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蛇献瑞 寻觅潍博文物中的蛇元素

学术   2025-01-27 18:03   山东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2025年是乙巳年,农历称蛇年。

蛇,雅称“小龙”,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被视为智慧和灵动的象征,并兼具长寿、忠贞、权力、财富、吉祥等多重文化意蕴。蛇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到传说中伏羲女蜗人首蛇身的“始祖神”,再到上古神兽“天之四灵”之一的玄武;从驱邪避恶的民间信仰,到市井百姓的生肖属相,再到广为流传的《白蛇传》爱情故事等,蛇的蜿蜒身影融合了神秘与现实,升华了宗教与民俗、文学与艺术,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在蛇年来临之际,潍坊市博物馆特选取四件相关蛇元素的馆藏文物以飨大众,并在此恭祝大家:灵蛇献瑞、新年大吉、福寿安康、万事顺遂!



春秋蟠虺纹铜鼎

通高19.2、口径23.5厘米

此鼎作炊器之用,亦是春秋时期重要的礼器之一。圆口,立耳,深腹,圜底,三兽蹄形足。腹中上部饰二周绳索纹,其间为两周并列的蟠虺纹,腹下部饰一周三角纹,膝饰饕餮纹。该器浑厚凝重,纹饰精美。

蟠虺纹,又称“蛇纹”,为传统寓意纹样,也是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之一。其以蟠曲的小蛇(虺)形象为基础,形成几何图案,并或以二方连续的形式排列,或构成四方连续的纹样。在春秋战国时期蟠虺纹常作主要纹饰使用。此种纹样是现实之蛇的抽象化,常具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头部,眼睛圆而突出,身体有鳞节,呈卷曲的长条形,蛇的特征十分明显。

汉四乳四虺纹铜镜

直径14.6厘米

此铜镜主题纹饰为四枚乳钉间四虺呈环绕式排列。

虺,相传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蛇类,不仅生命力顽强,更能汲取天地间的灵秀之气。它们常隐匿于幽深的山林或蜿蜒的江河湖畔,以自然的守护者形象,彰显着它们的神秘与尊贵。在传统文化中,虺被赋予了生命力、繁荣和富饶的象征。同时,亦被寄寓了智慧和灵性的内涵,并被视为保护神和护法神的象征,守护着人类免受邪恶力量的侵扰。

金谭处端书“龟蛇”碑

高138.7、宽64.5、厚15.4厘米

此龟蛇碑原立于潍县玉清宫内,后移至潍坊市博物馆。龟蛇又称玄武,与上古神兽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天之四灵”,亦称“四象”,是北方的守护神。“龟蛇”二字为金代全真道谭处端真人所书,其将龟蛇的自然之形与道家玄武之蕴,及自身笔墨之功融为一体,以象形草书挥毫于碑,刻之于石,整体潇洒俊逸,形神兼备。尤其是“蛇”字,蜿蜒盘曲、灵动多姿,极具神韵。

谭处端(1123—1185),字通正,法名处端,号“长真子”,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山东宁海(今牟平)人。金大定年间师从王重阳,为全真道南无派创立者。其“平昔好书龟蛇二字,习而不已,妙将入神,有飞腾变化之状,奉道信士多收藏之,以为珍宝”。

潍县民间曾广为流传“龟蛇”显灵的轶闻。一说,潍县一河(白浪河)二城(城里和东关),龟蛇相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二说,当年“闯关东”的潍人,多到胶东乘船过海赴辽东谋生。大海之上,风浪难测,常有海难发生。有次,渡船过海时又遇大风浪,但帆船却像是有定海神针,四平八稳,全船人员安然无恙。船老大十分惊奇,最后在查看大家行李时,竟发现是潍县乘客中有带“龟蛇碑”拓片的,于是便断言是“龟蛇”显灵。从此,玉清宫“龟蛇碑”名声远播,出远门的人大都带一张“龟蛇”拓片,藉以逢凶化吉。

清鎏金吉祥天母铜造像

通高15.5厘米

吉祥天母,即功德天或吉祥天,又称“骡子天王”,为藏密护法女神之首,是财富、智慧、幸福的象征。其形象颇为恐怖凶残,然则能保一方平安,驱除瘟疫与邪祟。此吉祥天母造像左耳上挂小蛇,身绕蛇带人头璎珞。其形象为跨骑在奔跑的骡子上,象征她过天、地、海三界,消灾免害。造像造型规整、比例协调、錾刻精细、纹饰精美。尤其是其左耳小蛇造型小巧玲珑,工艺精湛。

供稿:藏品管理部(武夫强)

统筹:魏茜茜  编辑:纪丽平

一审:衣可红  二审:李师庆  三审:郑晓光

Hi~记得关注我们哟

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创建于1962年,是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文博研究、文物保护、文创研发、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7万余件,年接待观众30万人。请关注潍博之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