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自:苏州园林
能欣赏平凡的真实,不再取悦讨好谁,大概是审美进入中年的标志。
即便是温柔以待,年轻时看见的是“温柔”,中年后感受的是“以待”。
好几位朋友讲,我的摄影风格,这两年发生了大的改变。
我想,是因为人到中年。
对美的理解,每个人都会随年龄阅历,变化着前行。
摄影自:郊外农田
吴冠中先生讲,风格,是作者的背影。看见背影时,人已经走得很远。
年轻时的审美,姹紫嫣红,良辰美景,未来总是可期。
二十岁的王勃写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天涯咫尺的乐观,是没经历过生离死别时,才敢有的浪漫。
摄影自:苏州园林
中年人的审美,清风明月,流水虫鸣,平静即是圆满。
四十岁的苏轼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但愿,是因有隐忧,有些不经意的分别,就是一辈子。体悟过人生无常的变故,已能与遗憾和解。
中年后的审美,不再执着于乍见之欢的惊喜。有点瑕疵,会觉得更亲切真实。
摄影自:尚湖
枯枝倒影、窗景路灯,这些平实的风景,都能入了眼。
这种美,并不在视觉上过分取悦讨好人,而是把人带回自己的内心。
有点“但教秋思足,不必月明多”的意味。
能欣赏平凡的真实,不再取悦讨好谁,大概是审美进入中年的标志。
摄影自:苏州园林
一如欣赏人,面面俱到,意味着处处心机。反而真实的,坦露些缺点毛病的人,显得可爱。
即便是温柔以待,年轻时看见的是“温柔”,中年后感受的是“以待”。
图文作者:@细草穿沙(郑波)
《摄影美学六讲》作者 ,《园林有境》摄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