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超声波检测探头,在一条20多厘米长的焊缝上沿不同方向滑动了几十次后,王丽萍轻轻颔首道:“波形稳定,数值也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焊接过程很顺利,焊接质量是合格的。”
王丽萍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长客)质量保证部转向架质控室探伤质检组组长。作为无损检测高级技师,她的主要工作是利用超声波、磁粉、X射线、渗透等方法,在不破坏工件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对高铁转向架作出质量评价。
“因为操作手法很像给人做体检,我们也被称为‘高铁医生’。”放下手中的探头,47岁的王丽萍转头对记者笑着说。
热爱可抵岁月长
当前,中车长客正在全速研制CR450新型动车组,计划年内下线,再树世界高铁运营速度的新标杆。为确保每个转向架新制件质量过硬,王丽萍带领组员加班加点做检测。常常已经到了凌晨,她的微信工作群里还热闹非常。
“转向架制造技术是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高铁跑得快不快、稳不稳,质量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因为检测的位置、结构和钢板厚度都不一样,必须把所有的工序、参数、工艺条件都熟记于心。”车间里机械轰鸣、焊花四溅,王丽萍戴着口罩和耳塞,专注地进行探伤检测。
王丽萍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在一众东北大汉的车间里显得格外显眼。因常年跟钢筋铁骨的转向架打交道,她双手血管突出、指节粗大,变形明显。然而,对这份工作,她却打心眼里喜欢:“转向架就像高铁的‘飞毛腿’,能精准探查到产品缺陷,并想办法解决它,护航中国高铁飞驰如电,让我很有成就感。”
技校毕业刚进厂时,王丽萍是一名车工,经她手加工的部件,返工率为零。2000年,王丽萍被选拔为无损检测员。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高铁医生”,她一边自学超声、X射线、数字编程等专业知识,一边苦练技能,十几斤重的马蹄形探头一端就是几个小时,一条焊缝的检测动作往往要反复练习上百次。
源于内心的热爱,王丽萍迅速从最初的“探伤小白”蜕变为行家里手。2015年,中国中车集团举办全国首届职业技能竞赛,王丽萍一举夺得无损检测项目的金牌。凭借一身精湛技术,她还完成创新成果11项、取得专利8项、发表科技论文23篇、编撰专著2部。
细节之处见真章
“无损检测是个精细活,高铁风驰电掣,哪怕只是小到毫米的质量缺陷,都可能引发大事故。”工作中的王丽萍是个“细节控”,一旦发现细微疑点,便会追根究底,寸步不让。
一次做超声波探查时,王丽萍捕捉到一段在基准线以内的矮波形,按照标准要求,只需将情况记录下来,继续观察即可,但较真的王丽萍立即心生警惕:“这会不会是个问题?”片刻犹豫后,她决定打开焊缝一探究竟。果然,经磁粉检测,她发现一条焊接缺陷,这也让她领悟到:“任何操作标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辨证分析。”
有一年,中车长客与外商合作制造一批出口车,探伤检测显示焊接质量不达标。基于丰富的检测经验,王丽萍判定外商提供的工艺参数有错误,但外方技术员坚决否认,认为是中方的焊接技术不过关。
为证实自己的观点,王丽萍选择了一种高难度的验证方式——用超声波方法,每焊接一层就检测一次,直到找出缺陷位置。这种操作需要相当精确的计算,王丽萍经过反复调试,成功揪出了“罪魁祸首”。面对铁一样的证据,外方专家不得不服气,并诚挚邀请王丽萍共同调整数值,最终解决了问题。
项目例会上,外商代表对王丽萍高度评价。“能探查出别人发现不了的质量缺陷,才是真本事。”面对身边热烈的掌声,王丽萍深有感触,同时更加坚定了“绝不放过任何缺陷”的信念。
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24年来,王丽萍完成了5万余条焊缝的检测、100余万次的探伤,创造零差错纪录,被称为高铁“神医”。凭借让人无可挑剔的成绩,她相继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敢为人先做榜样
2018年,中车长客无损检测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负责人,王丽萍带领团队主动承担生产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项目,积极开展技术攻关。
“求知是永无止境的,工作室让我有机会和更多技术人才交流,开阔了眼界,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技术升级上,王丽萍从未懈怠,她主持的“转向架横梁组成焊接质量攻关”“转向架关键焊缝涡流和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等项目,为轨道客车转向架自动化、智能化焊接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升级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2023年,王丽萍将目光投向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通过与研发团队合作,采用全新的检测方法,确保高温超导磁体的密封结构完全符合要求,助力公司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王丽萍毫无保留地传技授艺。她结合24年来的操作心得,精心准备课件,平均每年开展培训200多课时,带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无损检测队伍。团队获得中国质量技术奖3项、中车科学技术奖4项。
“她传授给我们的不只是技术。”在班组青工石永佳眼里,王丽萍是个“和困难死磕”的人,“有一次设备出现故障,她陪我们从中午一直修到第二天凌晨,发现角落里有螺丝锈死,我们一群大男人都拧不下来,她蜷着身子钻进空隙,弄了半天,硬是把螺丝拆了下来。”
最近,中国中车举办“2024制造强国技能周”活动,主会场设在中车长客。王丽萍作为考官和出题人,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付出很多心血。她对记者说:“就像当初企业选拔我那样,我也要尽自己所能为轨道交通事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以精益、敬业、创新精神,提升新时代‘高铁医生’的职业素养。”
记者 | 彭冰 柳姗姗
编辑 | 陈晓燕 关晨迪 徐新星
工道 第 726 次推送
往期回顾
一周速览 | 山西建立“检察+工会”劳动者权益保障协作机制;安徽省总“三个监督”持续擦亮工会驿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