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教授团队开发一种用于精氨酸检测的基因编辑探针

教育   2025-01-23 07:39   北京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饶毅教授团队在《ACS Sensors》上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 Genetically Encoded Sensor for Argin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环状置换绿色荧光蛋白cpEGFP嫁接到结合精氨酸后可发生构象改变的周质结合蛋白artJ中,形成可感知精氨酸浓度变化的新型基因编辑探针(ArgS1),为检测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精氨酸的改变提供了有效工具。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纯为第一作者,昌平实验室咸逸副研究员与饶毅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

L-精氨酸(Arg)是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多种代谢和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浓度改变与多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传统的Arg测量方法包括微透析法和化学分析法,但仅能实现对单一时间点的Arg浓度检测,无法实时展示其空间分布;近年基于FRET原理的基因编码Arg探针缺乏特异性,即除了响应L-精氨酸外,对L-鸟氨酸和L-赖氨酸也有响应,因而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为特异和灵敏的Arg荧光探针,以用于生理和病理条件下Arg的检测。

已知大肠杆菌的artJ(一种周质结合蛋白,PBP)在结合Arg时可发生构象改变,基于此,团队将环状置换绿色荧光蛋白(cpEGFP)整合到artJ中,构建了基因编码的Arg荧光探针。首先,团队在纯化蛋白上初步筛选了cpEGFP的插入位点,通过将探针与iSeroSnFR的膜靶向序列融合,筛选出响应良好的两种探针ArgS0.1和ArgS0.2,随后,进一步优化连接肽邻近位点,筛选到响应值最佳的探针ArgS1,将上述三种探针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测试了其对精氨酸及其代谢物的特异性,结果显示,ArgS1对精氨酸的特异性最强,且表现出对pH的依赖性。接下来,团队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调控Arg的水平,并验证上述探针的响应性,结果表明,ArgS1探针可有效监测由药理干预所引起的Arg浓度变化。为研究上述探针是否可响应亚细胞器中Arg水平改变,团队将ArgS1与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和细胞核等亚细胞器的定位信号融合,均显示出良好的响应性。最后,团队在一种不表达Arg合成关键酶ASS1的乳腺癌细胞系进一步验证了ArgS1对Arg浓度变化的良好响应性。

新型Arg荧光探针工作原理示意图

综上所述,团队开发了一种在生理和病理相关动态范围内实时监测Arg水平的有效工具,这将有助于阐明Arg的代谢机制,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和病理作用提供了新的工具。


来源:科技处

撰稿:王纯

审核:邵雪梅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Nature》揭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新机制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闵力教授团队揭示太赫兹波抑制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及潜在应用价值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杨盈赤教授团队《Nat Med》阐明直肠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的突出疗效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肝病研究所李兵辉教授团队报道细胞维持还原应激/能量应激代谢平衡的新机制

宣武医院卢洁/武力勇教授团队揭示克雅病类淋巴功能损害新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