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西乌珠穆沁旗第二初级中学主题宣讲(第六期)

文摘   2024-10-17 19:39   内蒙古  

点击蓝字




为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政教育,给青少年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西乌珠穆沁旗第二初级中学特别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宣讲,将思政课堂融入到学生和教师的生活中。






本期故事——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


1959年到196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导致被政府收养的几千名孤儿因为粮食不足,面临营养不良的威胁。最终,党和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牛奶和肉食相对充足的内蒙古草原。从1960年到1963年,内蒙古接纳了3000多名孤儿,这些孤儿被称为“国家的孩子”。虽然当时的内蒙古也经受着困难时期的严峻考验,但内蒙古各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国家责任。年迈的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中年妇女、新婚夫妇,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勒勒车,有的长途跋涉,争先恐后前来收养这些孤儿。

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成了孩子的“额吉”,她们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孩子们。都贵玛就是其中一员。1961年,年仅19岁的牧民都贵玛,承担起抚养旗里刚刚接收的28名“国家的孩子”的责任。这些孩子最小的刚刚满月,最大的也才6岁。都贵玛用温柔的爱和宽广的胸怀,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从喂奶喂饭到卫生护理,都贵玛常常不眠不休。孩子生病了,她冒着凛冽寒风和被草原饿狼围堵的危险,深夜骑马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8个孩子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经常挨饿的年月,堪称奇迹。就这样,“草原额吉”用自己的大爱,践行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承诺。

光阴如水,岁月如歌。60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如今都事业有成、儿女相伴,而草原“额吉”们在岁月长河中渐渐老去,但“额吉”们的恩情孩子们永记心间、没齿难忘。这段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也一直在流传。2019年9月,自己没有儿女、却养育了28名“国家的孩子”的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都贵玛说:“内蒙古的母亲们抚养了‘国家的孩子’,这是历史的丰碑,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共患难的一段历史。”

天高地阔,说的不仅仅是草原的风景,更是草原人的胸怀。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草原母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以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接纳了孩子们;如今,这些“国家的孩子”已经深深融入了自己生长的草原,与草原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休戚与共。

2020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之时,在内蒙古,61岁的梁引梅和她的91名兄弟姐妹以“国家的孩子”的名义为抗击疫情捐款。他们说:“60年前,国家给我第二次生命,草原抚育我成长。疫情当前,应尽微薄之力,回报祖国母亲。”

牧马扬鞭,任凭风吹雨打,厚重的历史印迹不会被消磨。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更要挖掘、传承、弘扬好“三千孤儿入内蒙”中蕴藏的爱国、团结、奉献的精神,牢牢记住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只要各民族守望相助、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而民族团结的力量也定将会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本期宣讲人——朱昱萱



扫码关注我们

文字:李慧娟

一审:李慧娟

二审:牛  婧

三审:李凯萍

西乌珠穆沁旗第二初级中学
学校动态,班级风采,学习交流,家校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