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郭宇铮教授课题组招收2025级硕博研究生、实验室助理等研究人员

学术   2024-09-02 00:26   中国台湾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工业科学研究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郭宇铮教授团队招收物理、材料、电子、化学、电气、人工智能等方向的2025级硕士研究生(保送)、博士研究生(直博或考核),以及长期招聘实验室学生助理(本科大一到大三学生)

课题组团队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与先进封装等领域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机器学习等多尺度建模仿真协同设计以及新能源储能等领域的实验制备、测试、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已获得中组部与武汉大学重点资助。团队具有雄厚的计算资源、实验资源、技术资源及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可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自由的科研氛围与优越的发展前景。

1. 招收2025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针对2025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课题组提供基本奖学金和课题组补贴,如可早于2025年9月加入课题组,可提供科研助理职位,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补助待遇。 申请学生需符合以下条件:

  • 国内知名高校理工背景,当前为大三(申请硕士或者直博)或者研二(申请博士),物理/材料/电子/机械/化学/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 视申请学生的实际背景,申请保送/考核,或者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 具有优秀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英文论文写作能力;
  •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1篇以上SCI英文论文者优先考虑;
  • 身心健康,为人认真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

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将详细简历发送至下文导师简介部分提供的邮箱,标题为“申请博士(或硕士)-姓名-当前所在学校”。如有其他证明个人能力的证书请一并发送,附件请合并成为一个PDF文件,文件名同邮件名。未达到以上条件的邮件可能被归为垃圾邮件。

2. 招收本科生实验室助理:

针对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课题组提供一定的补贴。

申请学生需符合以下条件:

  • 武汉大学大一到大三本科生,物理/材料/电子/化学/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 具有优秀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英文论文写作能力;
  • 身心健康,为人认真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

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将详细简历发送至下文导师简介部分提供的邮箱,标题为“申请博士(或硕士)-姓名-当前所在学校”。如有其他证明个人能力的证书请一并发送,附件请合并成为一个PDF文件,文件名同邮件名。未达到以上条件的邮件可能被归为垃圾邮件。

课题组导师简介:

郭宇铮:副院长,动力与机械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工业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具有丰富的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封装的计算模拟方面的经验和工作积累,共发表SCI论文250余篇。自加入武汉大学后,发表100余篇武大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包括Nature, Nat. Commun., AFM, Angew., Patterns, ACS Catalysis, npj 2D Mater. Applications, APL, IEEE TED等顶级期刊,其中包括ESI高被引7篇。谷歌学术因子49,引用8000余次。获得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称号,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十大学术之星”、学术创新一等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电工电子材料、能源存储与转换、电化学、高熵合金、环保绝缘气体等领域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个人主页链接:http://jszy.whu.edu.cn/guoyuzheng/zh_CN/index.htm 邮箱:yguo@whu.edu.cn

侯绍聪: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太阳能材料专委会委员。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SCI高被引论文4篇。曾获得密歇根大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光电能源转换材料、器件和系统应用、太阳能技术、可穿戴电子、光储一体化、无线供能等。个人主页链接: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03KaoSYAAAAJ&hl=en 邮箱:sc.hou@whu.edu.cn

张召富: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剑桥大学博士后。已经在APL, IEEE TED, IEEE EDL, ACSAMI, AFM, Nat. Comm.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做会议特邀报告十余次;谷歌学术h-index为37,引用4000余次。担任《武汉大学学报》、InfoMat、J. Mater. Sci. Technol.等多个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1)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界面、器件、工艺的多尺度建模仿真,包括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有限元、机器学习;(2)先进封装工艺(2.5D/3D封装、Chiplet封装)的多物理场多尺度仿真与集成;(3)材料的缺陷、界面、封装工艺对集成电路器件性能影响机理研究。个人主页链接:https://technology.whu.edu.cn/info/1015/1890.htm 邮箱:zhaofuzhang@whu.edu.cn

江卓: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员,博导。武汉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在新型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及系统的创制,二氧化碳能源化转化及在分子层次上反应机制的探究等领域做出高原创性工作,目前已在国际重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是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JACS, Adv. Func. Mat.,Angew. Chem. 等高水平论文,引用1600余次。创制的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序"分子隔间"结构已经连续多期被评为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并受到同行们的广泛关注。现担任电工学会委员、Materials Futures期刊青年编委及多个国际一流期刊的学术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光电催化材料制备、二氧化碳能源转化及其机理研究。个人主页: https://eea.whu.edu.cn/info/1264/10463.htm 邮箱:zhuojiang@whu.edu.cn

蒯春光: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 天津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学士,主要从事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及器件研究,在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设计、表征、机理研究展开工作。截止目前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Catalysis,JACS,Small,ACS Catalysis等top期刊。目前担任Rare Metals和Materials Futures期刊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催化材料制备和机理研究、电池正负极(包括锂离子电池,水系电池等)材料制备和机理研究、储能电池寿命预测和健康状态评估。个人主页: https://eea.whu.edu.cn/info/1205/54971.htm 邮箱:chunguangk@whu.edu.cn

邢卓:武汉大学博士,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大学博后。长期从事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电催化技术及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在内的3项科研基金。近年来已经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Energy Letters,ACS Catalysi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界面电催化技术与催化器件设计。个人主页:https://phy.ccnu.edu.cn/info/1063/7091.htm  邮箱:xingzhuo@ccnu.edu.cn

钟红霞:北京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功能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包括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锌离子电池等),半导体物理(先进存储器件),和凝聚态物理(低维体系中的多体效应)。涉及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缺陷性质、力学性质、热电性质等基本物性的理论和计算模拟,以及机器学习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个人主页: https://slxy.cug.edu.cn/info/1089/6088.htm?eqid=9275f576000354340000000564785b02 邮箱:zhonghongxia@cug.edu.cn

王俊: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博士后。重庆大学博士,葡萄牙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基于第一性原理电/光催化剂、锂离子电极材料设计及绝缘气体等离子体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在Nat. Commu.、AFM、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引1300余次,WOS的h-index为18,担任Frontiers in Catalysis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光/电催化剂的设计及机理研究;锂/钠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及电极过程研究;绝缘气体电弧等离子模拟仿真。

邵晨:剑桥大学博士,伯明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士。长期从事III-V组元素半导体生长技术、射频芯片技术和半导体器件研发,具有丰富的材料生长、器件仿真、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逻辑电路及算法以、信号处理等经验。累计发表24篇SCI论文,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

Prof. John Robertson:剑桥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英国皇家皇家科学院院士(FRS)、皇家工程院院士(FREng)、APS Fellow、MRS Fellow、IEE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物理学、界面科学以及表界面电子学,长期从事类金刚石薄膜材料、碳纳米管、陶瓷薄膜材料,以及硅基、锗基、III-V族半导体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研究,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谷歌学术h-index 高达151。

学术之友
\x26quot;学术之友\x26quot;旨在建立一个综合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分享科研资讯,总结学术干货,发布科研招聘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