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地鸦是尕斯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生活在茫崖代尔森村的戈壁滩和灌木丛中,身长大约为30厘米,上体沙褐色,背部和腰部微微带有酒红色调,这种独特的色彩使它在自然环境中尤为显眼。值得注意的是,黑尾地鸦的头顶是黑色的,且带有蓝色的光泽,又为它增添了一丝神秘感;翅膀是闪亮的黑色,初级飞羽上分布着醒目的白色斑块,尾部则是深蓝黑色,增添了其优雅的气质。
常年在代尔森村稀疏的盐生灌木和半灌木内的地面活动,喜欢刨土,有时也会把吃不完的食物埋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发达的鼻羽把鼻孔遮掩得很严实,这显然与强烈的风沙和刨土习性有关,它们主要以鞘翅目甲虫、蚂蚁、白刺果等为食。平时飞行距离较短,却擅长在盐碱地中奔跑,像一位孤独的行者,常常惹得路人驻足,成为芨芨草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当地蒙古族牧民群众叫它们“呼伦角绕(音)”,意思是“野马一样奔跑”,这个名字非常形象。
地鸦类鸟具有挖掘和埋藏食物的天性。在新疆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地鸦具有发掘珠宝的能力,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是地鸦喜欢在沙漠古城附近活动,是唯一能引起沙漠行者注意的生灵,成为寻宝人的“指示鸟”。
黑尾地鸦是孤独的行者,喜欢与芨芨草、白刺果为伴,它们是坚强的代表。在长期的进化演替过程中,它们适应了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特殊的环境,以独特行为体现多种适应性,它们快乐生长在尕斯湖畔芨芨草滩,表达了生活的意义: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