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也不忘播种!阳江日报社进校园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让文学的种子在沃土中生根发芽……
当天下午,冷空气带来阵阵细雨
却挡不住学生们奔向会场的脚步
下课后,他们快速来到学校的阶梯教室
迫不及待要与作家、编辑们见面
在交流会上
4名编辑、作家和教师分别围绕
如何把思考与感悟转化为文字
如何提升写作水平
如何寻找写作的素材
如何激发写作兴趣
结合各自的经历
与现场师生、家长进行分享
解答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中
碰到的一些问题
台上的作家、编辑分享精彩、有趣
台下的师生、家长听得入神
课室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
“如何把每天看到的操场写成一幅画?”
“怎么才能写出让人越看越想看的作文?”
“写月亮时怎么设置悬念?”
“考试写作文时如何避免‘卡壳’”?
……
问与答之间没有任何拘谨
一个个脑洞大开的新鲜发问
作家、编辑们一一耐心解答
交流会结束,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拉着作家、编辑们提问
有的还抢抓时机获取签名、合照
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
阳江日报社向合山中心小学
赠送一批报社编著的书籍
以及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和长篇小说
鼓励学生们勤读书、多动手、写好作文
学生、家长、老师
热烈讨论他们的收获和感悟
其他学科老师和家长
也忍不住参与互动
昨天线下交流会,今天线上陪你看!
作家、编辑们都说了哪些“干货”?
小编为你精挑细选整理好啦
阳江日报社社长、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仁兴:
(下滑阅读更多)
如何让孩子们与文学结缘,让这份美好的情感伴随一生?这背后,蕴含着内在的深刻逻辑与外在的环境加持。
写作是一门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学问。培育写作能力,一是做到我眼看我书,做“模仿派”,广泛阅读以吸收书中精髓,模仿文字技巧与表达方式,逐渐形成语言表达的自身独特的风格。二是做到我脑思我问,做“思考派”,深入探究文章主题、情感及信息表达,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三是做到我手写我心,做“行动派”,持之以恒地写作,将思考与感悟化为文字,训练自己的叙述能力。
除了孩子们自身的兴趣与悟性外,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文学启蒙的摇篮。在中国社会,书香门第以读书传家,以文化育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孕育出众多杰出的文学才俊。只要家长重视阅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孩子们也能在书海中遨游,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学校,是文学成长的沃土。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自身的视野,助力孩子成长,形成更高的人生格局和境界。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学校的氛围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社会,是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社会环境对于孩子们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一个开放与包容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对于培养文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给孩子一方充满文学色彩的天空,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要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学校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则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资源,共同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
阳东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冯瑶:
(下滑阅读更多)
提升写作水平没有捷径,但还是要讲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多读。一个写作者应当在文学经典、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广泛阅读,让自己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学养,深厚文学积淀,实现厚积薄发。
要提升写作水平,首先得保证自己的阅读量,量变决定质变。在此基础上,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源于生活是确实无疑的,但文学也需要通过艺术的真实赋予事实以更深的意义。有了写作素材,写作者便可依据个人喜好或擅长,选择诗歌、小说、散文或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将素材转化为文学作品。
广泛阅读与发现素材只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多写多练和反复修改非常重要。我创作的长篇小说《蓝房子》从发现素材、构思、创作到修改、面世的全过程中,修改的重要性不亚于完成初稿,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理性和专注。长篇小说创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正是对写作的热爱,才让我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创作。
从2003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从文学爱好者到省级作家会员,我的文学之路始终贯穿着对写作的热爱与执着。这个过程需要坚持的毅力与自律,而我将此视为生命中的一种修行,并乐在其中,享受着通过不断学习与自律生活所带来的充实感和愉悦感。
人生有限,追求无限,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阳江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梁小可:
文学创作怎样从生活中来?如何观察生活?我们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便能发现身边有许多有意思的事物或事情,比如,日常中的小事、环境的微妙变化、人物的言行举止、动植物的与众不同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激发写作灵感的源泉,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
体验生活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关键作用。亲身体验生活,会从中获得最真实、最生动的素材。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各种生活体验,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还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个人的经历。这些素材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更使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实感。
仅仅观察和体验是不够的,感悟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生活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和事件,更是内心世界的反映。经历各种生活后,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中提炼出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这些感悟将成为作品中的灵魂和核心,让读者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可能。
记录生活也非常重要。在自己留心观察的基础上,要把对自己有触动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建议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同时还可锻炼文笔。此外,建议学生们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下自己瞬间而来的想法、感受和观察到的事物,捕获和记录一闪而过灵感,为创作好作品打下基础。
全国优秀教师、合山中心小学教务处副主任许片:
在语文教学里,作文教学历来被视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破冰”的第一步。
2016年起,合小以打造书香校园为契机,每年举办“读书节”,还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播种下爱好文学的种子。
在学生学习写作之初,我不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小心呵护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我将课堂搬到室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中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与他们交流分享所见所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上课充满了兴趣和期待,更在无形中为他们打开了写作的大门。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鼓励他们“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从简单的词语、句子入手,我耐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将语句写得通顺、具体,再逐渐过渡到段落和篇章的构建,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踏上写作之路。同时,还鼓励学生多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并将课堂延伸至校园、田野的各个角落,甚至带领学生外出采风,让他们在观察中、生活中、阅读中学会作文。
写出好文章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同学们要做生活和学习上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观察、思考、积累。每当上课时前,我都会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在观察中、在生活中学会积累习作素材,丰富习作的内容。经过耐心引导,不少同学从害怕写作文变成了喜欢写作文,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文学氛围愈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