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目造神,也不盲目毁人

文化   摄影   2023-09-02 21:19   江苏  




说明上文里,一读者发表了精彩的长留言,后又删除,多虑了。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反驳,批评都可以,期待看见更多不同的观点。


终于看了《封神》电影,但我还是更喜欢,模糊的真实历史。

故事,夹杂了后世的价值观。历史视角,更开阔理性。

尽管我被朋友批评太理性,但理性能让人看见世界的高光与阴影,人的黑白之间,还有一抹悠长的灰。

比如纣王,世俗的看法是,因为他荒淫无道,所以注定灭亡。

电影里把纣王,改编成了一个有着心理复杂斗争的人,更有血有肉,但依旧没有摆脱人们对亡国之君的惯性认知。

这惯性是,按照成王败寇,划分了正确与错误。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论语》中,对纣王有不同的见解,大概意思是:

纣王的恶行,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过分。一个地方被当成了垃圾场,人们就专门去丢垃圾。纣王的形象,就这样被堆积出来了。


二千年后,这段话依然提醒人,不盲目造神,也不盲目毁人

特别在短视频时代,一两分钟,几句话,就能说完一件事、一个人的时代,人们更习惯了接受简单的,黑白分明的信息。

随着对商朝甲骨文的解密,与商朝遗址的发掘,考古学者也开始了对纣王,是不是如史书那样,拿出了质疑的证据。

有些考古学者认为,纣王还是做了一些有为的事情。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李雪健老师塑造的周文王姬昌。

历史上,西周与商朝,划时代的改变,是中国人告别了重鬼神、轻苍生的习俗,开启了重视人的时代,有了『仁』的观念。

否则,后世不会有孔孟诞生的土壤,不会有仁义礼智信。

历史上的姬昌如何,已不得而知。但电影里的姬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这几年,走了几处3000年---4000年的遗址,特别喜欢看一些考古学家的观点,经常会颠覆我的惯性认知。

有些人,是神是鬼,只是时代需要。

人的命运,除个人因素外,还有时代引力带来的潮汐。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这潮汐中,起起伏伏。

------------------------------
荐书:
给喜欢历史的朋友,推荐几本书:
《何以中国》许宏
《满天星斗》苏秉琦
《翦商》李硕

原创:@细草穿沙 《摄影美学六讲》作者

【课程入口:摄影艺术素养课

我看见
用摄影,看见人世间的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