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教育   2024-11-23 16:51   广东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训练卷语文

一、基础与运用(21分)

1. 默写古诗文。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首先我们应该有(1)“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这样热烈的报国衷情,有“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热爱家乡的朴素的情感;我们还要有(2)“ ____,___”(杜甫《望岳》)这种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对待学业和工作,我们也要有(3)“___ ,_____”(李商隐《无题》)的忠诚和奉献情怀。成长道路可能会遭遇坎坷,那就让我们像范仲淹那样(4)“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实现理想的过程可能会遇到波折,那就让我们像李白那样积极乐观,坚信(5)“ 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答案】    ①. 报君黄金台上意    ②.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 露从今夜白    ④. 月是故乡明    ⑤. 会当凌绝顶    ⑥. 一览众山小    ⑦.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⑨. 不以物喜    ⑩. 不以己悲    ⑪.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⑫.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携、露、凌、蚕、蜡、炬、挂、帆、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1kè shǒu 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发挥主动性,勤不懈,奋发进取,这不仅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而且和厚德载物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何谓自强?自强是直面困苦的     ,在艰难面前,不(2zì bào zì qì ;自强是君子气节,在危难面前,不委曲求全,不卑躬屈膝;自强是名利之外的坦荡,不     ,不见风使舵。自强不息的真谛就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分内的每一件事。

什么是爱国?读过历史,走过人生,我们有了    感悟: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是爱国,志愿军战士的3qián pū hòu jì,视死如归是爱国,我们的情系祖国,逐梦前行也是爱国……爱国的方式虽然有千种万种,但是爱国的真谛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自觉锻炼胸怀天下的家国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引领个人发展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kè shǒu        2zì bào zì qì         3qián pū hòu jì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毅力    装腔作势    许多       B. 意志    装腔作势    许多

C. 毅力    矫揉造作    些许       D. 意志    矫揉造作    些许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自觉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引领个人发展。

B.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自觉锻炼胸怀天下的家国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引领个人发展。

C. 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自觉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引领个人发展。

D.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引领个人发展。

【答案】2.     ①. 恪守    ②. 自暴自弃    ③. 前仆后继    3. D    4.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1)恪守:kè shǒu,指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严格遵守。

(2)自暴自弃:zì bào zì qì,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3)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毅力”强调的是一种持久的精神力量,“意志”更侧重于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此处强调的是君子在面对困苦时内心所具有的坚定信念和心理支撑。用“意志”更合适。    

第二空,“装腔作势”侧重于故意做作,装出某种腔调或姿态;“矫揉造作”强调过分做作,不自然。这里形容在名利面前不做作,用 “矫揉造作” 更符合语境。

第三空,“许多”表示数量多,“些许”表示少量。这里说“有了…… 感悟”,用“些许”更能体现一种谦虚、内敛的情感。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句“锻炼……精神”搭配不当,应是“培养……精神”。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动是青春最有效的磨砺。我们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青年,既要向老一辈中国青年学习,也要在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5. 探究以下两则材料,思考提炼两位老一辈中国青年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相同做法。

材料一

钱伟长18岁参加高考,国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后,国文系和历史系都抢着要他,但他却选择了物理系。原因是他进清华的第三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地说:我要学习制造飞机大炮,报效祖国。于是他开始从零起步学习物理,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中国力学之父

材料二

刘少奇的父亲希望子女读书受教育。从8岁到13岁,刘少奇不停变换私塾读书,后来决定自学,成为远近闻名的读书狂。风起云涌的革命使刘少奇决心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1913年刘少奇考入玉潭学校,1916年夏从玉潭学校毕业后考入驻省宁乡中学。1916年秋,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的陆军讲武堂,以实现自己投笔从戎、以武报国的理想。19173月,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刘少奇立即结束了在驻省宁乡中学的学业,前去报到入学。

6. 如果你是校报记者,读完两位材料后你想向谁提出怎样的问题?    

【答案】5. 示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   

6. 钱老:您好!您物理5分,是怎样逆袭成为大物理学家的?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材料一列举的是18岁的钱伟长参加高考国文、历史得到满分,物理分数极低,入学清华大学,因发生“九一八事变”为了报效祖国其毅然决然选择学习物理;

材料二列举刘少奇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考入长沙的陆军讲武堂,以实现自己投笔从戎、以武报国的理想;

两则材料的主人公都根据国家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的崛起而不懈奋斗。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采访词。作答时,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二人故事中体现的爱国情怀、理想追求和学业抉择等方面,可从他们做出选择时的想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等角度提问。

示例:钱老:您好!您当初物理基础如此薄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来的?

刘老:您从热衷读书到选择军事,是怎样完成思想转变

二、阅读(49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竟为雪所阻/墙坏       B. 辄复不/迷,不复的路

C. 流行坎止/起行       D. 鲁直所 /此所战胜于朝廷

8. 把文中画折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9.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趣。

10. 【乙】 文表达的主题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的意思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1.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答案】7. D    8. ①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正像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9.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0. 乙文叙事作者去沙市被雨雪所阻挡,没有抱怨,随遇而安,是一种豁达的表现,苏轼的词句是说自古以来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同样强调了对人事的达观。   

11. 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

【导语】甲乙两文都通过描绘雪景表现出文人的闲情逸致和高雅情趣。甲文中的张岱在西湖大雪后的清冷景致中,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钟爱和一种与世隔绝的孤高情怀。而乙文的袁中道则在江岸听雪敲竹声,在红火下读书,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平心静气的生活态度。两者都反映出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通过欣赏身边的自然和安于现状来寄托情感,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和超然。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雨水/动词,下雨;

B.动词,成功/副词,最终;

C.连词,表转折,然而/……的样子;

D.动词,说/动词,说;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三:多;俱:都:绝:消失

②所谓,所说的;寄,寄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铮铮有声”解释为发出铮铮的声音,听觉描写,“暗窗红火”是形容窗子和烛火,视觉描写,“任意看数卷书”写行为,“亦复有少趣”是指内心感受,“亦”是“也”的意思,引出下文。故断句为: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乙文“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可知,作者本想乘船至沙市,却被雨雪阻拦,虽有感叹,但选择顺其自然。这种面对不如意之事态度是豁达的,不执拗于受阻的行程。而在苏轼《水调歌头》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直接点明了人生有欢乐悲伤、相聚离别,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自古都难以周全。二者都体现出对生活中不如意情况的接受,有一种达观的胸怀,不被外界因素过度影响情绪,坦然面对人生的不圆满。

【11题详解】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根据“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深夜,作者独自撑舟前往湖心亭赏雪,这种在静谧、寒冷的环境中追求雪景之美的行为体现了高雅情趣。他不畏惧严寒和孤寂,只为心中那份对雪的喜爱,享受独处赏雪的乐趣。还有“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在湖心亭遇到同样有此雅兴的人,一起饮酒畅谈,这意外的相遇和知音间的交流,也是一种高雅之趣,是文人之间心灵的契合。

乙文:根据“然万竹中雪子敲,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可知,在大雪之夜,作者身处万竹之中,聆听雪子敲打竹子发出的铮铮声音,这独特的听觉体验展现了他的雅趣。同时,在昏暗的窗户内,伴着红红的烛火随意翻看几卷书,这种悠然自得、以书为伴的情境,体现出他在雪夜中享受静谧读书时光的高雅情趣,于简单中发现美好,从自然之声与书卷之中获得乐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成行,然而(人生)是行是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托一个梦想”啊。

(二)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足 知不足 不知足

寒山石

人生当有三足意识:名利面前要知足,修身养德要知不足,立业做事要不知足三足一同发力,才能行稳致远。

名利面前,知足者常乐。知足是幸福之本。一个懂得知足、能够知足的人,心中定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知足是高洁之基。知足常足,终身不辱。若是一味追求名利,就难免陷身泥潭而污染了品性,丧失了人格。知足是养生之道。仁可长寿,德可延年。懂得知足,自然心中常乐,有益健康长寿:相反,欲望过多,不仅易身败名裂,也易伤身劳神、心力交瘁。    

修身养德,知不足者常醒。知不足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审视,更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完善。为人当知。短者,短板也。 A 唯有明己之所短,知道自己的软肋是什么,才能避短扬长、补短为长,更好地完善自己。为人当知。过者,过错也。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做到有错即改,才能不断进步。为人当知。距者,差距也。强化差距意识,学会找准差距、正视差距、补齐差距。为人当知。偶者,局限也。 B 为人当知。陋者,浅陋也。所谓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切不可浅尝辄止,虚有其名。

立业做事,不知足者常进。不知足,则有奋发之心。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面对人生之路上的重峦叠嶂,当心怀凌云壮志,做到猛志固常在”“坚志而勇为。不知足,则有进取之姿。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思想状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不知足,则有突破之举。对事业不知足,就是要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勇于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善于独辟蹊径、寻求突破。不知足,则有超越之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要把不停步、再出发作为一种人生常态,保持空杯心态,凡事善于归零,不断创造超越的人生。

知足,是幸福者安乐生活的压舱石;知不足,是自省者砥砺品性的磨刀石;不知足,是成功者不断进步的铺路石。面对名利,要有知足的涵养和静气,在知足中享受安乐、感受幸福:面对缺点,要有知不足的清醒和勇气,在知不足中行有方向、赶有目标;面对成绩,要有不知足的品格和志气,在不知足中激发动力、再创佳绩。

(有删减)

12. 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①段画线句子。

B.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知足比作幸福者安乐生活的压舱石,把知不足比作自省者砥砺品性的磨刀石,把不知足比作成功者不断进步的铺路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论证更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

C. 第④自然段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分论点。    

D. 本文结构:总————总。

13. 下面这句话放在第③段AB两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

为人处世应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否则,“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14. 结合第④段,说说你对“空杯心态”的理解,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悟。

【答案】12. C    13. B处。这句话强调了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这与B处强调的“偶者,局限也”,认识到自身局限的内容紧密相关,而A处主要强调的是要知道自己的短板,与这句话的逻辑联系不紧密。   

14. “空杯心态”在文中指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始终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凡事善于“归零”,不断追求进步。在生活中,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后不能骄傲自满,要像有“空杯心态”一样,把过去的成绩放下,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提升自己。比如在学习上,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后不能放松懈怠,而应清零重新开始,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提出并论述了人生应具有的三足意识:名利面前要知足,修身养德要知不足,立业做事要不知足。作者运用了举例、比喻论证等方法,通过名言引述和贴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论述清晰,结构严谨:总论点引出全文,分段详细展开,最后总结升华,力图引导读者在生活中做到知足常乐,同时不断进取自我提升。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C.第④自然段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有误。第④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引用名言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以及表现不知足精神的语句,如猛志固常在”“坚志而勇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等,运用了道理论证,陈述了不知足的多方面好处及其意义。同时,段落内容中,分几个层次分别从奋发之心”“进取之姿”“突破之举”“超越之境四个方面详细论证,运用道理来支持观点,展示了不知足者常进的分论点。因此,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含义和语境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分析所给句子的含义,判断与 A、B 两处上下文内容的逻辑联系是否紧密。

根据A处上下文为人当知‘短’。短者,短板也”“唯有明己之所短,知道自己的软肋是什么,才能避短扬长、补短为长,更好地完善自己”可知,A处应主要围绕了解自己的短板展开分析。

根据B处为人当知‘偶’。偶者,局限也可知,B处应主要围绕人要明白自己存在的各种局限性展开阐述。

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为人处世时应该知道站在东山之上就会觉得鲁国很小,站在泰山之巅就会觉得天下都很小,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如果不然,就像墙角的花朵,只知道自我欣赏,那么它所看到的天地就非常狭小了。这句话主要强调要有大格局、大眼界,不能自我局限和狭隘,与B处内容联系紧密,与A处关系不密切,故应放在B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理解词语要紧扣文中对其的描述,感悟部分则要结合生活实际,比如从学习、个人成长等方面举例说明空杯心态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根据第④段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要把‘不停步、再出发’作为一种人生常态,保持‘空杯心态’,凡事善于‘归零’,不断创造超越的人生”等内容来理解“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意味着不满足于现状,不被过去的成就或经验所束缚,能够将过去的一切“归零”,敢于摒弃旧有的思维和模式,从零开始,以全新的、开放的、不带成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持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超越,就像一个空杯子一样随时准备接纳新的东西。

示例:空杯心态意味着不被过去的成就或认知所束缚,将一切归零,始终保持一种开放、谦虚、渴望学习和进步的心态。在生活中,比如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后,如果能以空杯心态对待,就会更积极地去学习新技能、接受新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中,不执着于过去的看法和经验,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他人,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总之,空杯心态能让我们保持进取和成长的状态。    

(三) 15分)

赴远

张建春

眼前黑得很,续和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周身疼痛。疼是从骨头里传来的,拉扯着血疼、肉疼、筋疼,似乎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疼。或许正因为这疼,续和才知道自己还活着,活在牢房里。

续和咬了下自己的舌尖,用力咬咬出了血来,依然不疼,此处的疼被大疼掩盖住了。续和忍不住呻吟了几声,但随即咬紧牙关,将铺天盖地的疼吞咽了下去。

疼是刑具和掌控刑具的人留下的。大刑一夜,把天都疼亮了。施刑的人在愣怔中放下了鞭子,续和像破被絮一样被扔进了不辨昼夜的牢房。

破被絮是没人问的,续和在牢房里感到孤寂,漫天的孤寂。续和把前前后后的事想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没留下任何破绽。续和是在庐西名为掠影书店的暗房里,销毁了所有文件和同志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后泡了一杯绿茶,小口地啜饮着,坦然被捕的。

被捕、坐牢,续和经历过不止一次,加上这一次,三次了。第一次侥幸逃脱,第二次在受尽酷刑后,被同志们营救出了。现在,竟然又一次落入敌手。续和苦笑了一声,苦笑声不大,却震落了牢房顶的蛛尘。

续和恢复得快,一算时间,踏进牢房二十天了。二十天里除了一次用刑审问,再也没人过问。敌人忘了吗?续和心里想。

续和的身份早暴露了,是挂了号的。一名共产党的要员,被逮住了,许多人弹冠相庆,庆功会都开了好几次。敌人认定续和是不会开口的。如若他会开口,第一次、第二次被逮住时,还不竹筒倒豆子

孤寂是难熬的,比疼痛还痛苦,续和心里有数。一场心理战开始了,就看谁熬得过谁吧!

敌人沉不住气了。第二十一天敌人从牢房门的窗口扔进了一沓白纸,还有一支笔。续和明白,这是让他写呢。

续和的笔头子好着呢,曾化名写过小说、散文、诗歌,当然都是宣传革命的。纸和笔对续和充满了诱惑。续和喜欢文字,他有过打算革命成功了做一名作家。    

写什么呢?写信吧,给母亲写,给妻子写。

时间有的是,信写得长。写给母亲的信内容多是问安,回忆些小时的事。写给妻子的信柔和。续和爱妻子,妻子也深爱续和。

牢房里的信是没私密性的,如发在报纸上的文章,谁愿看谁就瞅上几眼。敌人是会研究的,是要在字里行间探索秘密的。

续和写信上瘾了,天天写,跟母亲和妻子就有那么多的话。好几年没见母亲和妻子了,憋了一肚子的话自然话多。写多了,续和又有了想法——给信编了号,比如与妻信十五”“与母亲信十六等。在写与母亲信二十后续和意外地收到了母亲的回信。

无疑这是敌人的一种策略。

收到母亲的回信,续和就像过节。续和从母亲娟秀的字迹上,闻到了母亲的体味,也看到了母亲心疼的颤抖——信上有泪渍,洇染在字里行间。一种愧疚油然而生。

妻子的信也来了。妻子的信告诉续和,母亲是如何变卖家产,四处打点,在营救他。续和突然狂躁起来——营救得了吗?

难得有一天,续和没给母亲写信。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给妻子写信,写来写去,就围绕着两个字:赴远。续和告诉妻子,他要赴远方去,意已决,停止无意义的营救。

第二天,续和又正常了。先是给母亲写信,大约是写到童年的趣事,竟呵呵地笑了起来。续和家是庐西大户,他在家可是四少爷呢。续和不做少爷,做革命者,是续和家天大的事,唯母亲默许。续和爱母亲,敬重母亲。

妻子来信了,告诉了续和家中发生的事——五弟生了个儿子,哭声很是嘹亮。续和高兴,但又遗憾,妻子怎不写他们的儿子?可能妻子认为续和不配为父亲——儿子出生后,续和仅见过一面。

续和打破常规,给未见过面的侄子写信。想了半天,不知侄子的名字,抬头如何写?最终决定,写赴远吾侄。信洋洋洒洒,可这信侄能看懂估计得是十年后的事了。十年后是什么样的世界?续和有所向往,就把这向往写进去了。

写给侄子的信没有编号。一沓纸写完了,给母亲、妻子的信编号到了八十五号,续和在牢里已度过了一百零五天。    

是春天了,敌人决定下毒手。

赴远的一天到了。续和整整衣襟,迈着大步走向刑场。到了刑场续和忽觉心中略有欠缺,便招手,对行刑的人说:纸笔。行刑的人有些迟疑,有人摸了摸口袋,掏出烟盒。烟盒里尚有一根烟他点着了,将空烟盒递给续和。

续和展平烟盒写下:教育吾儿继承我志;勿告母亲,替我收尸。想了想,又添上一行字:与妻信之八十六。

枪声响了,血汩汩地流。正是红花开时,花一路向前开,流动着赴远。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清明节“致敬先烈”微电影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15. 说剧本。请你向演职人员解释续和给侄子取名“赴远”与“‘赴远’的一天到了”中“赴远”的不同含义,并说明小说以“赴远”为题的作用。

16. 说角色。为让演员全面、准确把握所饰角色,请你概括“续和”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电影拍摄】

17. 请举例说明本文的几种叙述方式,并从小说技巧角度简述其综合运用的作用,以利于微电影分镜头的交错拍摄。

【后期制作】

18. 请完成附加镜头和片尾配乐工作。

1)小说结尾言犹未尽。你认为在微电影的结尾处,应补上一组镜头来照应“花一路向前开,流动着赴远”。请根据示例,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把这组镜头描绘出来。(控制在60字以内)

示例: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大庆铁人率石油人会战正酣,滚滚石油喷薄而出;西北荒漠上,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蘑菇云腾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委会提供了歌剧《江姐》插曲《红梅赞》和《祖国不会忘记》两首歌曲,作为微电影结尾的配乐。请你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链接】

《红梅赞》歌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祖国不会忘记》歌词: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答案】15. 给侄子取名“赴远”是希望侄子能奋勇前行,过上革命胜利美好生活;“‘赴远’的一天到了”中“赴远”的含义是牺牲的日子到了;以“赴远”为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象征革命之路漫长,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6. 续和是一个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坚贞不屈、面对死亡从容淡定的大无畏的革命者。   

17. 本文综合运用倒叙、插叙、顺序的方式,使故事跌宕起伏,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18.     ①. 红花盛开,染红了天空;    ②. 人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地庆祝革命的胜利;    ③.

儿子长大了,带着十岁的侄儿站在街头手拿小国旗挥动双手迎接胜利的队伍

(2)示例:选择《红梅赞》。理由:“千里冰霜”“三九严寒”象征革命遇到的艰难险阻,“一片丹心”是革命者顽强不屈、一心向党的一颗红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标题作用。

由第㉑段“想了半天,不知侄子的名字,抬头如何写?最终决定,写‘赴远吾侄’。信洋洋洒洒,可这信侄能看懂估计得是十年后的事了。十年后是什么样的世界?续和有所向往,就把这向往写进去了”可知,续和给侄子取名“赴远”,希望侄子能够勇敢地去追求远方,不畏艰难,不断前行,有着深厚的寓意和期许。同时,他希望十年后的祖国到处阳光明媚,一派和平的景象,他向往革命胜利的这一天。    

由第⑱段“续和告诉妻子,他要赴远方去,意已决,停止无意义的营救”,第㉔段“续和整整衣襟,迈着大步走向刑场”,第㉖段“枪声响了,血汩汩地流。正是红花开时,花一路向前开,流动着赴远”可知,“赴远的一天到了”中的“赴远”指的是被逮捕的续和决意为了党的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

小说以“赴远”为题的作用:

小说以“赴远”为题,给侄子取名“赴远”,为了革命的胜利“赴远”,它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赴远”有象征意义,象征革命的道路艰难而漫长;

“赴远”点明主题,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和精神内核,引导读者思考革命者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

“赴远”,远方究竟是哪里?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文章第①段“续和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周身疼痛。疼是从骨头里传来的,拉扯着血疼、肉疼、筋疼,似乎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疼。或许正因为这疼,续和才知道自己还活着,活在牢房里”,第②段“续和忍不住呻吟了几声,但随即咬紧牙关,将铺天盖地的疼吞咽了下去”可知,续和被捕了,严刑拷打他也咬牙坚持,可见他是一个意志坚定、顽强的革命者;

由文章第④段“续和把前前后后的事想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没留下任何破绽……销毁了所有文件和同志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后泡了一杯绿茶,小口地啜饮着,坦然被捕的”可知,续和谨慎小心、从容淡定;

由文章第⑦段“续和的身份早暴露了,是挂了号的。一名共产党的要员,被逮住了,许多人弹冠相庆,庆功会都开了好几次。敌人认定续和是不会开口的”可知,续和意志坚定,坚贞不屈;    

由文章第⑩段“续和的笔头子好着呢,曾化名写过小说、散文、诗歌,当然都是宣传革命的”可知,续和有才华;

由文章第⑭段“续和写信上瘾了,天天写,跟母亲和妻子就有那么多的话。好几年没见母亲和妻子了,憋了一肚子的话自然话多”可知,续和很想念母亲和妻子儿女,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由第⑱段“续和告诉妻子,他要赴远方去,意已决,停止无意义的营救”可知,续和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革命者,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由第㉔段“续和整整衣襟,迈着大步走向刑场”可知,续和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叙述方式。叙述方式有顺序、倒叙、插叙等。

倒叙:文章第①段“眼前黑得很,续和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周身疼痛。疼是从骨头里传来的,拉扯着血疼、肉疼、筋疼,似乎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疼。或许正因为这疼,续和才知道自己还活着,活在牢房里”以及第②——④段,先叙述故事的重要片段,设置了悬念,第⑤段“被捕、坐牢,续和经历过不止一次,加上这一次,三次了……”再回到故事的开头部分进行叙述,这样安排,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插叙:文章第⑦段“续和的身份早暴露了,是挂了号的。一名共产党的要员,被逮住了,许多人弹冠相庆,庆功会都开了好几次。敌人认定续和是不会开口的……”,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插入与主线相关的其他情节,用敌人的表现侧面表现出续和意志的坚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顺叙:文章从第⑨段开始到文章结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敌人想让续和写投降书而续和却给母亲和妻子写信直至英勇牺牲的过程。

这些叙述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小说结构更加灵活多样,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更好地展现了续和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更好地传达了作品对革命者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精神的赞美之情。    

【18题详解】

(1)本题考查续写。

分析示例“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大庆铁人率石油人会战正酣,滚滚石油喷薄而出;西北荒漠上,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蘑菇云腾空而起……”,先描写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情景,再用大庆石油喷薄而出、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等镜头表现祖国蒸蒸日上,日益强大的主题。

本文结尾“花一路向前开,流动着赴远”,联系历史知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人民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再联系文中第㉑段“想了半天,不知侄子的名字,抬头如何写?最终决定,写‘赴远吾侄’。信洋洋洒洒,可这信侄能看懂估计得是十年后的事了。十年后是什么样的世界?续和有所向往,就把这向往写进去了”可知,续和期盼革命早日胜利,下一代能过上幸福生活。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科技进步,如神舟飞船的发射和高铁网络的发展,来体现“花一路向前开,流动着赴远”的意境,展现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据此可以设计一组镜头(控制在60字以内):红花盛开,慢慢地幻化成高楼大厦;神舟飞船划破天际,航天员遨游浩瀚宇宙,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高铁穿梭如织,连接着城市与梦想……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及歌曲主题说明即可。

示例一:选择《红梅赞》。理由:该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寓意深刻,“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表达了坚贞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是革命者面对死亡的坚贞不屈的高大形象。在微电影结尾处使用这首歌曲,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呼应主题和情感表达。

示例二:选择《祖国不会忘记》。理由:“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是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心声,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感,“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歌词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在微电影结尾处使用这首歌曲,可以升华作品的主题,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感激之情。    

(四)(6分)

19. 对《艾青诗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艾青20世纪30年代的的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光的赞歌》。

B. 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中明显地表现“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刈草的孩子》。

C.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这个诗句出在艾青的《复活的土地》。

D. 艾青第一个创造高峰时期作品的特色是:诗句更加整齐,诗意更加深沉,诗情更加警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A.《光的赞歌》是艾青1978年创作的作品‌。这首诗写于19788月,是艾青在“文革”结束后重新看到希望和曙光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新的时代的赞美和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C.“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这个诗句出在艾青的《北方》;

D.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达到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第二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作品的特点为: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故选B。

20.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金圣叹点赞“那雪正下得紧”为“写雪妙绝”。鲁迅先生也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请赏析“紧”字的好处。

【答案】①说明雪随着风势,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急。②“紧”字不仅表现出当时气候环境的恶劣,还渲染出事发之前的紧张气氛,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③这又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字,写景的同时又暗示了形势和林冲当时的心境。④因为风大雪紧,才推动了下文系列情节的发展,并导致了林冲杀人,丰富并升华了人物的性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语言赏析。

首先,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通过这个“紧”字,我们能切实感受到雪下得极大、极急,仿佛能看到雪花在狂风的裹挟下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落下的场景。

其次,从渲染气氛方面来说,这样的大雪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在这样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林冲独自在雪地中行走,给人一种孤独、无助之感,也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正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让人预感到即将有事情发生。

再者,林冲此时的处境艰难,他被陷害发配至此,前途未卜。这紧下的雪就如同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暗示了他当时复杂的心境。

最后,正因为雪下得紧,风势又大,才使得林冲的草屋被雪压垮,他不得不去山神庙暂避。也正是在山神庙,他听到了陆谦等人的阴谋,最终被逼上梁山。所以“紧”字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并升华了林冲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隐忍到反抗的英雄形象。    

三、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一段)从海滨回来,母亲和父亲还在念叨那船上卖牡蛎的我的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  

(第二段)……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要求:自拟题目,情节尽量合理,人物性格不变,字数不少于750字。

【答案】例文

于勒回到我们家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从海滨回来,母亲和父亲还在念叨那船上卖牡蛎的我的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

“天天盼,夜夜盼,竟然盼来个穷光蛋。真扫兴!唉!我们怎么办呢?这个家伙迟早会找到我们,连累我们的。”

“我早就知道,他那种人在海外是决不会混好的。我们应该想想办法对付这个家伙。”

“叮铃铃”突然门铃声打断了双亲的谈话,我随后就去开门。进来的是一位西装革履,手拎大提包的男子。我猛然觉得此人很面熟,莫非……我怯怯地问道:“这位叔叔,您找谁呀?”

“请问小朋友,这里有个叫菲利普的吗?他是我的亲哥哥,还有我那贤惠的嫂子和侄子侄女。前些年,我被迫离家到海外,在那里赚了一大笔钱。乘船回来时,我怕钱被盗,就扮成一个卖牡蛎的老头。可是由于离家久了,不知我哥哥和嫂嫂搬到哪里去了。小朋友,你知道吗?”说完,他从兜里掏出一把巧克力,笑嘻嘻地塞到我的手里。我刚要说话,双亲一下子从屋里冲出来:

“哎呀,我的亲弟弟,我的宝贝!可把你盼来了!我就是你那贤惠的嫂子!”母亲说完,率先来到叔叔的身旁,赶忙接过大提包,递与父亲,并紧搂着叔叔的脖子疯吻起来。

“二弟,快回房里去。我的家里喜从天降了!我的二弟发财回来了!”听到父亲的叫喊声,街坊邻居以为父亲疯了。    

双亲为了给叔叔接风洗尘,特借了许多钱,备办了一桌好酒席。

席间,我甜蜜地吃着叔叔给我的糖块,认真地听他们谈话。

叔叔说:“二位兄嫂,过一段时间,我还要马上回去,那里很容易赚钱。”

“好兄弟,来到咱家了,就不要说走了。你那一笔钱,够咱们好好过日子的了。”

“不,兄长。太令人气愤了!在我下船时,还是被人识破了,我那400万法郎和许多贵重首饰一不小心,被人偷去了。现在我一无分文了,除了那提包里那件卖牡蛎时穿的旧衣服。”

“啊!太可怕了!”父亲一下子变了脸色。

“你这个骗子,你这个无赖!我早知道你办不了好事。到底来这里骗了我们一桌好酒席。快还我酒钱!快还我酒钱!”母亲几乎要疯了,向叔叔身边扑过去。

叔叔无可奈何,只好逃出家门,提包也没拿。

我目送叔叔的背影离去,默默地流泪。我在心里喊:“叔叔,叔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在《我的叔叔于勒》原文中,莫泊桑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续写需要延续这一主题风格和社会批判意味。要紧扣给定开头,开头提到父母还在念叨卖牡蛎的于勒,续写要基于这个场景展开。可以从父母念叨的内容、语气、表情等细节入手,推测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而决定故事的走向。例如,父母的念叨可能是出于继续期待于勒发财,或者是对他落魄现状的感慨与不满等不同情绪。

第二,选材构思。可延续金钱至上的情节,如写父母在念叨于勒后,可能打听到于勒有一些潜在的财富线索,于是又开始谋划接近他,想从中获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描写父母的各种丑态,如偷偷跟踪于勒、设计偶遇等,而“我”在一旁观察,内心充满了对父母行为的反感和对叔叔的同情。如果选择展现人性的温暖,可以设计于勒在困境中救了“我”或者家人一命,让父母有所触动,开始反思自己对他的态度;相反,如果是展现人性的堕落,可以写父母为了摆脱于勒这个“负担”,不惜使出一些卑鄙的手段。还可引入新的冲突元素,例如于勒在卖牡蛎的过程中与当地的一些势力发生冲突,菲利普夫妇在考虑是否帮助他时产生分歧。母亲坚决反对卷入,而父亲可能在犹豫,“我”则希望能帮助叔叔,由此引发家庭矛盾的升级。总之,续写《我的叔叔于勒》要在尊重原文人物性格和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选材和构思,使情节合理且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学习与文摘
推介教学经验、精选文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