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抹嫩绿在同龄树的枝丫萌动,第一声蝉鸣在德智路的上空吟唱,第一枚黄叶在校训石的肩头轻抚,第一朵晶莹在进业桥的孔洞闪烁……校园的帧帧美好,穿越时间长河盈于眼前,我们知道,首医又长了一岁。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岁序更迭之时,每个人都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美好祝福,聆听那铿锵之声,更激发起向上向前的磅礴力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喷薄朝阳为笔,我们书写热气腾腾的2024;以皓皓晴空为伴,我们奔向饱含希望的2025。
一项项荣誉凝聚着汗水,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实力,一批批高水平人才纷至沓来……择方向,把先机,我们正书写着主动融入新时代发展大局的一撇一捺。
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位于全球前1‰;5个学科排名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第一;23位学者荣登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9篇论文在四大医学顶刊发表;获批9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获批694项国自然、北自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项目和经费再创新高;24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及社会力量各级各类奖项,在独立医科院校位居前列;44人获批国家级、市级人才;完成23个学位授权点专家入校自评工作;荣获CERNET建设三十年突出贡献单位、获批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新成绩,新高度,满眼生机活力。
通过“双聘”机制,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学术领军人才27人,其中直接从海外引进16人,并组建了相应研究团队;建立全新评审模式,资助有组织科研项目25项、科研培育项目29项。
以才荐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高质量举办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首医青年科学家成长讲堂”,既是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盛会,也是打造京津冀医学院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启动第二批基础临床联合实验室建设、临床专科学院(系)临床医学前沿学术报告会、选聘临床联合研究员,为医师科学家成长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与丰台区“强强联手”,瞄准“智能医工”关键赛道,打造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探索智能医工产业集群培育新范式。
与大兴区协作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获批市科委支持的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项目。
创造性建设 Med-Inn医学转化驿站,首科医谷孵化器建设日渐完善,被认定为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首都健康老龄化创新研究中心。
夯实一站式医药健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与北京市药监局共同成立“创新医药产品联合实验室”,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首批病房正式开放,首台手术顺利完成。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之际,雄安宣武医院为“未来之城”的时代画卷着色添彩。
优化布局、智慧医疗、服务升级!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新建主院区、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主院区相继开诊。
破立之间,“首医方案”相继落地。那些反复打磨的细节,那些锐意开拓的目标,那些内敛深沉里蕴含的大爱和坚韧,写起来寥寥数笔,却真实映照着首医人的普通日常,更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萃取着绵绵不断的力量。
2025年1月1日的红色扉页,绽于眼前。值此辞旧迎新之际,首都医科大学向全校师生员工、医务工作者、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
前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我们每个人都使命在肩,惟有实干,惟有拼搏,把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的不懈奋斗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洪流,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征程上续写首医新辉煌。愿学校桃李满园,岁岁芬芳!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首都医科大学
2025年1月1日
回眸首医2024,是奋斗!是收获!是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