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车位到车位」体验:足够「丝滑」,但有前提条件
汽车
2024-12-30 21:00
广东
「车位到车位」俨然已是近期智驾赛道市场比拼的高频词汇,在「端到端」概念相对抽象、消费者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车位到车位」会是体现智驾能力的,更具象的表述。不过,想靠「车位到车位」技术赢得用户口碑,前提是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表现。12 月 27 日,电动星球体验了小鹏的「车位到车位」功能,目前来看其水准达到了「能用」的级别。只看「上车到下车」的体验,小鹏基于 P7+ 实现的「车位到车位」的确称得上流畅和丝滑,能给人较强的安心感。小鹏宣称,该功能「用一套软件实现」,中间无「断点」。不过细究的话会发现,小鹏的「车位到车位」技术需要预先记忆行驶路线和停泊车位,距离彻底自由的车位到车位,还有最后一小步。换个说法就是,小鹏的这套「车位到车位」能力类似于「通勤模式」,在高频次、熟悉的路段中会有不错的表现。「通勤模式」的出现,让车企可以更快地,以另类手段普及城区智驾。另一方面,「通勤模式」需要记忆路线,在自由度和灵活性上和真正的城区智驾相比仍有差距,比如在这里,小鹏的「车位到车位」就只能泊入记忆过的车位。因此,现在小鹏的「车位到车位」功能肯定会遇到一些争论,只是其不俗的综合体验,应该可以让质疑的声音小一些。果断、流畅的停车场通行
相较于普通的城区智驾,「车位到车位」着重强调封闭空间的通行能力,比如停车场、园区等等,再然后顺利通过闸机,来到正常道路。正如小鹏所说,理论上「车位到车位」可以通过「能力拼接」的方式来实现。「VPA」记忆泊车功能早就出现,当时包括小鹏等车企都有较为成熟的方案,如果将 VPA 和全域智驾拼接到一起,的确可以带来类似于「车位到车位」的功能体验。然而,「拼接」的方案难免会带来体验上的断点,不同的功能系统切换时车辆会出现犹豫甚至是无故换挡的情况,体验并不连贯。而采用「一套系统」实现「车位到车位」功能的小鹏 P7+,已经尽可能地实现了「无感」的体验。回顾整个「车位到车位」的体验过程,小鹏 P7+ 现在已能做到在车位上设定好路线好直接启动智驾,随后 P7+ 会自行驶出车位,沿着记忆路线离开停车场。在停车场中行驶时我们遇到了几个典型的博弈场景,避让固定障碍物,也就是柱子或者车辆时小鹏 P7+ 可以较迅速地绕行,偶尔还展示了「贴边绕过」的技巧,距离把握得非常不错。而对于行人,小鹏 P7+ 会以停车让行为主,而察觉到行人靠边之后,车辆会快速绕开通行。得益于「线路记忆」,小鹏 P7+ 不会在车库内逗留太久,能够快速地找到停车场出口,或者快速来到目标车位。「过闸机」场景考验的是道路的识别、通行能力,和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而且,并不是所有出入口闸机都安放在直路上,有时候车辆需要拐弯才能对准闸机识别摄像头。刚好在离开某停车场时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鹏 P7+ 先是停顿了一下,找准角度再打了一把方向盘,让车头对准闸机识别摄像头。虽然有「停顿」的动作,但还是可以认为小鹏 P7+ 的「车位到车位」在过闸机时依然表现得符合驾驶直觉,面对有一定难度的场景,车辆进行简单「思考」也可以理解。一些美中不足
离开停车场进入城市道路,对小鹏智驾体系的考察就来到「城区智驾」部分。小鹏城区智驾的表现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综合表现也符合我们的预期,不过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说,我们的体验车辆在需要右转时被临停社会车辆挡住了去路,但这时候智驾系统绕行失败,最终呆在了原地进退不得,需要人工接管。还有一个情况,在生物岛一条道路上行驶时,XNGP 将一个不工作的红绿灯识别为了红灯,停在了路口,同样需要人工接管。瑕不掩瑜。综合来看,「车位到车位」系统可视为全域智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智驾场景拓宽至「地下停车场」中。小鹏的这套系统,好的一面在于整体体验相对流畅,「一套系统」意味着在不同场景中车辆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行为决策都会有较强的一致性,响应速度快且动作可预知,能给乘员带来不错的「安心感」。至于不足的地方,目前来看「需要记忆路线」会是一点。这意味着,小鹏的「车位到车位」的可用场景会相对受限,变成了「上下班专属功能」。另外,小鹏的「车位到车位」要求两个固定车位,而哪怕是上下班场景也不太现实。换言之,小鹏的「车位到车位」大体上好用,但现实生活中能够用上的机会恐怕不多。抢出时间差
正如当年「通勤模式」到来的意义一样,利用一些规则限制来实现高阶智驾功能,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功能迅速上马,拿到「时间差」。「时间差」的意义会率先体现在市场营销上。在大多数车企连「端到端」落地都不稳妥的时候,如果小鹏能够率先实现「端到端」中高级应用场景,也就是「车位到车位」的商业化应用,相信可以带来一定的营销优势。另一方面,作为积累数据的重要一环,让「有限制的车位到车位」先落地,也能加快「无限制车位到车位」的落地进程。根本来看,在上一轮的智驾竞争,也就是「城区智驾」的大战中小鹏凭借「通勤模式」吃到了一定甜头,类似的思维模式自然也被延续了下来。小鹏暂时没有透露「车位到车位」的未来更新规划,不过真正不受限制的「车位到车位」功能,相信会很快到来。11 月 28 日,理想汽车已经全量推送了「车位到车位」功能,电动星球也做了体验。从功能衔接、驾驶风格「类人性」等方面来看,理想 OTA 6.5 带来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已经拥有相当高的可用度,某些核心场景,如出入闸机前后的数百米达到了「好用」标准,而极少数场景,甚至摸到了「要用」的门槛。一个月后的 12 月 29 日,华为 ADS 发布了 3.2 版本,也加入了「车位到车位」功能。和小鹏的方案对比,华为的「车位到车位」强化了「泊车」场景,在任意泊位均可使用,进入目的地停车场后,也能自动搜索泊车位。这意味着,华为的「车位到车位」功能无需提前记忆路线和停车位,适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你追我赶之下,「车位到车位」的产品竞争自然会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2025 年,围绕「端到端」「车位到车位」等热词,智驾赛道仍有许多故事可讲,阶段性产品落地的领先能否转化为市场口碑的领先,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