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这是习总书记对长三角生态保护提出的明确要求。
长三角区域产业富集、城市密布、人口聚集,生态空间相对拥挤,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跨省打造长三角“水乡客厅”、联合开展长江“十年禁渔”……长三角不断绘就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图景。
沪、苏携手打造“元荡之治”
10月底,全长23公里的环元荡生态岸线全线贯通,吸引不少游客“跨省”赏景、休闲。从曾经的劣Ⅴ类水质,到如今水清岸绿、鸥鹭翩飞、游人如织,元荡岸线成为示范区发展生动缩影。
元荡湖位于沪苏省际边界、示范区“水乡客厅”北缘,湖体水面积达13平方公里。其中,上海青浦拥有6.2公里岸线,江苏吴江段为16.8公里。因行政归属不同,过去两地在环境治理上责权不明,元荡生态栖息地受损,生态环境处于退化状态。
“水是公共品,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如果各地只打算使用而不保护它,必然带来水质恶化,甚至导致‘公地悲剧’”,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指出,长三角山水相连、河湖相通,流动的水是重要连接纽带。元荡是该地区典型的“跨界水体”,分属不同行政区但水连在一起,而示范区内类似主要跨界水体多达47个,这也意味着大家不能“各管各,各干各”。
2020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下,元荡生态修复和岸线贯通工程启动,也成为示范区内最早启动的一体化项目。在示范区执委会平台的统筹下,青浦与江苏吴江两个“老邻居”再度携手,对元荡的治理从“各管各”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家管”。
制度创新催生“元荡经验” 示范区成为“试验田”
元荡项目的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期,青浦、吴江两地紧密对接,通过达标加固环湖堤防,加强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湖泊、入湖河道及湖滨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质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大到堤防的防洪标准、工程单位造价,小到环湖道路的铺装材料颜色、两侧树木的胸径尺寸,两地都坐下来一起有商有量。
“两个地方分工清晰、责权利明确、步调一致,内容也要统筹,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收获最大的红利”,陈雯这样总结“元荡之治”的启示。在她看来,双方在跨区建设和治理两个方面啃下来不少“硬骨头”,也探索出不少可复制推广的跨界水体共保联治的重要制度。
比如,元荡桥横跨沪苏两个行政区的水面,元荡桥的涉水审批则尝试采取上海市水务局和苏州市水务局联合审批的方式。立项审批行政手续完成后,元荡桥采取委托代建的方式,由吴江的汾湖高新区建设局委托上海青浦相关部门统一实施。“统一规划,然后在各自地盘分地段实施,如此统分结合,责任、权利、义务都分得清楚了”陈雯说道。
2024年,沪苏浙三地相继出台《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其中有关“委托和授权管理”的条款,就来自于元荡实践。如今,元荡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湖口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三类,示范区执委会以元荡实践为案例,发布《跨域水体一体化实施标准》,希望能够为其他跨界水体治理提供帮助。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3年,示范区生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AQI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4.1%,“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在陈雯看来,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制度创新成果在发挥作用,“最值得称道的,示范区率先推出跨界水体的联合河湖长制,联合河湖长共同巡河、共同研究确定目标任务,共同解决重大问题,来推进重要的工作。”截至2024年6月,示范区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5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高颜值”创造“高价值” 生态优势成长三角发展新动能
在水清岸绿、鱼翔鸟栖的美丽风光中,发展新动能也在孕育生长,环境颜值转化成经济价值。眼下,示范区内依托优美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了华为研发中心等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成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曾在2021年解释过“落子”上海青浦西岑的原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环境优美……适合现代青年,吸引一切才俊。”
除了华为研发中心逐步交付使用,示范区内,上海17号线西延伸段将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在江苏吴江,苏州南站科创新城,交通枢纽工程正加快建设中,将在今年沪苏湖铁路正式通车时建成启用;在浙江嘉善,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综合提升、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浙大医学院附二医嘉兴医院等一批项目都将在今年陆续开工。
陈雯指出,这充分说明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经济区位投资价值,“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这样会更加增强我们投资建设美丽长三角的信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科技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认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着力推进生态环境的联防共治,使得该地区生态优势越来越凸显。与此同时,也在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上找到了更加切实、可行、有效的实现路径。
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还将以长江下游水系为骨干,进一步推进长江生态廊道省际贯通和重要节点打造,于2025年初步实现省级贯通,连绿成线。“一个以生态绿色为引领、以一体化发展为动力,面向长三角、链接全球的先行启动区打开了新扇面。”
对于描绘中的先行启动区,陈雯认为,其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关键还在于要从水体治理走向流域综合治理,从污染拦截的末端治理转向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绿色化、循环化”。
来源:看看新闻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凌励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