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描绘“实数融合”新图景

科技   2025-01-21 18:06   北京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展现出人工智能正加速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对赋能新型工业化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领航数字生产力跃升蝶变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融合成效显著。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了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新型产业发展,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的赋能改造,能够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在服务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响应服务,还能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成驱动经济发展强大引擎
底层技术不断夯实。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数字基础设施领先优势不断巩固。算力结构不断优化,智能算力比例逐步提升,算网融合持续深化,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稳步构建,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智能物联终端和工业云部署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装备等典型产品加速迭代,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提速,网民使用率不断提升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近两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显著进展,技术路径基本探明,应用路径逐渐明确,产业化应用落地广泛。在网络视频等文化娱乐产业,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内容策划、制作、宣发、个性化推荐和线上营销等各业务场景中,提升内容创作质量及商业变现效率。如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目前已有超过6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6500万个视频和超1.75亿张图片。

网民应用加速普及。在用户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AI助手”“智能助手”为主要产品形态,并与即时通信、办公软件等传统互联网产品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交流、办公、创作体验。截至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有2.49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7.7%。20~29岁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最高,达到41.5%;其次为30~39岁网民,比例为23.9%;6~19岁网民也达到21.1%。

人工智能支持政策频出,充沛资金为产业发展助力
政策兼顾发展与安全。国家层面,政府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的同时,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其在健康、可持续的道路上发展。2024年,《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相继发布。地方层面,各级政府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措施,争相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仅2024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就有9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行动计划或措施文件。
投融资市场持续火爆。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各大基金、民间资本、大型企业等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助力行业发展、企业成长。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共发生504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合计金额约812亿元。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65%。

(来源:CNNIC)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欢迎关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官方抖音号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


中国信息安全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介绍国内外最新网络安全动态,深度解读网络安全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