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移动网络构建世界模型”——第四届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学术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文摘   2024-10-03 18:22   河南  
2024年9月27日,由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MT-2030 (6G)推进组、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移动通信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通信感知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行。(文末附直播回放链接)

本届研讨会以 “通信感知一体化,用移动网络构建世界模型” 为主题,邀请了业界顶级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并围绕“通感一体化技术与产业”、“通感一体化标准化前瞻”,以及“感知与AI的融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和圆桌研讨。会议现场还邀请IMT-2030 (6G)推进组分享了其在通感一体化空口、架构及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观点。此外,有7家单位现场展示了通感一体原型样机。

西南交通大学范平志教授主持开场

跟往届一样,大会由西南交通大学范平志教授主持开场,并邀请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朱洪波教授首个致辞。朱老师在致辞中指出,6G研究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它的技术和标准应该支持2030年至2040年未来十年的创新。作为未来6G的一个底座能力,当网络感知与终端感知一起运作,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时,将让人们超越人眼“观察”物理世界,并在虚拟世界中构建数字孪生,构建世界模型。朱老师期望本次研讨会能进一步推动大家在6G通信感知一体化领域的联合研究和探索,共建开放、合作、共赢的6G新生态。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朱洪波主任致辞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长闻库在致辞中指出, 6G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作为未来通信技术的核心方向,旨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这一技术在技术层面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同时还需要保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一个新的重要趋势是人工智能与感知的融合,这将成为构建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石,能否在数字世界中精准构建数据模型,将是6G提供独特能力的关键。这需要促进跨学科合作,以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支持。6G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其潜力无限,前景光明。闻理事长呼吁产学研团结一致,勇于探索,共同克服前行中的障碍,共同迎接6G技术带来的美好未来。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长闻库致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志勤院长在致辞中指出,6G作为新一代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其发展不仅限于提升移动通信能力,更旨在实现通信感知、智能计算、安全等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王院长指出,3GPP国际标准组织已于近期批准启动6G业务(use case)研究项目,其中通信感知一体化将是核心内容之一。IMT-2030(6G)推进组通过深入研究场景需求、关键技术,以及实验验证,不断推动通感技术的成熟与标准化进程。一方面,标准研究将结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的工作进程,形成融合通感的6G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实验验证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测试;生态培育方面,将结合当前的5G通感应用,挖掘高价值的通感应用场景,培育创新生态探索新的模式。王院长也代表IMT-2030(6G)推进组期待产学研共同见证6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未来的信息社会构建更强大的基础设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志勤院长致辞

中国移动研究院黄宇红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重要领域,正展现出其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独特价值。而通感一体已被ITU确认为6G通信技术的三大新增核心能力之一,并在近期的3GPP全会上被正式纳入6G场景需求标准立项。黄院长同时指出,中国移动已经发布了5G-A低频通感技术体系和5G通感一体测试平台,围绕多个场景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技术验证。然而,从理论走向工程化的过程中,通感一体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加速通感一体的成熟,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牵引,构建商业模式闭环;全球统一标准,共筑开放生态;技术产业融合,引领产业链创新,有效应对通感一体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推动低空经济的繁荣,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

中国移动研究院黄宇红院长致辞

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在致辞中指出,通感一体化的研究是6G进展最快,最富有成果的方向。下一步,我们不是在研究通感一体化是否是一个未来的方向,而是行动起来,把6G通感一体化的势头做实,做成。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用移动网络构建世界模型,没有世界模型加持的人工智能是一个无法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工智能,是一个无法在物理世界里为人类造福的人工智能。移动网络的本质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接口,而用移动网络构建世界模型是使能AI的底座的核心能力。通感一体化将使能为人类造福的人工智能,华为提出Sensing for Good,并坚持场景业务目标决定感知技术的价值。通感一体化而不是“通感两体”或“通感分离”的优势就是感知的业务可以深度融入在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里,不需要额外的投资来使能感知业务,还可以解决干扰问题。此外,网络集中控制的感知还可以保护隐私,实施网络安全隐私和本地法规政策。童文博士强调,通感一体化的体系架构,特别是数据治理的架构,需要强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优化AI与感知的融合。他认为,用移动网络构建世界模型,不仅可以实现以感知辅助和增强通信,更重要的是,感知可以加持AI在物理世界实现其商业价值。

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致辞

本次研讨会的主体议程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 主题演讲
2. IMT-2030(6G)推进组进展与观点分享
3. “通感一体化技术与产业”观点分享及圆桌论坛
4. “通感一体化标准化前瞻”观点分享及圆桌论坛
5. “感知与AI的融合”观点分享及圆桌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罗智泉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环境增强的6G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演讲,报告从无线网络环境感知、感知环境增强以及统计孪生平台的构建和验证几个方面介绍了在通信感知一体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数据驱动+神经辐射场的通信环境感知与建模方法,如何利用IRS有效实现环境增强和补盲,以及基于统计孪生平台如何提升大规模6G网规网优的性能和效率。最后,针对在算法加速和网络基础大模型构建方面提出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香港中文大学的罗智泉副校长作主题演讲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架构师党文栓在主题演讲部分做了主题为“Sensing for Good,感知向善”的主题演讲,报告结合未来智能企业需要具备的6个“A”的特征,即自适应体验、自演进产品、自治的运营、增强的员工、全量全要素全连接以及AI-Native的基础设施,提出如何把智能化继续往前推进的思考,通过包括自动驾驶、雷视感知、无人机检测等行业应用,阐述了如何由场景业务目标决定感知技术的角度来思考未来通信感知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也提出了需要基础理论突破,超越已感知,发现未感知的期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架构师党文栓作ISAC主题演讲

在“IMT-2030(6G)推进组进展与观点分享”环节,IMT-2030(6G)推进组无线技术组融合子组组长王光健介绍了IMT-2030(6G)通信感知一体化任务组研究进展。近一年,任务组在通信感知一体化评估方法、协作感知关键技术和原型验证、以及空口信号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2024年将继续发布相关技术白皮书,持续推动通关一体化国内、国际领域的研究先前推进。

IMT-2030(6G)推进组无线技术组融合子组介绍研究进展

IMT-2030(6G)推进组网络组ISAC架构项目负责人王丹介绍了IMT-2030(6G)通感一体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通感融合是6G网络多要素融合核心特征,是移动通信向信息服务转变的关键力量,促进网络从“管道”向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在6G网络架构引入数据面,实现通感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保障、网内数据处理、数据统一存储管理,相比5G-A具有更全面的通感数据控制处理能力。后续将积极研究广域、高性能的数据传输协议,并推动标准化。同时,联合IMT-2030(6G)推进组下的测试组,积极推动6G通感技术测试,提前做好关键技术选型和积累。

IMT-2030(6G)推进组网络技术组介绍了ISAC研究进展

在“通感一体化技术与产业” 研讨环节中,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所所长邓伟、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设计院院长戴文涛、华为无线研究高级专家何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明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程洪、vivo通信研究院预研总监姜大洁以及美团无人机硬件产品&供应链负责人胡孟先后报告了关于通感一体化技术与产业的最新研究进展。

圆桌讨论环节由华为无线高级专家李剑博士主持,研讨中嘉宾认为,首先,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讲,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感知辅助通信都会是ISAC重要的应用领域,而实现商业落地方面,则要从需求的根本上去找,我们技术和产业创新的源头是什么。另外针对通感在ToB或者ToC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未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相比传统的通信行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嘉宾们认为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区分,才能构建起合理的商业模式,提升最终客户付费意愿。同时,必须找到区别于现有技术方案以外的亮点,比如超越现有能感知所感知不到的信息,才能激发蜂窝感知的应用。对于后续通感产业的发展,研讨嘉宾普遍认可通感一体化已经明确是未来6G产业和标准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则需要从多维度来推进,包括网络和终端、感知与AI的结合,以及产学研用的协同等。

“通感一体化技术与产业”圆桌讨论

在“通感一体化标准化前瞻”研讨环节中,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金婧、中国信通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江甲沫博士、华为无线研究高级专家李剑博士、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索士强、小米产业标准研究部3GPP高级技术专家李迎阳以及罗德与施瓦茨中国区6G技术经理王立磊围绕通感一体化标准化的分享了最新的进展。

随后的圆桌讨论由北京邮电大学的张建华教授主持。首先,针对ISAC标准化的过程中,哪些评估场景和频段应该优先考虑,以及哪些评估指标最能反映ISAC性能的问题,研讨嘉宾认为低频段是关注的重点,但新中频和高频段也需要考虑,场景方面除了考虑包括低空无人机以及现有标准讨论的场景外,还需要考虑未来需要支撑的新场景,比如环境重构。而评估指标需要进行创新,并与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对于未来标准化的工作重点,研讨嘉宾认为,首先需要推动完成ISAC的新场景的定义,这将决定后续ISAC技术发展的深度。在信道建模方面需要定义一个统一的模型架构,支撑后续新场景需求的扩展。对于标准化的必要性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研讨嘉宾认为针对感知功能的网络架构和接口设计需要重点考虑。而针对标准相关的测试规范的制定,将是助力产品走向产业很重要的一环。对于标准化的节奏而言,研讨嘉宾普遍认为ISAC有希望成为6G的Day1 Feature(即首版本特性)。

“通感一体化标准化前瞻”圆桌讨论

在“感知与AI的融合”研讨环节中,浙江大学研究员杨照辉博士、OPPO研究院技术总监沈嘉博士、清华大学高飞飞教授、诺基亚贝尔实验室中国区负责人蔡立羽博士、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许威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张军副教授以及悉尼科技大学张健教授分别分享了在感知与AI的融合领域的研究进展。随后的圆桌讨论由南方科技大学刘凡博士主持,首先,针对AI可以和哪些感知场景有机融合,并且可以解决传统感知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研讨嘉宾认为解决多维度感知的问题是AI的优势,而感知数据本身包括的信息也将是多维度的。针对感知和AI和对未来6G的标准化会带来的影响,一方面重点需要在AI侧来展开,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通过新增数据面的方式解决好感知数据服务AI的管理问题。

此外,嘉宾也提到AI引入带来的隐私保护和可解释性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对于未来感知是AI的数据入口,蜂窝感知的数据质量如何满足AI对数据的要求的问题,研讨嘉宾认为,需要先讨论清楚基于什么样的标准来建立AI需要的感知数据集。而对于用AI是否有可能对目标检测与定位精度有进一步提升,研讨嘉宾认为,但AI对于感知性能的提升是很有潜力的,但模型的选择对于性能会产生影响。此外,研讨嘉宾还针对多模态感知领域与大模型的结合、AI如何支撑高精度的目标识别等进行了探讨。

图题:“感知与AI的融合”圆桌讨论

在会议报名期间,会议组委会组织了网络调研,针对ISAC当前研究和产业相关的热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开放问题,组委会评选出最佳回答获奖人,共有5位,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花浩程,鹏程实验的室李睿,北京大学的张粟桐,中山大学的陈海波,以及苏州大学的任绍龙。

此外,本次会议有7个团队在现场进行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样机演示,包括东南大学“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信道知识地图原型系统”,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反射面(RIS)辅助的通感算一体化系统”,高斯科技“多波束通感一体原型验证系统”,东南大学“多域智能协作ISAC原型验证系统”,vivo“基站发UE收6G通感样机”,清华大学“基于多远感知的环境重构原型演示平台”,以及罗德施瓦茨(R&S)“FR1/FR2通感一体化测试解决方案”等。根据现场参会嘉宾的投票,组委会评选出了本次研讨会的Best Demo,最终由来自vivo团队的“基站发UE收6G通感样机”获得全场最高的116票,获得了该奖项。华为无线技术高级专家陈雁博士主持了Best Demo的颁奖环节,范平志教授为获奖的团队颁奖并合影留念。

全场“Best Demo Award”颁奖

最后,会议由ISAC系列研讨会的发起人之一的范平志教授和同为发起人之一的陈雁博士联合主持闭幕环节。陈雁博士对研讨会四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从2021年4月15日第一次在成都举行通信感知一体化开始,国内产学研共同见证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开启无线新可能”(2021),“通信感知一体化,从理论走向实践”(2022),以及“通信感知一体化,从实践走向标准”(2023)。如今,ITU-R已经正式将ISAC作为6G的六大场景之一,3GPP也已经开始了对ISAC应用场景、需求,以及信道建模的深入研究。三年来,随着研讨深入,IMT-2030(6G)推进组组织测试的推进,以及5.5G产业化的先行探路,各研究团队对通信感知一体的价值和实现挑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对未来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有了更扎实的准备。范老师在结束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提出的“用移动网络构建世界模型”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个任务还任重道远,未来还需要通过工业界、学术界共同的努力,让无线网络构建世界模型能够真正实现。6G通信感知技术融合的发展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其潜力无限,前景广阔,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共同迎来6G技术的美好未来。

研讨会直播回放链接(黄大年茶思屋网站直播平台)
https://www.chaspark.com/#/live/1053493092572057600





 ISAC通信感知一体化公众号简介 

ISAC通信感知一体化公众号由IEEE通信学会通信感知一体化新兴技术倡议委员会(ISAC-ETI)成立,由ISAC-ETI Online Content Working Group (WG4) 负责维护并运行。

ISAC通信感知一体化公众号组委会:

刘凡,东南大学
韩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崔原豪,北京邮电大学
许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SAC通信感知一体化
本公众号面向6G和未来IoT应用,向公众介绍新一代无线前沿,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关注通信感知一体化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理论技术,关键应用,实验验证,并探索其在智慧家庭,物联网,智慧城市,天气监控和车联网等方向的应用和潜在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