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9月28日、29日
由西昌文旅投资集团
西昌大通文化广电传媒有限公司
出品的西昌首部红色音乐剧
《人民的女儿—丁佑君》
在西昌剧院连续演出
不仅让游客、市民大饱眼福
更让西昌文旅硬核出圈
丁佑君生平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女,别名丁一之,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瓦窑沱富裕的盐商家庭,1944年入五通桥通材中学就读(现为五通桥中学),1948年就读于成都市女子高中,深受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成都解放后,丁佑君立志献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丁佑君担任西昌女中军事代表;1950年9月19日,丁佑君在西昌盐中区征粮工作中,不幸为暴乱叛匪围捕残虐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
1951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为丁佑君签发了毛泽东主席署名的《革命烈士证》,1958年3月27日,朱德总司令为她的墓园题词:“丁佑君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是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高度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
为了纪念丁佑君烈士,1987年10月1日,西昌市将丁佑君的殉难地正式命名为佑君镇。佑君镇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着对丁佑君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意,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符号。
剧目简介
红色音乐剧《人民的女儿—丁佑君》讲述了革命烈士丁佑君从幼年到十九岁牺牲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展现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历史风云变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历史的宏阔画卷,也让我们深刻地体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像丁佑君一样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热血为我们换来的。
在丁佑君的故事里,我们听见了那走向历史远方的脚步声,在回望中走向近处的自己。瞬间与永恒,平凡与崇高。在音乐中呐喊、共鸣与思考。理想不仅指当下的日子,还包括我们将要去的地方。
9月29日晚,在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中,红色音乐剧《人民的女儿—丁佑君》演出迎来圆满收官,此次演出得到了西昌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
剧中,幼年丁佑君的亮相,青年丁佑君的求学之路,亦或是成年丁佑君翻山越来来到西昌、教百姓读书识字、与匪徒英勇斗争,都令观众赞不绝口。
看过演出,观众表示:“《人民的女儿—丁佑君》很震撼,演出很精彩、音乐很动听,展现出了新时代,红色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传递了满满正能量,可以说这部剧是我们西昌的文化盛宴和现象级作品”。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节饱满,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回到了丁佑君烈士的时代,她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不由自主地就激起了内心最真实最质朴爱国的情怀”。
也有不少观众看过剧目后主动发文,自发让其“红”透朋友圈。
红色音乐剧《人民的女儿—丁佑君》用声、光、电、影等手段,成功将西昌红色文化与音乐剧样式融合,强化了大家的文化自信、加深了大家对家乡的了解。
《人民的女儿—丁佑君》创作于2023年并首次演出,至今已演出近十场,已被评为四川省戏剧进校园剧目,入选四川省文化艺术扶持项目,是西昌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西昌地处安宁河谷平原腹地,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更多有着“西昌记忆”的文化产品和剧目陆续登上舞台,为更多人听见西昌声音、看到西昌故事搭建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