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本田、日产要合并成世界第三大车企

汽车   2024-12-18 21:18   广东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

年末的汽车行业,袒露着它内里残酷的一面。

最新的展现,是日经新闻爆料,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将就业务整合展开磋商,持有三菱 24% 股份的日产,也将三菱纳入合并的考虑范围内。


据知情人士称,两家汽车此举是想通过联盟,挑战当前的行业领导者,他们锚定的对手,不是全球销量 TOP2 的丰田、大众,也不是存在竞争关系的现代、Stellantis、通用等,而是「新秀」比亚迪和特斯拉

2023 年,本田售出 398 万辆汽车、日产 337 万辆、三菱 78 万辆,若三者合并成功,其总销量则为 813 万辆,超越现代汽车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明明从 2023 榜单上看,本田和日产稳居前十,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危机感?

汽车行业的变局,不止在中国。

合纵连横

就在人们猜测合并后的公司叫「田产」还是「日本」时,针对这个传闻,本田的三部敏宏社长做出了回应:经营合并这件事「从上到下来看,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同时强调「目前还没有任何决定」。

本田执行副总裁青山真司则称,本田正在考虑合并、资本合作或设立控股公司等几种选项。

从本田各方反应来看,似乎坐实了双方合并谈判动作的正在进行时状态。
实际上,本田和日产的联系,早在今年 3 月就紧密起来。


3 月 14 日,本田和日产签署备忘录,就新能源车的联合采购、共享电池和电机技术以及软件和其他组件展开全面合作,并探讨合作生产新能源车的零部件及新能源相关软件等。

到 8 月份,双方宣布将在关于新能源车生产的五个领域展开合作,包括车载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化以及电机和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共享,三菱也将参与其中。

这次的合并传闻,早有预告,只是人们没想到,本田和日产会将合作深化至如此地步。

危机感,促使双方走向联合。

中美市场困境

几乎所有外媒,都将双方合作的原因,指向了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带来的动荡。

日产的危机感尤为强烈。

2024 财年上半年(4-9 月),日产财报数据全方位下滑。

在这上半年里,日产售出 159.6 万台新车,同比下降 1.6%,其
、中中国市场销量为 33.9 万辆,同比下滑 5.4%。


其净营收为 59842 亿日元(约 2836.58 亿人民币),下降得更剧烈的,是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前者下滑 90.2% 至 329 亿日元(约 15.6 亿人民币),后者下滑 93.5% 至 192 亿日元(约 9.1 亿人民币)。


为此,日产将全年 365 万辆的销量目标,下调 6.8% 至 340 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下降幅度最大,从 77 万辆下降 10.4% 至 69 万辆,各项财务收入也相应下调。

甚至 11 月份有日产高管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日产仅剩 12-14 个月的生存时间。于是,日产大规模裁员、降薪、降本等一系列措施出炉,并积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


相较之下,规模为日产 5 倍的本田,情况要稍好些:2024 财年上半年(4-9 月)获得息税前利润 7419 亿日元(约 352.03 亿人民币)。

但即便是 7419 亿日元的息税前利润,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5.6%,并且 177.9 万台的销量下滑 8%,归因仍是中国市场销量的大幅下滑——销量同比下降 62.4%,为 38.1 万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在 4-9 月份售出 212.03 万台新车,且保持盈利,增长势头明显;而特斯拉则在 1-6 月斩获 192.23 亿人民币的净利润。

已经有数不清的文本与视频,告诉我们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困境,而作为本田和日产的最大市场,实际上北美市场的竞争同样值得重视。

日产在北美面临的难题,与中国市场相似——没有踩准时代步伐,拿出足够竞争力的产品。


在近期混动销量热情大涨的北美市场,日产在 5 月才宣布暂停两款纯电轿车计划,重点发展混动和燃油车;

而更专注混动的本田,也在纯电车扩张放缓之际,在今天宣布将在 2030 年将全球混动汽车销量较 2023 年翻番至 130 万辆(不包括中国市场)。

北美市场「觉醒」的不只是本田和日产,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也有推出更多混动车型的计划。

两者合并的缘由,既是应对竞争,或许正如市场研究公司 Edmunds 的执行董事 Jessica Caldwell 说的那样,在电动车销量增长放缓的今天,投资数十亿美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

无论是想巩固提升美国市场地位,还是想击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围攻重拾辉煌,对于处在危机边缘的日产和跌跌不休的本田,合纵连横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

巨头深蹲

本田、日产以及可能存在的三菱合并,在 2024 年年末世界汽车巨头大刀阔斧调整的地震中,又加了一把力。

合并消息传出之前,有大众计划关闭德国本土工厂并取消就业保障,也有 Stellantis 唐唯实突然宣布提前结束任期、通用决定花费 50 亿美元重组中国区业务,车企们将危机感摆到了人们面前。


在可预见的 2024 年全年报表数字不乐观、2025 年中国车企与特斯拉加大攻势的未来里,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加速调整步伐。

2025 年也是传统汽车制造商新平台集中面世的一年。

譬如奔驰能够支撑入门级豪华纯电车的 MMA 平台、大众与小鹏合作的 EEA 架构、宝马覆盖 1 系到 7 系的纯电平台 Neue Klasse、Stellantis 的 Ram 电动皮卡 2025 年上市等。

在下一次发力前,尽可能地扫除障碍或确定明确的计划与方向,为轻装上路做好准备。

回看本田、日产、三菱的合并,或许在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这一场景的出现,但在产业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它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完)



电动星球
智能电动汽车的记事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