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日韩,不能充当傀儡》国运的抉择——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外篇“为什么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下)

旅行   2024-07-23 09:22   北京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续前:

《国运的抉择——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

之壹“当年我们为何选择向苏联一边倒”

之贰“斯大林的超级阳谋——朝鲜战争的爆发”

之叁“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意义——扭转国运的战争”

外篇《为什么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上“中国不是印度,不能左右逢源”

友情提示:

今天的头条是CPC广告,也即以点击计费,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开看一下。

上篇咱们说了,同样是二战后独立的大国,印度可以在美苏之间骑墙,中国却必须二选一,并且只能选苏联。

今天的下篇,咱们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日韩可以通过给美国当傀儡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中国却不行。

这样帅气的领导人都只能担任二号,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充当傀儡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国运的抉择》外篇“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下):中国不是日韩,不能充当傀儡

从美苏争霸时代以来,人们一直有一种印象,那就是跟着美国混的国家都很富裕,跟着苏联混的国家都很穷。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真的,实际却经不起推敲。

准确的描述,是跟着美国混的不一定富,但跟着苏联混的后来都很穷。

关于跟着苏联混后来为什么穷,并非本文的主题,暂且略过。

至于为什么说跟着美国混的国家不一定富,就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

现状源于历史,所有的现状,背后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要探讨富国为什么富,或者用更官方的表述,发达经济体为什么发达,同样离不开对历史的探究。

在回顾历史之前,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一、发达国家地理分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定,当今世界,一共有39个发达经济体,包括35个国家加上我们的港、澳、台和美国的自由邦波多黎各。

地图上看更清晰,发达经济体就四块:欧洲、北美、大洋洲、东亚

这35个国家,分别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塞浦路斯,剩下26国,全部都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冰岛、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斯诺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

从地理分布就能看出来,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和东亚,并且除了东亚的黄种人,就是欧美白人。

二、发达国家形成历史

发达国家的概念,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

因此,对于此前哪些国家算发达国家,其实存在争论。

校尉以为,从工业革命开始,只要进入全面工业化的国家,都可以视为发达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雾都伦敦:正是在这样的污染下,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按照这种理解,发达国家的形成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原始积累、工业化、产业升级。

尽管从单个国家看,这三个阶段的界限比较清晰。但从全球范围看,这三个阶段始终交织在一起。即使到今天,有的国家已经进入产业升级,甚至升级了不止一次,有的国家却连资本原始积累都没能完成。

那些至今都未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国家,包括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国家,在美国人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下,已经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中国一起逆袭。

而这,也是我们构建全球反美统一战线最有力的基础。

记住一点,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大多数发达国家,很难成为我们真正的盟友。因为我们要颠覆的,正是他们之所以发达的国际隐性经济殖民体系。

(一)资本原始积累

这个阶段几乎与大航海同步,大致从15世纪绵延至17世纪。

西方最牛逼的,就是把血腥的全球殖民,美化为奇幻的冒险故事:电影可以看,价值观不能歪

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正是利用这个阶段,通过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进而打开工业化的大门,率先步入发达国家。

有人总是将发达国家与所谓的西方民主体制挂钩,其实是搞错了因果。

大航海、殖民掠夺,以及建立在殖民掠夺之上的工业化,才是西方国家发达起来的真正原因。那么多拉美、非洲国家采用西方体制,却没见哪个国家富裕起来。

有人可能会说,南非、巴西和阿根廷都曾经富裕过,可他们先富后穷的历史,正说明西方体制并非国家富裕的根本原因。

至于他们为什么能富起来,其实还是沾了殖民掠夺的光,因为他们都是白人建立的殖民国家,通过对当地残酷的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大航海引领海权国家兴起后,大国博弈由陆权国家之间的比拼,逐渐演化为两种模式。

一是海权国家对传统陆权国家的降维打击,比如西方列强围殴、蚕食并称东、西亚两病夫的满清与奥斯曼土耳其。

二是海权国家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战争,以及后来的一战、二战。

八国联军合影:英、美、俄、印(英国仆从)、德、法、奥、意、日。曾经的列强,除了大毛,现在都是发达国家

正是在这个阶段,奠定了发达国家的根基。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属于殖民时代的列强。而没有搭上殖民时代快车还能成长为发达经济体的,无非也就是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台湾省等少数几个异类。

(二)第二阶段——工业化

这一时期,也是人类近代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阶段。前面提到的大战,大多发生在工业化的过程中。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虽然进入大航海的时间更早,但没能及时将掠夺而来的财富转化为工业生产能力,反而被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后起的工业国抛在后面。

而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又实现了对英、法、德的反超。

简而言之,谁先进行工业化,谁先进行更高层级的工业化,谁就能在全球大国博弈中占得先机。

工业时代,打仗不再是打后勤,而是打工业基础。或者说,工业基础就是最大的后勤。

从这个阶段开始,工业实力基本就决定了战争结果。

日本偷袭珍珠港:向工业能力不知超过自己多少倍的美国发起攻击,校尉只能说小鬼子勇气可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在战术层面,日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在大国博弈的战略层面,这却是日本走向末路的开端。

岛国寡民的民族性格决定了,日本始终只有战术、没有战略,曾经的二战是如此,现在的中美博弈也是如此。

校尉在此断言,在中美博弈的复杂局势中,日本人一定会选错边、站错队,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的我们,送上彻底了结百年恩怨的绝佳机会!

回到历史,二战末期,美国能够把日本人揍趴下,苏联能够反攻德国,都得益于雄厚的工业实力。

而抗美援朝这样的战争奇迹,一方面是我们拥有最伟大的统帅、最高明的指挥官、最英勇的战士,另一方面,苏联的支援,尤其是中后期的支援,逐渐拉平了我们与美国的武器代差。

喀秋莎的到来,标志着朝鲜战场火力天平基本平衡

这又可以回到一个说老了的话题,在俄乌冲突中,俄军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拉胯,就是因为工业基础没了。乌克兰背后,却有整个北约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

这样巨大的工业差距,不是战场上的谋略可以化解的。不考虑使用核武器的话,俄罗斯唯一的胜机,大概就是人口消耗战了。

工业化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也是美国人攀上巅峰的黄金年代。

正是因为在一战、二战中,老工业中心欧洲被打了个稀巴烂,美国才能顺理成章地接过人类工业中心的地位,进而迎来自己的全球霸权。

(三)第三阶段——工业化的外溢

欧美海权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后,随着工业链条的延伸与产业升级,逐渐产生溢出效应,带动部分国家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

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很早就搭上工业化便车的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小国,也有苏联解体后释放出来的东欧国家,还有个别情况特殊的小国,比如以色列、新加坡,以及今天要重点讨论的日本、韩国。

以色列景色:以色列是在美国人的支持下,犹太资本用金钱砸出来的,没有任何代表性

繁忙的新加坡港:新加坡靠海运发家,靠金融致富,靠美国驻军赢得安全,这样的特例,同样没有代表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工业化外溢最大的受惠者,乃是欧洲的一众小国和加拿大,这属于地域优势。欧洲小国被英、法、德等欧洲强国带动,加拿大则被美国带动。

澳大利亚、新西兰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则受惠于白人主导的全球经济圈和富饶的资源。就他们那点人口,西方资本一涌入,稍微开发利用一下当地资源,自然富得流油。

以色列和新加坡都是特例,不多说。

相比以色列、新加坡,日韩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有特别的机缘。

三、傀儡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说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崛起,包括二战之前的日本,是得益于抓住了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性大风口。

那么,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再次起飞,则得益于朝鲜战争和二战后的产业大转移;至于韩国,虽然同样得益于产业转移,但时间晚于日本。

在美国的怂恿下,在尹锡悦、岸田文雄手中,韩日这对冤家,看来要整出点新花活

(一)日韩经济起飞简要过程

正是在斯大林的超级阳谋下(参见国运系列之贰《斯大林的超级阳谋——朝鲜战争的爆发》),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

中国就此与美国彻底翻脸,短期内关系不可能修复;美国也打消了拉拢中国对付苏联的心思,一边将日本打造为支持朝鲜战场的生产基地,一边在经济上扶持日本以对付苏联和中国。

对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避无可避的劫难,只能迎难而上杀出一条生路。

对日本来说,朝鲜战争就是掉茅坑里捡到的救生圈,就此从粪坑里爬了出来。

没有救生圈,狗生基本就没了

利用朝鲜战争的机会,日本重新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此后,随着美国产业升级,日本又承接了部分美国产能,并且后发先至,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对美国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在以半导体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甚至把美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大声说不的日本,美爹微微一笑,祭出两大法宝,实体产业方面的《美日半导体协议》和金融产业方面的《广场协议》,彻底把日本打入失落的三十年。

学界通常把日本衰落的主因归结于《广场协议》,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真正打断日本经济脊梁的,乃是《美日半导体协议》。

正是在打压日本的过程中,美国开始扶持韩国和台湾省的半导体产业,这也是韩国、台湾省经济能够起飞,三星、台积电这样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外在因素。

(二)为什么是东亚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

二战以后,有两个产生发达经济体的波次。

一是战后重建。

在美国的援助下,西欧和部分中欧国家很快复兴,重新回归发达经济体行列。

二是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分两个区域,东欧与东亚。苏联解体后,重新独立的东欧小国,承接了老欧洲的部分产能,很快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随着欧美的产业转移,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相继进入发达经济体。

立陶宛等国家能很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也有西方刻意扶持的因素,要不怎么体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东欧承接老欧洲的产能很正常,毕竟地域相近、文化相通。欧美的产业转移,为什么一定要往地理距离遥远、文化距离更远的东亚走?

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华文化熏陶之下的东亚最优秀。

产业转移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资本的利润最大化。

要想利润最大化,一是人力成本足够低,二是劳动效率足够高,尤其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这方面,不管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渔猎文明,还是发源于北欧的海盗文明,亦或是兴盛于拉美的拉丁文明,都不是中华文明的对手。

因为中华文明脱胎于农耕文明,天然具备内生性、建设性基因,搞破坏我们不如海盗文明、搞享乐我们不如拉丁文明,但搞建设谁又比得过我们?

修建密云水库:全国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都是建国初期肩挑手提人工劳动的结果

正是在这样的文明熏陶下,东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吃苦耐劳的精神,都独步于全球。

说起教育,校尉多说一句,西方推崇的所谓快乐教育,实际就是固化阶层的精神鸦片和愚民政策!

人需要娱乐,但不能娱乐至死。

不管是育人还是自省,校尉始终认为,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

自强不息,才是成就个人和国家的唯一途径!

回到正题,欧美淘汰的落后产能,正需要东亚大量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

因此,产业转移之初,这是双赢的局面:西方国家得到廉价的纺织品、小家电等低级工业产品,东亚国家则在初步脱贫的同时打下工业基础。

但东亚的人口如此优秀,在低端产业站稳脚跟后,又不断冲击中、高端产业,就不是西方国家所能预料到的了。

包括日本,当其实现产业升级,将低端产业向中国、东南亚等地转移时,也提出了所谓的雁行模式。也即日本、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省、香港、新加坡)、东盟、中国大陆、南亚依次而行,日本始终占据产业链最上游。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人类文明的领头雁,即使偶尔掉队,也轮不到日本上位

但显然,就跟西方指望将东亚限定于低端产业链一样,这也只是日本的一厢情愿,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三)日韩的衰落

日本经济的衰落,在《狗链系列》中说得比较全面了,这里不再赘述。

只强调一点,日本的衰落,固然有经济规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来自于美国的打压。否则就算要衰落,也不会来得这么早、这么快。

这就是傀儡的悲哀。

主子高兴的时候,是可以赏给你荣华富贵,主子生气的时候,也随时可以剥夺。

韩国的衰落,则主要是经济规律主导。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崛起了,并且带动东南亚一起崛起了。

东南亚大陆桥一旦贯通,将彻底抵消岛链的作用,因为岛链是虚的,大陆桥是实体

世界就这么大、人口就这么多、需求就这么些,而在各种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世界早已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就必然要淘汰落后产能。

什么是落后产能?性价比低的产能。

要论性价比,谁又比得过中国、比得过东南亚?

原来的世界,是欧美加上日韩为全世界提供产品。现在的世界,是欧美、日韩、中国、东南亚为全世界提供产品。

东南亚在中低端威力无穷,中国在中端没有对手,同时还在向高端发起全面冲击。而在RCEP框架下,中国市场与东南亚市场已经高度融合。

中国与东盟(东南亚)的双边贸易走势

中国、东南亚联手,中、低端全球无敌,而所谓的高端产业,同样离不开中、低端产业的支持。因为中、低端产业,就是高端产业的市场。

市场本身,就是最好的武器。

比如荷兰的光刻机,看起来是在卡我们的脖子,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在卡自己的脖子?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被市场淘汰的产品,没有被产品淘汰的市场。

产品可以刺激消费升级改造市场,但产品不能自绝于市场。

这也是美国现在拼命打压中国,甚至试图将中国从国际产业链中剔除出去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同一个市场中,美国已经无法正面与中国竞争。美国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曾经对付苏联的招数,用一道“铁幕”,把中国与世界隔离开。

这也是我们再三强调要“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本原因,只有更深地融入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才能打破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建立更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新秩序。

注:国运系列写作于2023年3月份,华为突破芯片后,再回看这段文字,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校尉绝对想不到,逆转会来得这么快!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长风破浪、正当其时

有点跑题了,回到日韩的衰落。

抛开傀儡地位带来的影响,单从经济规律角度讲,日韩衰落,一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市场规模不够大,无法用市场做武器,与别人进行对等博弈;二是因为他们的人口不够多,无法支撑完整的工业链;三是他们错失了组建中日韩自贸区的机会,一边错过了中国“复兴号”,一边把自己更加牢固地绑定在正步入衰落的美国身上。

关于人口问题,我们来看几个关于大型军工企业的数字。

中核集团18万人;航天科技集团近18万人;航天科工集团近14万人;航空工业集团近40万人;中国船舶集团近35万人;中国兵器集团23万人……

单是几家头部央企的员工数量,就超过了很多小国的人口数量

这些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每年培养的工科大学生接近500万,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正是因为有这么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入,才能支撑起完整的工业链条。而完整的产业链,本身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利器。

相比之下,韩国每年的工科毕业生,都未必能填满我们十几家大型军工企业的招工需求。他们也许能够在一、两个优势产业与我们竞争,但绝不可能与中国的制造业全面抗衡。

这种规模优势,绝不是依靠几种先进工艺、几款专利技术能够抵挡的。

这也是短短十几年中,日本、韩国的家电、摩托、手机,纷纷被中国反超的主要原因。

每一个参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者,不管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工程师,还是只受过基础教育的熟练工,都是助推中国制造业腾飞的强大推动力。

而如今,日本的汽车、韩国的船舶已经岌岌可危,芯片同样朝不保夕。

在燃油车上,日本还很坚挺,韩国已经看不见了,但切换到新能源赛道后,同样会看不到日本车

这也是美国逼着三星、台积电向美国转移的根本原因,因为在中国市场巨大的虹吸效应下,在中国完整产业链巨大的创新能力驱动下,他们要不与中国芯片产业融合,要不被中国芯片产业取代。

日韩的出路,在于融入中国的产业链,在里面找到合适的位置,与整个大产业链构成共生关系,从而长期生存下来,而不是把中国当成最大的敌人。

但是显然,美国人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这就是傀儡最大的悲哀,永远没有选择的自由,甚至连怎么死的自由都没有!

虽然美国以中国为敌,并且裹挟日韩与中国为敌,但对中国来说,日韩不是目标、美国也不是目标。

我们唯一的目标,是做最好的自己,是达则兼济天下,用最好的中国带动全人类,构筑前所未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我们的眼中,只有浩瀚宇宙的无尽星空,连美国都没有,遑论日韩!

在引领全人类奔向浩瀚宇宙的过程中,再次借用大刘的名言:毁灭你,又与你何干!

毁灭你,又与你何干!

结语:

说来说去,还没有点题,为什么中国不能跟日韩一样,先做美国的傀儡,再步入发达国家?

道理很简单。

首先,正如前面所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靠殖民发家。

这不是中华文明所认同的发家致富之路,否则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我们早就创建了日不落帝国,哪里还轮得到西方海盗冒出来嘚瑟。

其次,美国扶持的发达国家,都是因为用得上。

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信奉西方民主体制的国家,美国无非也就扶持了欧洲和东亚的日韩,哦,差点忘了以色列(沙特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但他不算发达国家)。

因为在美国围堵苏联的大棋盘中,欧洲、中东、东北亚就是三大地缘政治支柱,美国必须在这里培养自己的铁杆。相反,非洲、拉美起不到围堵苏联的作用,美国就从来不管,包括他自己的私生子利比里亚(注)。

注:估计很多人都不清楚,利比里亚是美国为了遣返美国黑人而创建的,其实就是扶持美国黑人殖民统治当地黑人。

这就是利比里亚

从这个角度讲,日韩能够成为发达国家,与其感谢美国,不如感谢中国。

因为中国的存在,他们才有利用价值,美国才会扶持他们。

因为中华文化圈熏陶之下形成的重视教育传统和勤恳耐劳品质,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他们才能顺利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

最后,想过为什么被收养的都是儿童吗?

以日韩的体量,可以当美国的傀儡,以中国的体量,天生就是成年人,必须走自己的道路,靠谁都不行。

包括建国初期对苏联的“一边倒”,也只是权宜之计。

没有哪个大国,能够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别国的“扶持”之上。

蒋介石是这么干的,所以国民党去了台湾;戈尔巴乔夫是这么干的,所以苏联解体;叶利钦是这么干的,所以俄罗斯“休克”至今都没能恢复元气;普京曾经这么干,所以北约一再东扩、俄罗斯越来越憋屈……

独立自主,是大国崛起的脊梁,也是大国必须坚持的底线。

我们可以忍辱负重、可以虚与委蛇,但我们绝对不可能依附在别人身上崛起!

回顾新中国的73年历史,对苏联的“一边倒”是短期的,与美国的蜜月期也是短期的,抗美、反苏、独立自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是长期的。

我们曾经联合苏联抗击美国,我们也曾与美国合作抗击苏联,但我们就是我们,我们从来不是他们的傀儡,也从没想过要做他们的傀儡!

希望这份源自大秦、盛于汉唐的大国雄风,能够重新回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丝绸之路上古城遗址,依然在诉说着汉唐雄风的故事

下篇预告:

《国运的抉择——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之肆“欧洲怎么就成了我们的反面教材”

校尉讲武堂
非著名战略分析人员,自干五宏大叙事者,用逻辑打磨毒舌的中年大叔,喜欢纸上谈兵的退役大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