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取穴为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定位归经】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功能主治及配伍】
缓解治疗头痛项强、目赤肿痛、落枕、耳聋、耳鸣、鼻衄、癫痫、疟疾、黄疸、盗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
(1)后溪配水沟治疗急性腰扭伤。
(2)后溪配列缺治疗颈项强痛。
(3)后溪配天柱、肩髃、曲池治疗肩周炎。
(4)后溪配阳陵泉治疗腰痛。
(5)后溪配大椎、间使治疗疟疾。
(6)后溪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痿痹。
(7)后溪配神门、大椎、鸠尾治疗癫狂痫。
(8)后溪配天柱、大抒治疗颈项强痛。
(9)后溪配阴郄治疗盗汗。
(10)后溪穴和人中穴配伍可以用于缓解治疗急性腰扭伤
(11)后溪穴与列缺穴、悬钟穴配伍可以缓解治疗项强痛
【保健方法】
(1)【后溪穴的针刺方法】:后溪穴,直刺0.5—1寸,局部胀痛。
(2)【后溪穴的艾灸方法】:后溪穴,艾条灸5—20分钟,后溪穴,艾炷灸3—5壮。
(3)【后溪穴的按摩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后溪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适用人群】
(1)颈椎病:后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临床上,按揉后溪穴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使用电脑给颈椎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头面五官疾病:手太阳小肠经在面部广泛分布,“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別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根据经脉所行之用,对面部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如面瘫、三叉神经痛、面痉挛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后溪是手太阳之输,“输主体重节痛”,故对疼痛有效;后溪又通督脉,督脉有镇静之效,所以就有镇定止痛之功,当治疗痉挛性疾病时,后溪透劳宫其效更加显著。
【注意事项】
(1)对后溪穴的按摩手法是比较有讲究的,不仅要掌握好正确的手法,而且还要控制好力度。用拇指指腹按揉后溪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
(2)后溪取穴时应微握拳,针刺后尽量保持原姿势,起针时也应保持针刺时姿势,以免引起疼痛。一般不向外斜刺。
束骨穴
别名刺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输穴。
《甲乙经》: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者中。
【取法】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作用】
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耳聋,项强,癫狂,痈疽,腰背痛,下肢后侧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悬钟穴
属于足少阳胆经,其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其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
①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
②健忘,痴呆,中风。
③牙神经引起的疼痛
以及骨科疾病。
操作: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颈椎病、小儿舞蹈病等。配天柱、后溪主治颈项强痛;配风池主治眩晕、耳鸣;配丰隆主治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