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冬月就天气而言,我在老家会宁乡村,此时的天气还算不上最为严寒的时候,毕竟大雪尚未铺天盖地降下来,气温这几天一直在零下15度左右徘徊中,前几年的冬天,一有闲时间就参与接力深会公益等团队和爱心人一起帮扶山区特困老人,这两年让我很欣慰的是了解到家乡很多特殊老人他们有了政府经济上贴心的帮助,还为农村特殊家庭和老人每个村都有一位护工,为特殊老人和残疾人进行家庭清扫,护理,等专人服务。这对于山区老人来说是一个很温暖的好事情,他们的冬天不再寒冷了。
我先后和深会公益,新瑞公益等团队接力帮扶老人数十年。2024年冬天,当我在会宁老家忙于网上销售家乡农特产品的时候,闲暇之余,又一次回忆起 我在2016年的寒冬腊月所参与的一次公益爱心活动,至今我的心情还是很忧愁的。
2016年冬天的这场关爱会宁山区老人活动是我打工回来随会宁新瑞爱心公益救助协会的冯军彦,杨耀先,杨华,孙志城等人一起为太平,杨集镇的残疾孤寡留守老人送温暖,这次和会宁包括孙志城等众多爱心志愿者一起相遇,共享参与帮扶老人公益的快乐。
我是在会宁老家的一个小山沟里长大的。90 年代末,我便出门打工,家里虽种地,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城市的工厂里,很少回西北老家。在外打工多年,我渐渐淡忘了西北老家的一些人和事。要不是近年多次参加了家乡关爱老人的活动,我着实不敢相信如今留守在农村的众多老人,他们连简单的生活都过得如此艰难。若非亲眼所见,无人会告知我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
几年前,通过走访 我所知晓老家的这些留守老人,大部分在年轻时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山区的农业生产中,耕田种地。一旦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他们的生活便过得异常艰辛。他们多数人没有生活来源,有子女的依靠子女的救济和国家发放不足百元的养老金维持生计,没有子女的老人,寂寞与疾病时刻困扰着他们,还有一部分家庭的老人为吃穿发愁、缺钱犯难,他们年老体弱,甚至还处于忍饥挨饿受冻的境地。
寒冬时节,瞧瞧他们的生活现状,方能发现,山区农村中仍有许多留守老人处于贫困之境。这次,我随爱心团队志愿者一同走访的是会宁杨崖集镇。杨集镇以前是杨集乡,后来升级为镇。杨集镇位于甘肃会宁县东南部的二阴山区,全镇有 12 个行政村,84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两万多人。这个镇地处大山之中,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滞后,信息闭塞,春季湿润冬季干燥,温差较大,十年九旱,降雨量少,冬季异常寒冷。全镇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有冬小麦、碗扁豆、莜麦、胡麻、谷子、糜子、荞麦、洋芋等。种植的冬小麦,亩产量约 300 公斤,一年一熟,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当地没有工业,经济收入微薄。
那是一个寒冬的清晨,我随志愿者一行从太平镇出发,沿太杨公路前往杨集的乡村。车过南湾社后,便拐进一条土路开始爬山,一路都是上坡,山越来越高。王宝是位 70 多岁且无儿无女的老人,独居多年,他一人住着一间已无法遮风挡雨的土房子,做饭和居住都在这一间,他走路时腰几乎弯成了九十度。对于这样一位残疾老人而言,生活的艰难程度简直难以想象。他说日常生活用品得去街道购买,附近没有小卖部,步行早晨出发,下午才能到家,每次扛回来的东西也用不了几天,关键是每次不敢多买,买多了拿不回来。遇上头疼生病之类的,就只能硬扛,能有什么办法?
太阳开始露头时,我们离开王宝老人,前往杨集的下一户人家。冬天的西北农村,气候干燥,多雪天,气温很低。路在山梁上蜿蜒曲折,路边是光秃秃的黄土地,两边的山坡上是层层梯田和零散错落的小村庄,山峦起伏,一村接着一村,一户挨着一户。走访的志愿者一路艰辛跋涉,这里的村庄交通极为不便,有的人家门口只能通过三轮车,拉物资的车实在无法抵达,队员只好将物资扛到家。
在杨集庙川社,有位 70 多岁的老人,是乳腺癌患者。她中年时因患白内障导致失明。2014 年又不幸患上乳腺癌,家里贫困,没有治疗费用,目前已到癌症晚期。她未曾生育,领养了一个孩子,今年 38 岁,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老伴今年 73 岁,年老体衰,什么都做不了。一家人没有经济来源,无钱医治疾病,唯有在病痛的折磨中等待,再等待......
在刘家咀村麻湾,有位姓漆的老人,已 80 多岁,腿脚不便,走路得依靠拐杖。老人说年轻时曾当过兵,如今双目近乎失明。他有 4 个儿子,其中 3 个搬迁到外地成家居住,家里就剩最小的儿子。小儿子因年龄和长相问题,最后找了一位有精神分裂的老婆,家里很穷,房子破旧,土炕上铺设得极为简单。老人目前的吃喝都依靠小儿子,由于儿媳妇精神有问题,发病时,老人还常常遭受打骂。
东阳村的漆岁琴老人今年将近 80 岁,他儿子的第一个媳妇花费了家里大量钱财,最终还是离开了。后来儿子又找了一个身体不好的媳妇。老人的两个孙子在外地读大学,每年孩子上学需要花费 2 万多元。儿子由于要照顾老人和家人,还要种地,无法外出打工,导致家里十分贫寒。
韩岔的李月英老人说:她一个月国家给 70 多元的养老金,半年或一年发放一次。儿子去年出事离去,留下的是智障儿媳妇和孙子,孙子现在上小学,自己的老伴又是癌症晚期,地没法种都荒了,家里没有什么收入,这个家庭特别贫寒。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想吃点、喝点什么都无法自行购买,很多村里没有小卖部,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只好托人捎带。
一路走来,看到家乡农村还有如此多的老人,辛苦半辈子,老了却养老艰难,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至今在吃、穿、住房和就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仍过着苦日子。走访完杨集山区的老人后,我真正理解了“老来难”这句话的深意。一路走来,满心酸楚,深深感到山区老人在家养老的不易。
这次我们花费了三天时间走访了 60 多位志愿者提供资料的老人,但据说这里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几位这样的老人,我们没有时间和能力一一去走访看望。走访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事实。如今的农村老人在家养老问题众多,愈发寂寞,空旷的村庄越来越多。时至今日,仍有众多可怜的失独、失爱、孤寡、残疾和留守老人,他们在寒风中缺衣少食,患病无法就医,在刺骨寒风中艰难求生。瞧瞧许多老人皲裂的双手、干裂的唇角、长满冻疮的手脚,他们那一双双渴望关爱的眼睛,想念亲人的泪水,那一个个淳朴憨厚善良的心灵,再加上艰苦的生活环境,被遗弃的失望。每走进一户,看到他们可怜的现状,都会被深深震撼。看看老家还有这么多家庭中的老人生活如此艰难,他们哪里谈得上天伦之乐?他们或因病痛无钱医治,或因失爱、失能、孤独留守,十分可怜,令人心痛。越看心里越惆怅,越走心里越难过。看看他们确实老了,生活苦了,今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怎么办?
看到山区那些或因病,或因生活,或因寂寞的留守老人,再次让我感受到农村老人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我们同处一片蓝天之下,生活却有天壤之别。当你幸福快乐地生活时,可曾看到山村中仍有许多失能、失独、失爱、孤独、残疾、留守的老人?他们生活在贫困农村的边缘,为生活焦虑。年头月尾,他们思念亲人,盼望阖家团圆却成奢望。当别人欢天喜地过节时,他们却是最痛苦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对他们的随意安排,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唯有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关注山区老人,多建农村养老院,多给予精神关怀和物资帮助,希望他们也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生活在城市的老人退休后有退休津贴,能以房养老。然而,大批农村老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仅靠 70 多元的养老金,如何度过老年生活?就政府给予的这点养老金,在许多农村地区,半年或一年规定领取一次,特别是山区农村老人,目前大多是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和机构养老极少。即使有的乡、村建有养老院,不是闲置就是挪作他用。看看农村老人有的无依无靠,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无法生活,常年孤独寂寞。老了,苦了,难过了。通过这次在会宁杨集农村的走访,看到的老人生活问题令我感触极深。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到老了不是失独,就是失能,或是孤寡,或是残疾,或是因孩子不在身边而留守,或是因疾病无钱医治,在痛苦中煎熬......我们能给予的只是给他们些许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帮助了,起码这个冬天他们会感到幸福。也希望当地政府能多为这些留守老人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希望爱心人士能多帮助他们。
西北老家快要下雪了,大雪封山之时,我会再次想起西北的老农村,想起那些留守山区需要关爱的老人,想起他们的冬天。
快十年时间过去后的今天,一切都在变化中,政府惠民政策到位,虽然老人有的已经去世,但现存老人养老金已经涨到100多元,高龄老人有高龄补贴,有专门的养老机构负责为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料理,这对于山区老人来说是特大好事情。
(原文写于2017年,后于2024年冬月稍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