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三维上海动态拟真城市发布 | 实景三维 科技赋能

时事   2025-01-21 11:23   北京  
近日,上海市测绘院发布了“实景三维上海动态拟真城市”数据产品(以下简称“拟真城市”)。拟真城市采用“空—天—地—地下—水下”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现了城市全空间三维信息的精准采集与真实复刻,是“可感知、可分析、可决策”的实景三维数据产品。
近几年,上海市围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上海市测绘院在新型基础测绘既有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实景三维数据基底建设要求,以健全标准体系、完善语义信息、提升数据质量、创新应用场景为目标,于2024年年中启动了三维数据治理工作,重点建立适合未来发展空间的数据存储管理体系、设计符合未来应用需求的数据产品体系、打造切合生产与发布实际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等。

动态拟真城市(外滩立面)

2024年7月,上海市测绘院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发布了首批三维数据治理成果——“实景三维上海意象框架城市”数据产品。该产品利用建筑、道路、水系、绿化等城市基础要素以及地下管线、桩基、水下地形等地下空间要素的白模和素模,实现了超大城市三维场景的数据轻量化、视觉意象化、应用敏捷化,为城市规划、治理更新、低空经济发展等提供基础底板。
随着数据治理工作的推进,上海市测绘院在语义化建模、湖仓一体化存储、三维模型动态发布方面进行了充分探索,初步构建了面向未来的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体系。基于该生产体系,上海市测绘院对“一江一河”核心区域进行了三维数据治理与更新,于近期推出了全空间虚拟与现实一一映射的“拟真城市”。
——从地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水域,拟真城市刻画了全空间结构和重要时空信息,细品城市精致入微。拟真城市采用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全息测绘技术,搭建了实景三维多层级数据产品,形成协调统一、精细入微的拟真城市静态基底:全息道路模型通过全要素采集、部件化建模勾勒出纵横交错的“城市动脉”;地下轨道交通、桩基模型衔接地上建构筑物,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了“透视图”;地下管线模型按照类别对管点、管线设备进行建模与渲染,绣出城市运行“生命线”;苏州河水下地形一览无余,清晰呈现水下世界“密境”。
——从历史到现在,从静态到动态,拟真城市接入实时感知数据,细察城市灵动生机。时空特性是静态基底的内在属性,拟真城市通过历史数据的汇聚,展示了城市发展变迁。时空行为大数据是支撑静态基底有序运行的来源,通过接入智能设施和感知体系,形成可兼容异构信息的动态基底:以城市治理单元为基础进行多源信息挂接,实现人、地、事、物等管理对象的时空映射,助力管理信息数字化、城市治理精细化;基于政务服务与社会化多元时空动态大数据,从时间、空间多维度展示城市运行状态,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应用场景建设提供信息可视化窗口与智能化服务出口;叠加城市视频监控,在广阔的地形场景或错综复杂的建筑内部场景,让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形成物理城市的动态实时画像。
——从现在到未来,从意象到拟真,拟真城市可实时监测并精准调控城市运行状态,细探城市无限潜力。拟真城市整合城市运行数据与时空信息,实现静态与动态行为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虚实相生、万物互联的拟真城市孪生基底:在规划建设方面,拟真城市提供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可视化、可模拟、可分析能力,赋能城市管理、土地规划、工程建设“规管建”一体化发展,谋划宜居宜业的“梦想之城”;在城市管理方面,拟真城市构建了重点区域建筑内部结构模型,实现室内空间的精细分割,明确空间形态、容量质量等多维信息,为城市更新提供建筑功能快速转换的现状依据,助力城市“卓越运营”;在智慧园区方面,拟真城市对建筑、人、车、资产设施进行全联接构建园区数字孪生,实现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打造智慧楼宇、智慧车库等示范场景,支撑园区“智慧管理”;在智能交通方面,拟真城市接入交通信号灯,将汽车、交通、通信充分融合,搭建无人驾驶测试模拟场景,帮助开发者在虚拟环境中测试无人驾驶从感知、决策、控制到交互的整个过程,为无人驾驶提供“实训场”。
实景三维技术驱动下的动态拟真城市,正在开启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与精细治理的新纪元。下一步,上海市测绘院将持续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为数字上海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

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赵万为、毛炜青

文字编辑:吕苑鹃

新媒体编辑: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i自然全媒体
欢迎关注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