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往事】彭真全面主持“82宪法”修改内幕
文化
2024-12-04 00:00
中国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在纷争不休、共识难达的局面下,彭真受命主持宪法修改工作。《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申欣旺的文章,披露了“82宪法”修改过程中所发生的内幕故事。
1978年12月28日,受迫害13年的彭真携家人从陕西回到北京。
“文革”开始后,彭真首当其冲被打倒,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在秦城监狱中度过9年,1975年才放出,下放到陕西的商洛山区。
“那天傍晚,当我们乘坐的伊尔18飞机在首都机场停稳后,几百位老同志呼啦一下围到舷梯旁。父亲和老同志们一一握手。很多人都哭了。”2011年6月18日上午,在彭真生前的住处——北京台基厂头条7号院中,彭真第三子、与新中国同岁的傅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清晰地记得,33年前回到北京的那一幕。
“回北京后,父亲有一次在中央党校作报告,突然停电。几分钟后,灯光亮起。面对‘你对文革中自己的遭遇怎样看’的问题,父亲回答:‘文革就像刚才停电一样,在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刻,已经过去了。’全场掌声雷动。”傅洋说:“这也符合父亲的性格,不计较个人恩怨。”
但是,这段惨痛的历史绝对不能容许再重演。
所以,当年近80的彭真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新时期立法工作时,他和其他老同志们形成的共识是:一定要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以防止个人专断。
这种共识在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上升到了执政党意志的高度。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不久,彭真迎来了自己主持新中国法制工作的顶峰——受命主持宪法修改。
以“54宪法”为基础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主任委员,副委员长宋庆龄和彭真为副主任委员,委员共103名。
随后,成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胡乔木任秘书长。9月17日晚,秘书处在人民大会堂天津厅举行了成立会。胡乔木做了长篇讲话,主旨是他思考已久的改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制、施行“两院制”的设想。
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宪法教研室主任的许崇德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秘书处的,从此全程参与了长达27个月的修宪工作。
30年后,82岁高龄、白发苍苍的许崇德回忆起当年,仍记得很多细节,如时光闪回一般。许崇德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思想氛围空前活跃。宪法要不要写序言、实行什么样的民族区域自治、要不要搞司法独立和法官终身制、要不要取消检察机关等等重大问题,都被提了出来。
思想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纷争不休、共识难达的局面。彭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命主持宪法修改工作的。
1981年春夏之交,彭真主抓的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工作基本结束,由于胡乔木生病,中央决定由彭真主持修改1978年宪法。
傅洋记得很清楚,彭真当时反复强调,宪法修改必须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
在此之前,1954年宪法早已被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取代。1975年宪法是1970年由毛泽东提议制定的。对这部宪法制定的背景,许崇德认为:“‘文革’使得民主与法制荡然无存,这样的乱局,即使是对于‘文革’的发动者本人来说,恐怕在主观上也是始料不及的。毛泽东面对这样的困扰,或许萌生了想要设法收场的愿望,因而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以便把局势重新纳入正常秩序的轨道。”
但事与愿违,这部宪法却将“文革”的产物固定下来。“文革”结束,“两个凡是”又起。“78宪法”与“75宪法”仍是一脉相承。
许崇德说:“1977年8月举行的党的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宣告了‘文革’的结束,但在理论上未能清理和消除‘文革’的错误方针和指导原则,反而使它们保存并再度肯定下来,这就深重地影响到1978年3月通过的宪法的原则和内容。”
基于此,彭真坚持,这次修宪必须以“54宪法”为基础。同时,彭真也强调,修宪必须以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基础,必须写进四项基本原则。他提出,要“尽量避免引起争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至此,对宪法的讨论才走上了寻求共识的轨道,宪法的修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吗
1981年9月1日,彭真率宪法工作班子入驻北京西郊玉泉山,集中精力修改宪法。
秘书处除秘书长胡乔木、副秘书长吴冷西、胡绳等外,十几个工作人员都入驻玉泉山。许崇德笑称,虽然工作比较紧张,但待遇挺高,每周回家一次,都有车接送。
“我们秘书处在9号楼,彭真在2号楼,通常到晚上他还在工作。到他房里去,办公室里的写字台很小,出乎我们意料。”许崇德回忆,当时,起草工作基本分成两部分:一是宪法报告和序言的起草,承担此工作的主要是“大手笔”们,有郑惠、卢之超等,他们都曾任《红旗》杂志的编辑,并分别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文化组和政治组的领导工作。二是具体条目的起草,承担这部分工作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秘书长项淳一、委员顾昂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叔文、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肖蔚云等,以及许崇德本人。
许崇德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这部分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执政党如何组织政权,关系重大。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是否恢复国家主席的设置。
许崇德记得,1977年,他曾应邀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征求修宪(78宪法)意见座谈会。“我当时就不设国家主席的弊病和恢复设置主席的必要性做了半个多小时的发言,参与座谈的多数同志赞同这个意见。但有一位石景山钢铁公司下属某厂的党委书记却立即站起来表示反对,他的理由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毛主席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所以不应当设。’其他人哑然。”结果,“凡是派”观点占了上风,1978年宪法并没有恢复国家主席设置。这次修宪时,设置国家主席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但是,围绕如何给国家主席定性,仍有争论。许崇德记得,关于这个问题他和彭真有过交流。“在玉泉山我们基本上天天见面。在起草的时候,给国家机构都做了定性,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我就问彭真,国家主席的性质是不是国家元首,但他一口否认了。他不赞成是元首,并说毛主席也不赞成是国家元首。”
回去后,许崇德专门查了资料,发现黄炎培问过毛主席这个问题,毛主席确实不赞同,原因却没说。一直到今天,宪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的条款。
傅洋1978年跟随彭真回京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当时彭真工作很忙,傅洋经常见不到他的面,也没有机会跟他讨论问题。但关于国家主席,彭真却明确跟他说过。“我记不住原话,我理解他的意思是,国家元首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老大,我们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没有哪一个人是老大,老大应该是全体人民。所以我们实际上实行的是集体元首制,国家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结合的元首制。”傅洋说。
“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宪政原则”
1982年4月21日,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改草案,将之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公布宪法修改草案,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次全民讨论,有几亿人参加,持续的时间比“54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还长了1个月,达4个月之久,规模之大、群众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据许崇德所知,仅在西南边陲的贵州省,就组织了2286次讨论。
呼和浩特制锁厂有位叫王银祥的工人给全国人大写信,提出了有关土地利用问题的四点建议。信寄出之后,他又怕邮递行程太慢,错过时间,第二天便赶到邮局,用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发了一封近200字的电报阐述自己的建议。全国人大宪法工作小组收到王银祥的建议后,决定采纳他意见中的一点,把宪法草案第9条第2款的“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修改为“国家保障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宪法,公布施行。这一天,后来成为全国普法日。
许崇德认为,这次宪法修改,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史无前例地废除了领导人终身制。
人大常委会本身也得到了改革。彭真主张,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兼职。过去人大常委会委员大都是兼职,所以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上来。因此,82宪法的第65条作出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傅洋认为,“82宪法”最大的亮点,在于解决了执政党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原秘书长岳祥曾回忆:“彭真强调宪法是根本大法,任何人不能超越。宪法草案写完后,他又加进去了这方面的内容。”
傅洋对记者表示:“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宪政原则,奠定了中国的宪政基础。在中共要守法的问题上,彭真讲得非常透彻,大体上就是三句话: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曾被写入“54宪法”,但在“75宪法”和“78宪法”中都被去除了。“82宪法”又恢复了该条规定。
傅洋说:“在彭真的观念中,按照法律办事,就是最大的宪政。彭真曾说,十亿人民养成人人遵守、维护宪法和法律的习惯,同违法和破坏宪法和法律的行为进行争斗,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8月1日)
记忆中的往事
——
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传递人生正能量……
阅读更多原创作品的请关注《记忆中的往事》!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及时通知,立即删除。
记忆中的往事
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传递人生正能量……
最新文章
【李彬】辞旧迎新年里的战友
【孙魁义】水调歌头•冬至(外三首)
【宋森】冬至(外四首)
【许兰英】临江仙•冬至(外三首)
【陈景云】冬至五首
【玉壶情】冬至 (外四首)
【张宇】冬至大如年
【吕虹】演员——写给谢芳
【吕明杰】冬至抒怀(外三首)
【刘晔】晨语•冬至(外两首)
【赵文瑞】迎冬至(外两首)
【于维义】冬至时节(外两首)
【贺成宽】冬至 (外两首)
【杜雪峰】数九,寒冷的开端
【今日冬至】冬至完了就是新年,数九过后便是春天
【孙魁义】冬至组诗一组八首
【刘冬梅】冬至随想
【郑春文】冬至的记忆
【李彬】说说我们的冬至
【书魁】冬至节
【李金瑞】冬至闲吟(外一首)
【经典老歌】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送您10首歌曲,在这冬至的长夜让温馨的灯火照亮你的世界,让温暖的问候成为你心灵的慰藉!
【张苏】冬至抒怀(外两首)
【陶然】五律•冬至(外一首)
【董争】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马秀芬】七律•冬至感怀(外一首)
【陈景云】冬至
【张宇】冬至数九
【于维义】冬至的饺子
【于维义】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外一首)
【赵文瑞】贺澳门回归祖国廿五周年 (外三首)
【廖尚光】沁园春•贺澳门归祖国25周年
【张宇】失去的岁月
【杜雪峰】灿烂阳光群新年晚会主持词
【刘晔】 晨语•十六字令•冬(外两首)
【12月20日】二十五载盛世濠江,多元融合焕新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孙魁义】沁园春•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感怀 (外两首)
【李彬】祖国的掌上明珠澳门未来可期
【于维义】二十五载莲花情(外两首)
【刘纯来】往事回忆:只因身穿国防绿——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往事】澳门是怎样事实上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的?
时光相册丨25年的成长印记:看澳门发展变迁
【经典老歌】今天是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日,重听《七子之歌•澳门》,祝愿澳门前程似锦,祝福祖国富强繁荣!
【赵文瑞】大美科尔沁 (外两首)
【董书贵】学会感恩( 叙事说理 )
【老骥】雪的利与弊
【张宇】圆圆的思念
【玉山】暮年的夙愿(外一首)
【杜雪峰】三句半•庆元旦
【师永德】旅游(外一首)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