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支撑自然资
源管理篇
时代是出卷人,出的是发展之卷,变革之卷,挑战之卷。我们是答卷人,以信念为笔、以实干为墨、以担当为纸,用心用情用力,答出一份属于我们实验测试团队的满意答卷。
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实验室的日日夜夜里,燃烧智慧之火,攻克难题,照亮科学的殿堂;有这样一群人,在科研的漫漫之路上,勇往直前,将每一分努力铸就明日的辉煌;有这样一群人,牢记“地质报国”之志的铮铮誓言,时刻彰显实验测试团队全体人员对党的忠诚。
“肩鸿任钜踏歌行”的矢志奋斗精神 争当踏平坎坷勇担当的“实验测试赶考人”
专家组对呼和浩特中心分析测试实验室进行地球化学54项现场考核。孙涛 摄
从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角度审视,指挥中心实验室勇挑重担,贡献更是可圈可点。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为探获胶东招远滕家50多吨特大型金矿、建设甘肃甘南-陇南金矿、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阿尔金瓦石峡-卡尔恰尔锂铍萤石矿等大型资源基地,以及柴达木盆地马海-南八仙地区钾盐勘查等战略矿产增储项目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数据,这些数据犹如精准的导航仪,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围绕六大核心职能任务的样品测试工作,累计完成近100万件涉及70多个元素测试,为370多个地质调查项目提供了近2亿个第一手测试数据,为新一轮战略找矿、地表基质调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东北黑土地到南海海域,从昆仑山脉到东海之滨,实验室正通过不懈的钻研与实践,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和国家资源安全保障的光荣征程中肩负起重要使命。
“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求贤若渴精神 争做“育才爱才”的“实验测试赶考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样品测试。郑炳辉 摄
随着2018年党中央的一声号召,武警黄金部队全体转制。伴随而来的也有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职称、学历、资历和年龄结构失衡,关键岗位人才匮乏。然而,困境并未阻挡前进的步伐,指挥中心深知人才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于是大力开展“内培外训”工作,全力构建人才建设新体系。在指挥中心党委的领导下,指挥中心层面围绕“脱产与在职、技术与技能、基础与提高”等培训维度,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教育科研高地,以及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专业机构,先后精心组织培训班6次,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次,为技术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知识土壤。各专业中心也积极行动,频繁派遣人员前往省内外优秀实验室取经学习,近年来累计培训人次突破1000次。技术人员们秉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加班加点,刻苦钻研,在解决生产和科研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了能力的飞跃。一大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如今,30多人走上了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等关键管理岗位,200多名转改士官成长为测试技术骨干,近40名工勤人员成功转型为技术岗位人员,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54人,人才结构不断完善,“技术型+技能型+科研型”三支并驾齐驱的人才队伍渐成规模。
为进一步提升人员能力,指挥中心多措并举,精心组织“实验测试名师大讲堂”,累计邀请40余名国内顶尖专家,聚焦检测行业前沿技术,倾囊相授,为技术人员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创新前沿的窗户。鼓励人员踊跃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加入检验检测相关协会。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人次参与国内学术会,融入10余个地方协会,在交流与碰撞中,科研人员的视野得以开阔,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历经6年的拼搏与奋进,从6年前停产、到3年前恢复生产,到今天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指挥中心实验室宛如凤凰涅槃实现了华丽转身。人员规模从最初的不到100人到如今近500人;实验室体系从瘫痪状态到如今全部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检测能力从70%的样品需要外委,到如今不但能完成本单位任务,还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9家单位25个野外调查项目10万余件样品加工、测试任务,为全局实验测试业务统筹发挥了垂范作用。从当初没有创新成果到如今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指挥中心的引领之下,各地实验室也掀起了一场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学习思潮。海口中心在业务从陆向海的转型中,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难以满足自身检测需求的实验室,蜕变成为拥有七大类检测领域资质的技术尖兵,在海洋资源检测领域崭露头角,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贡献着力量。西宁中心于2022年10月获得国家级CMA(中国计量认证)检测资质,通过了4大类8个产品109个参数154个检测项目,成为指挥中心系统内首家获得国家级检测资质的机构。呼和浩特中心在2023年12月成功取得国家级 CMA资质后,乘胜追击,2024年通过函审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稀土矿及多种矿石的检测能力,增强了在市场和地调项目中的竞争力,为地区资源开发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持。长沙中心面临实验室从西藏迁回内地、人才流失、关键岗位空缺等严峻挑战,该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积极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跟班学习和专家指导,将原工勤人员培养为技术骨干,通过了54项能力考核,实现了战斗力的快速恢复和提升。
指挥中心实验测试队伍将继续秉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自然资源事业,向着打造国际一流实验室的目标奋勇前行。
“千帆竞发科技先”的勇于创新精神 争当革故鼎新的“实验测试赶考人”
在甘南-陇南大型资源基地上,有3名皮肤黝黑、身形健硕的自然资源检测人,他们从喧闹的城市来到荒无人烟的西北大地,开启了指挥中心首家野外快速分析实验室的建设篇章。从建设方案编写到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仅花4个月时间,充分彰显出指挥中心地质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度。2024年9月,西安矿产中心野外快速分析实验室在寨上矿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创举堪称行业典范。该实验室配备了10余种加工检测设备,创新性地实现了“碎样-称样-熔矿-测试-数据”野外现场全流程检验检测,极大提高了野外找矿效率,成为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高速引擎。
在基础建设方面,为保障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固本强基工作持续推进。指挥中心累计投入近1.5亿元资金,对12家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换代。新增检验检测场地面积1.6万平方米,各实验室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清晰协调,“三废”排放严格达标,为承担大规模样品加工和检测任务筑牢了根基。按照发展定位,各实验室精心配备了液-质-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先进大型仪器近1000台(套),促使12家实验室形成“无机+有机、常量+微量、定量+定性、成分+结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分析测试装备体系,全方位提升了实验室的硬件实力和检测能力,使其在自然资源检验检测领域更具竞争力,向着打造国际一流实验室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智能化方面,指挥中心研发升级了实验室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宛如一个精密运转的智能中枢,全面涵盖业务受理管理、检测任务登记管理、质量管理、报告管理、人员信息及权限管理、仪器耗材管理、检测资质及其他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多元功能模块,成功搭建起一个无缝覆盖实验室检测全流程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高效运作,信息流通的壁垒被打破,任务下达、数据传递、数据计算等环节的时间大幅缩减,为实验室人员卸下沉重的工作负担,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关键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中。
野外采样。惠保意 摄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