的京剧有很多遐想。有一次看到了梅兰芳先生的一张剧照,不禁为之震惊。

看到梅兰芳以男身深入女身,让他看到了那种形而上诗学的力度。

尤其在梅兰芳的图像资料中,他看到《游园惊梦》中杜丽娘的媚态,“那纯真的妆容与细腻的仪态,仿佛在梦中流连”,让他感到强烈的震撼。

而那时的香港,西方文化盛行,东方的传统文化却代表着落后,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努力发扬中国文化和艺术。“梅兰芳的艺术,成为我在这个时代所产生的重大启蒙。”

后来,他把这些对京剧的感悟和痴迷,都用到了他的作品中。包括在筹备电影《霸王别姬》期间,他为张国荣拍摄了不少着装过程的照片。并期待在以后的电影、舞台等领域,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并发扬光大。

即使在艺术创作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叶锦添依旧认为文学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人产生正确的价值观。

他始终认为,“一部电影好不好,就是要看它有没有文学性。没有文学性,就可能让观众得不到任何成长。”

正因为有了文学的滋养,让他在面对《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部大场面和大制作的电影时,依然很有底气。

很多亚洲艺术家都无法摆脱欧洲伟大艺术的影子,但叶锦添却用实力和独树一帜的风格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艺术家的顶流。


跟名导合作影视剧,成就斐然

由于在艺术领域有着超群卓伦的艺术领悟力,叶锦添一生跟许多知名导演和顶尖演员合作。这些合作,反映出叶锦添对电影艺术和服装设计的精准掌握,以及他独树一帜的才华。

跟叶锦添合作的导演和演员很多,因篇幅所限,我只分享他分别跟导演吴宇森、李少红、李安合作《英雄本色》《大明宫词》和《卧虎藏龙》的幕后故事。

《英雄本色》是叶锦添第一次参与的电影项目。那时叶锦添还是一名新人,不太清楚电影是怎么回事。

而徐克和吴宇森当年已是香港著名导演,他们要给新人发展的机会。于是,叶锦添担任了本片的艺术指导和服装设计。

电影里“小马哥”的经典形象,跟吴宇森的武侠情怀有关,他一直想拍一部武侠片。然而,当时香港的枪战片和警匪片盛行,武侠片拉不到投资,吴宇森有八年都没有拍戏。

1986年,吴宇森得到了徐克的帮助,这部《英雄本色》帮他完成了东山再起,也让周润发实现了华丽转身。

当时徐克和吴宇森,想把黑社会大哥的形象,变成一种优雅的绅士形象,就像是古代的侠客。后来大家看到周润发穿的黑色风衣,就是大侠的长袍。

说到周润发饰演“小马哥”。还有一段故事呢。当时周润发拍完《上海滩》后, 拍了好几部电影,都没溅起什么水花,甚至有人说他是“票房毒药”。

后来他在《英雄本色》中饰演的“小马哥”,风流倜傥,很有绅士风度。尤其是他自己设计的用美元点烟的镜头,成为影片的“名场面”。

《英雄本色》公映后大获成功,拿下了当年香港票房的冠军。

吴宇森凭借此片荣获了“金马奖导演奖”,狄龙荣获了“金马奖影帝”。周润发也拿下了“金像奖影帝”。张国荣也凭借此片,奠定了影视地位,在日韩地区大受欢迎。

完成了《英雄本色》的艺术指导工作之后,叶锦添开始在电影行业施展拳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斐然成就。

1998年,叶锦添接到了为《大明宫词》做艺术指导和服装设计的工作。这是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一部女性色彩浓厚的作品。

那天,叶锦添完成了台湾的服装展,正坐下准备吃饭时,看到两个女人向他走来。她们就是李少红和李小婉,她们想让叶锦添为电视剧《大明宫词》做服装设计。

两天后,叶锦添来到了《大明宫词》剧组,发现了一个房间的衣服,就问李少红:“你有一个房间的衣服,为什么还要我来做?”

结果李少红说全都不要,而那时距离拍摄只有十天时间了。

叶锦添当时直接说:“要不我买机票回去吧。”这话让李少红和李小婉吓了一跳。

于是,她们找来了最好的房间让叶锦添休息。

接下这份工作后,叶锦添发现,这项工作麻烦且琐碎,于是他找来了两个裁缝帮忙。

那时演员陈红、李冰冰和周迅都在外面排队等候。几个化妆师也不休息,连着好几天给演员们化妆、做造型。

叶锦添在给陈红做造型时,陈凯歌就坐在他后面,也不说话。他给陈红的造型很顺利,后来也没有什么改动。

喜欢周迅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她饰演的太平公主,身着有白色羽毛的漂亮服饰,简直把把娇俏灵动、备受宠爱的公主形象演绎到了极致。

《大明宫词》后来成了李少红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陈红和周迅的代表作之一。

很多观众都喜欢剧中的服道化,甚至有观众说,“《大明宫词》里没有一套衣服是不好看的。”

叶锦添将东方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将古代文化和东方意向相融合,奠定了《大明宫词》中“鬼气森森”又绮罗梦境的基调。

跟李安合作《卧虎藏龙》,是叶锦添一生都难忘的美好时光。

李安很喜欢中国文化里的玄学,他的电影里总有一点深不见底的神秘感。这点跟叶锦添不谋而合,两人的合作很默契很合拍。

作为导演,李安会激发每个演员的潜力,让他们在镜头里展现出惊艳的一面。

作为该片的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师,叶锦添在做造型时,衣料都要根据当时的年代和人物的个性进行设计,使其产生逼真的戏剧力量。

比如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在竹林的那场戏,为了拍出飘逸的效果,叶锦添就用了一种化纤的面料,使他可以在竹子上轻轻地浮起,达到一种迷离的状态。后来这个镜头成为该剧的“名场面”。

当时饰演俞秀莲的杨紫琼,在最后一场戏中,跟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打得非常激烈,她的脚却没有离地。原来是她的腿受伤了,医生说有可能会残废。但杨紫琼坚持拍摄完毕,让大家很是敬佩和感动。

在拍摄现场,叶锦添对服装和置景的要求很高,力争做到精益求精,符合时代背景。

有一次,为了剧本要求,大家临时搭建了一面墙准备拍摄。当时没来得及把墙面做旧,光秃秃的,完全不符合那个年代的基调。

当时电影已经开拍了,叶锦添着急地喊“停!”可没有人理他。

于是,他便拿了一把小刷子,径直走到那面墙开始修理墙面。全组人员不得不停工半小时,等他修整完毕。

“你这么认真干什么?你以为你能拿奥斯卡啊?”一位香港副导演气得怼了他一句。但叶锦添毫不理会,直到干完后说:“OK了”,

后来果然被那位副导演说中了,叶锦添凭借《卧虎藏龙》荣获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之后叶锦添跟那位副导演再次碰面时,两人不仅没有尴尬,对方还大声冲他喊:“你是我的偶像!”

除了跟各位名导演合作影视剧,叶锦添还跟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公司和艺术家们合作过。包括美国弗兰克·德贡的娱乐集团公司,美国舞台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法国歌剧导演弗朗索瓦、英国现代舞艺术家阿库·汉姆等。

叶锦添还跟台湾知名舞蹈家林怀民合作过歌剧《罗生门》,跟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合作过舞蹈《孔雀》和《十面埋伏》等。

当年《孔雀》在日本演出时,日本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前来观看捧场。《十面埋伏》至今仍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让叶锦添甚感欣慰。

写在最后

2001年,叶锦添凭借《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后,很多人都要帮他出自传。

而他当年才三十几岁,感觉出自传是不是太早了,后来他把自己写的某些片段拿出来给他们看。于是,就出现了散文集《繁花》。

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出版了许多本散文和小说。

我非常喜欢叶锦添的电影艺术,看到他参与了100多部电影、舞台和展览的服装设计和艺术指导,对他的才华真是发自心底的佩服。

我也很喜欢他独特的文字。除了语言丰富、文笔优美,更有许多想象的空间。

比如,他描写青春:“青春美丽地洒向你的年月,我只看到那种灿烂,填塞我年少苍白的梦。”

他描写高山:“这高山上的一切在接纳你,好像宇宙的磁力,在呼唤你归去。漫无止境的山路,罕见人烟的山景,壮丽而不奢华,一切生命所需,皆随手可得。”

他描述如何写文章:“写作的时候好像有声音在我耳边叙述那些内容。更多的时候,我在等待与引导它们出来,这时候空间就成为一个主体,一个时间的容器。”

这种令人遐想和深思的文字,以及他对生命的不断探索、对自己的不断挑战,让我对这位艺术大师,由衷地喜爱和崇拜。

如果你想了解叶锦添如何走向艺术创作之路,喜欢他独特的文学艺术,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一个顶级艺术大师的超凡魅力。

作者:伊人

编辑:智读君

排版:爱读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伊人   资深写作者。曾在纸媒发表各种通讯、随笔、散文、游记等500多篇;在新媒体发表故事文、人物稿、观点文和书评等100多篇。


个人座右铭:用笔墨记录时光,用文字丰盈生命。



投稿攻略



本公众号长期征稿,欢迎大家投稿。

投稿前请先读一读下面两个投稿、收稿、稿费发放等详细说明。


【攻略 1】2024 向非凡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致敬 | 征稿启事

【攻略 2】智读汇书友喜欢什么样的书评?这一篇我们说说心里话和新要求



伊人  彩霞满天  蘅芷清芬  望舒    风宁  青鱼  水木  卡卡  毛魏松  一笑  静静  好运  策马奔腾  二狗  枫小凌  墨染  黄苑茗香  张益菲  湖水  常玉国


征稿&合作



#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


出版 | 阅读 | 电影 | 好课 | 大咖访谈



感谢您的点赞在看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分享

智读汇书友
我们倡导身心灵终身阅读,追求技思智全面发展,提供阅读服务、学习成长和读书会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