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再出发!我校召开人事人才工作培训交流会

教育   2025-01-16 19:31   北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全面梳理总结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经验做法,深刻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推动我校人事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我校召开人事人才工作培训交流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事司副司长高芳,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光毅,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刘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外国专家服务与科技人才处处长张振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峥,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处长丁磊,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训明院士出席会议。各学院及临床医学院院领导、人事人才工作管理教师、校本部学系主任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近120人参加会议。我校人事处处长雷丽萍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吉训明致辞

吉训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上级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同时向在学校人事人才工作战线上付出辛勤努力的同事们致以诚挚敬意。“实现医学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高质量医学人才自主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人才支撑”,他强调,首都医科大学始终将人才视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生物医学科技攻关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全方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不断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他指出,人才工作也面临新挑战,要抢抓机遇,奋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创新高”。要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汇聚全球人才资源;要完善人才支持和保障政策,构建人才成长全周期支持体系,激发创新活力;要持续提高人才服务能力,基础临床共下“一盘棋”,开创学校群贤毕至、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刘光毅作报告

刘光毅在报告中首先从高站位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人才工作的大局大势。他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北京作为首善之区,要成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的第一方阵,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他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对于科技制高点的争夺空前激烈,我国科技人才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作为人才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岗位和职责,能干的多干一点、看得准的干快一点,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奋力做好岗位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他表示,多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医科背景下,随着学校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对医工交叉融合的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医药卫生人才高地建设也是北京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人才工作局将全力以赴为学校和医院的人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刘武作报告

刘武以《推动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从“博士后”的由来、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方式和资助政策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博士后制度及其优势。他强调,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博士后制度能再培养再发现优秀青年人才,具有平台好、导师好、保障好、人才好四个特点,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能通过这一有效渠道实现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走上“快行道”。他对比分析了兄弟院校博士后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首医近几年博士后工作取得的进步,并介绍了北京市今年将推动的促进博士后发展的十五条改革举措,希望与学校、医院共同推进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芳作报告

高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认真做好新时代卫生健康人才工作》为题作专题报告。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人才总量高速增长,人才层次持续提升,但也存在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等仍然不足的问题。国家卫健委为加快培育卫生健康战略人才力量,实施了高层次医学人才计划。她详细介绍了国家杰出医师和国家优秀青年医师两个层次的评审重点,表示该项目将扩展支持范围至药护剂等其他医学领域及战略复合型人才培养。她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动态调整公立医院编制,完善薪酬制度改革。下一步将重点在培养上发力,强化需求导向,完善持续动态满足健康服务需求的人才结构。她指出,深化卫生健康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四唯”,破立并举,突出临床实践立新标。

张振华作报告

张振华以《北京市科技人才政策解读》为题作报告,重点介绍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设立的人才计划项目,包括海外人才的引进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她指出,在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北京市科委深入贯彻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整体谋划,积极改革创新,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的做法,主要是以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实验室为平台来引进人才并做好基础性支撑。针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则是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跟着项目走,以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引进培育人才”工作模式,牵头实施了包括青领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外专服务等北京市科技项目新举措,聚焦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吉训明作题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 推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报告,重点从创新体制机制做强做大人才队伍、加强青年教师支持培养科学家后备、启动卓越优秀博士后工作助推一流建设、引育战略人才助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校2024年人事人才工作,并提出学校2025年重点工作构想。最后,针对国家、北京市及学校各类人才项目政策以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专题培训讲座。他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医院管理工作经验,勉励广大人力资源工作者要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明确“我能贡献什么”,知道如何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在“人”和“事”面前做到成事优先,即用“人”能做成“事”,而非用“事”来成全“人”。

蔡秀军作报告

次日上午,蔡秀军以《新质生产力与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立足国际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微创化、产业化,锚定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目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医院的成功经验。

王峥作报告

王峥以《全生命周期人才队伍建设的华西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阐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详细介绍了华西医院通过全员激励与提升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初培期-青年人才储备、成长期-骨干人才及国字号人才孵化、登峰期-“双高”人才培育。他表示,医院通过以临床为导向的精准人才引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与分类评价机制,真正实现了人才引擎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丁磊作报告

丁磊以《北大医学学科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为题作报告,从北医基本情况与学科发展、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情况、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博士后队伍快速发展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北大医学部近年来的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北医在致力于建设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准的师资队伍过程中的诸多探索与实践。

闫致强作报告

闫致强以《聚才赋能,强基创优——基础医学院人事人才工作砥砺奋进之路》为题作分享交流,介绍了我校基础医学院的师资队伍现状、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重点阐述基础医学院作为校本部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学院之一,引育并重,吸引培养了一批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领衔、优秀青年人才活力迸发的师资队伍。

罗涛作报告

罗涛以《九久模式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为题作分享交流,着重介绍了宣武医院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九久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专家智库、人才导向、机构设置、岗位管理、人员评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数字赋能九个维度协同发力,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推动医院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谢聃作报告

谢聃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分享交流,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建设发展历程和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取得成效,揭示了医院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科架构日臻完善、支撑平台不断强化、综合优势进一步凸显,离不开医院人事人才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会议现场

主讲嘉宾在人力资源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政策解读到案例分享为现场参会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也为与会单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参考。

近年来,学校及各附属医院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强院战略,携手共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乃至全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创人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北京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持续提供新动能,为首都和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首医智慧和力量。





来源:人事处

撰稿:朱莉

摄影:沈红涛

编辑:姜俊吉

排版:李晓曦

审核:雷丽萍


我校举办第五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遴选赛

岁物丰成 奋斗有痕 《首医》2024年合订本送达!

只需3步!就能拥有暖暖的、甜甜的冬日

首届首都药学创新发展大会在我校召开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 走进首医!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