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博说|二十四节气——大寒

学术   2025-01-19 20:59   山东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四个节气,冬季的第六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时期。所以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大寒三候

中国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三候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习俗

从大寒到过年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民间也会有系列活动,如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清刘嘉颖《岁寒守岁图》

潍坊市博物馆藏


潍坊市博物馆所藏《岁寒守岁图》,正是此时节的真实写照。该画轴是清末潍县(今潍坊市)著名书画家刘嘉颖于光绪戊戌年(1898)十二月为敬贺山东文史大家张昭潜70岁寿辰所作。


此画取王石谷浅绛山水画风格,整体构图工整,用笔细腻温润,色彩清新典雅。画面撷取了隐者之家于山居一隅夜深守岁之景。只见远山绵延耸峙,山阴残雪未消,一片冷峭萧瑟之意跃然纸上。然近处松柏劲拔林立之姿与翠竹丛生坚挺之势,又彰显着生命力的倔强与大地春意的复苏。而负山面水、松柏微掩、翠竹环生的山脚院落,此时正是柴门半开通幽去,闲鹤近人下山来,一派陶渊明式“悠然见南山”和林逋式“梅妻鹤子”的意境悄然入画来。院中两稚子正戏放爆竹,于无声处似有声凭空而来,又为整个静幽的画面增添了欢快的氛围。堂屋之内,陈设虽简,但此时红烛映照,温光满室。有守岁长者与家人在案几两侧相对而坐,正一壶两杯酌酒而谈。亦有人捧食而上和妇人于侧房内怀抱幼儿立于窗前观看院中燃放爆竹等景相映。在远与近、高与低、寒与暖、静与动、长与幼的有机构图中,画家为观者们呈现出了一幅“桃花源”式的“岁寒守岁岁不寒”的恬静祥和的景象。

画面右上角为刘嘉颖题款,篆书题“岁寒守岁图”,行书写“松柏不凋,岁寒愈茂。坚持雅操,益徵介寿。光绪戊戌十二月望后,用石谷子大致,写呈次陶先生雅鉴。后学嘉颖并题。”

画外裱绫处,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依次为陈蜚声、王景祜、刘抡升、王曾裕、郭恩孚、张昭潜等名士题跋,为此画增添诸多雅趣。

刘嘉颖(1861-1902),字石芙,一字实甫,山东潍县人。其幼承李雄、李成、翟院深等乡籍及周亮工、郑板桥、招子庸等游宦书画名家的翰墨余韵泽被,并受家藏巨量书画润养,又得清代最大收藏家、金石学家陈介祺所藏书画益鉴,一生绝意科举而潜心绘事,为清末潍县画坛领袖。其作多构思新颖,笔力遒劲苍润,诗思超脱,情趣高雅。曾作花卉册,由书家曹仲铭逐幅题诗,诗人郭果园题签,署为《海滨二妙册》,一时跋诗者有数十家之多。

大寒养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亦是进补的好时节。大寒正是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并着眼于“藏”。


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注意御寒,加强保暖

大寒时节,由于天气寒冷,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极为重要。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


早睡晚起,劳逸结合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避免寒风侵袭,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要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保暖衣物。


多吃苦味,顺应变化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所以应多食用苦味食物,以助心阳。同时,为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供稿:藏品管理部

统筹:魏茜茜  编辑:纪丽平

一审:衣可红  二审:李师庆  三审:郑晓光

Hi~记得关注我们哟

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创建于1962年,是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文博研究、文物保护、文创研发、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7万余件,年接待观众30万人。请关注潍博之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