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顺:山川披绿 林海生金

时事   2025-01-23 11:00   北京  

新春来临之际,走进山西省平顺县玉峡关镇的山西纪兰健康科技十万亩有机沙棘基地,看到了别样的冬季景观。

基地内,山中树上,串串橙红色的沙棘果盈枝,犹如颗颗玛瑙,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长满沙棘果的枝子剪下放入筐中。“不跑、不找,果子下树就有企业收购,我们夫妻俩剪了两天半沙棘,赚了1300多元。”赵成村村民马书开话语中尽是喜悦。

引企入山,发展产业提质效

数不清的山、走不完的沟,看不尽的美丽风光在平顺。近年来,平顺县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探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

“喝过沙棘汁,没见过沙棘树生钱”,是早些年平顺沙棘产业的发展状况。由于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村民们任由沙棘树在山间地头自生自灭。

2013年,平顺以当地15万亩沙棘资源为原料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创立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智能化5G沙棘产业园,逐步构建起苗木繁育、产品研发及副产品延伸、加工生产、销售产业链。

2023年,该公司通过引入新一轮投资,全面深挖沙棘果、叶价值,经过科技赋能,小小沙棘果摇身变为沙棘茶、沙棘酵素饮、沙棘钙远销各地,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同样的故事,也在平顺其他乡镇发生。平顺县有三宝:潞党参、大红袍花椒、连翘,它们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平顺的名片。平顺以特优资源为牵引,通过引进振东、真奥等药企,一根根潞党参变成潞党参口服液、米炒党参、党参膏等产品;通过引进紫东大红袍公司,一粒粒大红袍花椒转化成了花椒精油、花椒帖等产品;通过扶植天福久农业等经营主体,大力研发连翘毛尖、红茶、乌龙茶等产品,当地连翘就地消化吸收……

点绿成金,“林+”模式释潜力

立足资源禀赋,平顺不断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持续推动林业产业多产融合发展,通过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立体精致经营等多种模式,促进生态资源保值增值。

玉峡关镇黑虎村是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区。以“三区”共建为抓手,黑虎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林药间种、林下种植、林缘种植、野生抚育等方式,建成潞党参试验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基地,种植潞党参1.5万亩、连翘5万株、黄芩300亩。

龙溪镇龙镇村林下建设香菇大棚300座,年产值达990万元,70余户农民就近就业。淙上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栽下连翘、山桃经济林800余亩,实现户均3亩连翘园,户均增收1.5万元。白家庄村柳坡山养殖公司利用林间散养5000只土鸡,年销售额40余万元。

在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等乡镇,林农在花椒园套种红薯、大葱、黄豆等低秆作物,取得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花椒土壤。

林药、林菜、林养、林菌等“林+”模式,让更多真金白银进入老百姓的口袋,促进了“林+富”的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多管齐下,扩绿兴绿美生态

在西沟乡西沟村,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等前辈带领村民以“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精神,在干石山上植下了一棵棵太行松柏;在青羊镇刘家村,当地采用“乔灌混交立体森林”模式,培植了一坡坡树种丰富,兼具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林木;玉峡关镇10年造林10万亩,成就了玉峡关沿线的森林氧吧好风光……

绿色,关乎生活品质,牵系未来发展,植绿、扩绿、兴绿、护绿,是平顺人的共识。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平顺通过统筹实施荒山绿化、封山护林、灌木经济林等项目,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新造+抚育+补植”营林,大力发展混交造林。截至目前,全县林草总面积达226万亩,林草覆盖度达81.43%。

平顺最大优势在绿水青山,最大潜力在绿水青山。平顺以压实林长责任制为统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构筑了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设置了9个“天空地”林火监控系统和17座高空瞭望塔,选聘1259名护林员,配备170名专职森林消防员,全方位呵护绿水青山。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曾经制约平顺发展的群山已被唤醒,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郭锋、张舰
文字编辑:王中建、金昶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i自然全媒体
欢迎关注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