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比划的物理学、骑马思考的物理学、信封背面的物理学 丨周末赠书

学术   2024-12-14 12:05   北京  

应昨晚直播间广大读者要求(视频号首页可见直播回放),我们本周末再次推荐《物理夜航船》,留言点赞最多可获赠书一本。

本文节选了本书作者一鸿老师的序,和译者姬扬老师的译后记以飨读者。


徐一鸿(Anthony Zee)

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除非你已经知道答案,

否则永远不要计算!


——惠勒对他亲自挑选的一群新生说


在上大学的第一周,人生第一次物理作业之前,我听到了上述令人震惊的话。作为天真烂漫的新大学生,我当时认为理论物理学家就应该计算得头顶冒烟才对。惠勒是在一门实验性质的课程(从教育学的意义上)上说这番话的,后来他再也不被允许讲这门课了(至少我听说是这样的)。


惠勒想给这些倒霉的新生传授的那种物理学,也被称为“用手比划的物理学”“骑马思考的物理学”(惠勒使用的术语)和“信封背面的物理学”。惠勒认为,需要培养的正确习惯是,在疯狂计算之前,你应该通过思考得到答案,如果做不到,就猜答案。

由于现在很少有物理学家习惯于骑马飞奔了,我选择把这种物理学称为“夜航物理学”。不是骑马旅行,而是在长途巴士或者红眼航班里的不眠之夜,没有笔或纸,也能思考物理问题。不能写写画画,大脑反而更加敏锐,因为无法操心 2 和 π 这样的细节,往往可以让你深入问题的核心,看到的是森林而不是树木。


本书的读者对象/


我把这本书送给“高年级”大学生,你应该对物理学的四个核心科目有所了解: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电磁学和统计物理学。但我希望其他人也能在这里找到有用的东西。当然,你自己决定怎么才算是“高年级”大学生。你甚至不需要是真正的大学生。以前我写过三本教科书,从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我了解到,许多读者都是离开学校很久的自学者,还有一些人甚至在上大学前就已经自学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对物理学的掌握已经达到了高年级大学生的水平,你就可以读这本书。


本书的成因/


很久以前我就想写这本书。几年前,我向物理系提议开设关于夜航物理学的专题课。负责大学生课程的同事尼尔森(Harry Nelson)给了我热情的支持。当我第二次讲授这门课的时候,我对本校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有了更好的认识,我决定开始写作。到本书出版时,我已经第四次(!)教这门课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对高年级大学生的能力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聘请了一位大学生助理帮我完成这本书。她叫阿什莉(Ashley Ong),她说:“学物理的大学生渴望得到指导,但他们一直被引导着把物理学当成一套需要记忆和操作的方程式。这本书为他们揭示了理解方程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做出有根有据的猜测,在夜行时也能得到答案。”


精确计算的作用/


如果我有办法可以不实际求解就找出方程的解的特征,我就真正理解了方程的含义。


——费曼引用狄拉克的话  


我希望读者不会以为我不喜欢光天化日的物理学。我当然喜欢。我喜欢得不得了。关于它,我甚至已经写了三本教科书。事实上,我承认夜航物理学有时候会失败,例如在第 6.3 节。


当然,你不会认为我主张不做精确的计算。如果可以的话,你当然应该精确计算。但即使你能做到,也要先做信封背面的计算,把基本的物理知识搞清楚。这将指导你进行精确计算,并为你的答案提供现实的检验。在精确计算以后,看看你能不能回忆起每个 2 和 π 是怎么来的。这将培养你的第六感,即使在夜里也能给出一些 2 和 π。


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估计数量级。实际上,我的目的之一是向读者展示,一点儿夜航物理学可以帮助你理解某些相当深刻的物理,如黑洞的霍金辐射或双中微子假设。我之所以把这些更“前沿”的课题包括在内,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许多大学生都渴望学习超越电磁学和玻尔原子的知识。我还想传授另一个教训——在理论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做精确的计算是很愚蠢的!反之,在理论进入教科书以后,没有人会觉得你的精确计算能力有什么了不起。


大学生倾向于认为物理学是合乎逻辑地精确推导出来的。出于必要和充分的理由,本科课程中的物理学表现为严密的推理。但是,计算太多了,理解太少了!当然我知道,理解往往只能来自于反复进行的详细计算。但是在很多时候,作业只是训练大学生(即便是比较好的大学生)翻阅课本中刚刚讲过的章节,找到一个看起来很有可能的方程,插入数字并得到精确的答案,几乎任何笨蛋都会做这种事。


作业与研究/


但是,作业不等同于研究。


有许多物理学研究是把已知的定律应用于新的情况。我绝不是在诋毁理论物理学的这个部分。应用已知的物理学,往往需要很多智慧和洞察力。但是,假设你不知道这些定律。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粒子理论提供了一些了不起的成功例子。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第 5 章中,我试图想象,在提出普朗克分布以后,如何猜测费米–狄拉克分布和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当然,任何标准的统计物理学教科书都会给出正确的推导。)


不精确的计算可能让你有机会做出重要的发现。让普朗克的精神鼓舞你!他的黑体辐射分布定律并不是推导出来的。他怎么可能推导呢?那时候还没有量子力学,更不用说量子统计了。


在某些物理学领域,例如天体物理学,即使基本定律是已知的,也不可能确定所有的输入变量。那么,夜航物理学不仅是好主意,而且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即使你不是在未知的边缘工作,粗略的猜测(也许再加上数量级的估计)在许多情况下就足够了,即使不够用,也聊胜于无。


本书的性质/


为了说明这本书的性质,也许我可以说说这本书不是什么。当然,它不是教科书。相反,它试图教给你在黑暗中、在未知领域里开辟道路的技能,而不是引导你游览有路标的、灯火辉煌的城市。在研究的最前沿,这种技能尤其重要,因为人们实际上就是在黑暗中摸索。


当我提到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夜航物理学的书时,许多同事马上猜测这本书是关于费米问题的,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估计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音师。处理这种问题的成功秘诀在于它有很多因子,高估这个的影响可能会被低估的那个抵消了。另一个例子可能是估计全世界的人每年吃掉多少土豆片。一般人常常惊讶于物理学家能够得出粗略的估计,至少是大差不差。但是这往往很少或完全不涉及物理学。因此,我并没有过多地介绍这类问题。再说,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书了。


当然,我也看了一些自称信封背面物理学的书,但肯定不是全部。有些我喜欢,有些我不喜欢。举一个我不喜欢的例子吧。有一本书问读者,来自亚洲(比如日本)的海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北美的西海岸。这本书接着说,这是水波速度的公式,这是太平洋的宽度,把这些数字插进去,答案就出来了。


如果我是学生,肯定不会喜欢这本书——因为我想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我认为高年级大学生肯定知道怎么往公式里插数字。事实上,当我教这本书的课程时,班上的学生并不希望我把宝贵的时间用来算数字。当问到他们是否会插入数字的时,有些人甚至觉得受到了侮辱。


我更感兴趣的是相关公式的大致推导或猜测,而不是把数字插到给定的公式里。毫无疑问,如果这本书有更多的数字,有些人就会更喜欢它。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重点和风格跟现有的书明显不同。它不教你标准教科书讲过的物理知识,也不帮你算标准的物理作业问题,既不提倡为获得数字而插入数字的做法,也不认同能够形式推导就等于理解的那种普遍观念。


无论如何,我相信这本书的广度独一无二,从钟摆到粲夸克,从水黾到原子弹。


快乐和有趣/


伯恩(Zvi Bern)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的量子场论家,他在《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杂志上对我的量子场论教科书做了权威的评论,他认为我最想做的是让量子场“尽可能地有趣”。伯恩真的是知音啊!是的,物理学应该是有趣的。


事实上,在写那三本教科书的时候,我试图重拾自己在学习量子场论、爱因斯坦引力和群论时的快乐。那么这本书让我重新收获了什么呢?是学习物理学能够描述现实世界的乐趣!本书强调的是乐趣,是理解的乐趣,而不是技术的掌握,当然更不是加减乘除的能力。


所以,对不起,这本书不适合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学习很吃力、考试吊车尾的学生。如果你担心随时会摔下马,就很难享受到骑马的乐趣。


根据我与高年级大学生的交谈以及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我相信到了大三或大四,许多物理学的学生觉得被贝塞尔函数、静磁学之类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渴望学习更令人兴奋的东西,从量子场论到黑洞。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加深他们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因此,我为是否包括第 9章犹豫了很久,该部分由粒子物理学的一些知识组成。确实有许多学生要求添加这部分内容,所以最后我把它包括进来了,部分原因在此说明。事实上,感兴趣的读者现在就可以读一读第 9 章的序言。


简单地说,我希望自己在读本科时就有这样一本书。


主题的选择和安排/


对于教科书来说,材料的选择和顺序是相当固定的。例如,在编写 QFT Nut 时,我知道有些主题必须先出场。相比之下,本书的性质决定了我有大量的主题可供挑选,并按照我喜欢的方式排列。选择的自由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最终的依据主要来自:我自己在读高年级本科时想学什么,以及我跟大学生的接触。也许可以准确地说,大多数学物理的大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黑洞和霍金辐射,而不是黏性流动。


因此,我对主题的选择完全是独断专行的。我知道有些读者会说:“为什么他讲这个,而不讲那个?”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喜欢。我还包括了一些完全不物理的片段,例如费曼恒等式,因为我读大学的时候非常喜欢这样的东西。因此,这本书里有 3 个数学小插曲,只是为了好玩。上我课的学生都喜欢它们。然而,这本书讨论的是物理,而不是数学技巧。


在讲这门课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快速复习一下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电磁学和统计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材料,尽管学生们应都已学过。这些材料放在书末的附录中,还介绍了记号和惯例。


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多少,显然取决于你知道多少。同样,根据这本书的性质,你不必从头读到尾。你可以随便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关于练习/


有些读者可能会批评这本书的练习比较少。我当然可以提供那种只需要插入数字的练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正如上面提到的,我和上我课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练习没啥用。(当然,我们鼓励读者将数字插入本书得到的任何结果中,“感受”其中涉及的数量级。)不过,我的经验表明,在我不提供充足的背景材料和指导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能够从头开始推导出夜航物理学的结果。但是,如果我对练习做出详细的解释,给出各种建议和提示,那我为什么不把这个例子写成文章呢?


考虑第 2.3 节中的两个练习,一个要求对电子散射电磁波的汤姆孙截面进行数值估计,另一个要求猜测量子效应如何影响这个截面。第一个练习除了插入数字外,还要求学生认识到 e 2 应该用什么值,因此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第二个练习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培养一些物理直觉,毕竟这也是本书的目标之一。


关于严谨性/


朋友们告诉我,我以前的三本教科书的序言有点儿太严肃了。因为我不想让亚马逊网站上评论图书的老古板们吹毛求疵,当然只能这么做了。我终于有机会反击了!这本书追求的就是不严谨,哈哈!这些讨论肯定不严谨:它们甚至不精确!


要言不烦/


因此,这本书的目标就是:怎么培养物理的直觉?


可能真正诚实的答案是,你生来就有这种能力,就像莫扎特。但是,同样诚实的答案是,你要练习,练习,再练习,就像亨德里克斯。本书就是试图提供练习的指南。


好了,开始讲物理吧!


致谢/


我衷心感谢 Nima Arkani-Hamed、Yoni BenTov、Mark Bowick、Brandon Brown、Matteo Cantiello、Emily Jane Davis、Eric DeGiuli、Joshua Feinberg、Matthew Fisher、Sheldon Glashow、David Gross、Dan Holz、Greg Huber、Shamit Kachru、Pavel Kovtun、Paul Krapivsky、Ian Low、Harry Nelson、Ashley Ong、Sandip Pakvasa、Rafael Porto、Vikar Qahar、Srinivas Raghu、Eva Silverstein、Douglas Stanford、Arkady Vainshtein、David Wang和 Tzu-Chiang Yuan。他们评论了章节,给我鼓励,为我加油。学生们的反馈也很有帮助。Ricardo Escobar、Alina Gutierrez 和 Craig Kunimoto 在计算机方面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Ingrid Gnerlich 曾为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所有著作工作过,从本项目一开始就给予热情的支持。她再次把编辑工作委托给我的长期合作者 Cyd Westmoreland,尽管我们在标点符号等细枝末节上一直有小的分歧,但是她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也感谢 Karen Carter 对制作过程的监督。最后,我还得益于 Janice 和 Max 的支持和陪伴。

(上文摘自《物理夜航船:直觉与猜算》序言,【美】徐一鸿著,姬扬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4年10月)

物理夜航船指的是这样一种不利的思考环境:你没有资料,不能演算,不仅无人交流,周围还吵闹得很,但是你仍然坚持思考物理问题,所以必须粗线条地勾勒问题,大刀阔斧地删减枝节,依靠直觉和猜算来解决问题。喜欢思考物理的夜航人困在红眼航班的狭小座位上,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夜航物理学是信封背面的物理学和骑马思考时的物理学的现代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定性和半定量物理学,用直觉和猜算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科学前沿的探索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更多依靠的是物理直觉,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估算、猜测和开脑洞。这就是徐老师说的“Fly by night physics”。


夜航物理学当然不是教你在黑夜里开飞机的,夜航物理学家或者夜航人通常也没有机会坐在宽敞的驾驶舱里。所以,我们并不愿意把他们思考物理的方式称为夜航术,而是称为夜行法,用直觉和猜算帮助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在物理学前沿工作的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都会用一些夜行法,只是有些人挟技自重,“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有些人却认为秘而不宣者仿佛“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们更愿意共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比如说徐老师,我们也因为他而了解到一些做物理的诀窍。


姬扬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我毕业于物理系,算得上是物理科班出身了。除了各种专业课程以外,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赵凯华的《定性和半定量物理学》和费曼的《费曼物理学讲义》,以及一些物理科普书比如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和阿·热的《可怕的对称》。我从事的是物理学研究,以及与物理相关的教学工作,有时候也写一些物理科普的小文章,一直希望能够自己写一本介绍物理思考方法的书。几年前我找了些这方面的书翻了翻,觉得自己可以写得更好一些(至少是有些新意),很有了要大干一场的意思。但不幸的是,很快我就发现了一本书,也就是徐老师的这本 Fly by Night Physics,看了以后我的心情很复杂,该怎么说呢?我也不是谦虚……后来我念了两句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所以,我的书是不打算写了。但是我觉得,徐老师的这本书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也许可以把它翻译过来。那时候已经是 2022 年了,我把书又读了一两遍,然后开始翻译它。我当然知道,这种书肯定会有人翻译了,也不差我这一个,但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算借此机会认真学习一次吧。我断断续续地翻译了一两遍,年底的时候还在网上听了徐老师专门介绍这本书的讲座“物理直觉是如何养成的?”,并且写了一篇书评《推荐〈夜行指南:培养物理学的直觉〉》,2023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第 45 卷第 2 期。


2023 年 5 月,我把第二份打印稿校对完了,觉得勉强可以读了。正好有个机会,就请科学新传媒“返朴”的潘颖老师帮我问一问,徐老师这本书是否有出版中译本的意向,并且附上了我翻译的两三章内容。我很高兴得知,徐老师对译稿的质量和翻译的理念还是认可的,我还了解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有意出版中文版,而且确实有一个翻译团队打算翻译了——好在他们尚处于打算的阶段,应该还没有浪费太多的工夫。8 月份徐老师一家访问北京的时候,我有幸受邀参加了一次晚餐,大家相谈甚欢,第二天我还在北京大学的暑期学校现场听了徐老师的报告。


接下来的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我调到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工作了。我把译稿又改了两遍(包括一份新的打印稿),觉得现在很像是“徐老师自己用中国话讲他的故事”了。在原版的序言里,徐老师说:“以前有人抱怨我写的教科书不够严谨(但是专家们可是称赞我写得很好),可是我现在这本书追求的就是不严谨!”我也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以前有人抱怨我翻译的书像讲段子(但是读者们可是称赞我译得很好),可是我现在翻译这本书追求的就是讲段子!”


《物理夜航船》主要讲如何培养物理学的直觉,以及如何应用物理学的直觉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适合物理系高年级本科生或任何想要熟练运用物理学的人,读者需要了解大学普通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愿意用物理学解决现实问题。徐老师说得对:学习物理重要的不是学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物理学的直觉。这也是很多物理学工作者的共识。《物理夜航船》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更有准备地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更有信心地应对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上文摘自《物理夜航船:直觉与猜算》译后记,作者系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姬扬)

留言并点击

48小时内获赞最多的1名粉丝

将获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赠书《物理夜航船:直觉与猜算》一本~

说明:为惠及更多的粉丝,半年内已经获赠过的粉丝不可重复获得赠书,但非常欢迎参加活动!评论区收到小编中奖的提示,请直接回复邮寄信息,隐私保护不会显示相关信息。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
介绍《现代物理知识》相关内容,推荐重点文章,宣传相关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