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斯库勒湖(简称尕斯湖)为固液并存的特大型石盐矿床,这个长约40公里宽10余公里的天然盐池对牧草的影响相对较高,周边形成了大面积的耐寒耐旱耐碱性味道的草。
尕斯(又名噶斯),有“味之苦者”之意, 因盐浓度高而咸涩;“库勒”蒙古族习惯指溪水的下游,所以尕斯湖是由泉水、溪水汇聚而成的盐水洼,位于花土沟镇西南海拔最低处(2860米),为柴达木盆地靠近昆仑山系的大盐湖(约160余平方公里),整体造型如一个青花瓷碗,盛装着来自滩北雪峰等冰山的“琼浆玉液”。
在湖西北为盐泥坪结构,泉水和溪水较多,有阿拉尔河、铁木里克河、呼伦河三个地表水系,有红柳泉、宝石泉、哈龙乌苏等眼泉,为尕斯库勒湖的主要水源补给。这片来自阿尔金山的河湾子在盐泥中形成了水草丰茂的阿拉尔草原,为候鸟休憩和繁殖的主要湿地。湖之南有昆仑山的西沟、东沟、宽沟水系冲出山谷以地下水注入尕斯湖地域,湖东约140平方公里的盐坪(大盐滩)发育众多的眼泉,夏季溢出的盐河流向代尔森草原洼地,与淡水交汇。
来自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两大名山的水系为尕斯湖带来了钾钙锶镁等丰富的矿物质,通过水土草转换让牛羊吸收了独特的微量元素,成为强骨健体的“锶盐碱羊”。花土沟镇三个牧业村在尕斯湖周边均有牧场,阿拉尔草原、代尔森草原典然不同,一个以芦苇、冰草等平铺细草为主,为牛羊马细嚼慢咽的优良牧场,一个以芨芨草、白刺果等灌木为主,为羊和骆驼的最爱,岗茨村的扎哈泉草场兼于两者之间,显示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代尔森草原为长势最好最高的芨芨草代表,乃柴达木丰美的尕斯滩。
尕斯湖流域的锶盐像“钙片“,促进畜产品肌肉和骨胳的生长和长膘更快,恰好地调解酸碱平衡,又是保鲜剂,保持脂性良好,不致于成为脂肪过多的胖羊;普遍带咸性味道的草增加了羊的食欲,促进多吃快长灵活快跑。尕斯湖畔的草膘羊吃“锶盐” 等矿物质和吃中草药喝雪线,又生长在天然的放牧环境中,肉质当然细腻不膻、鲜嫩清香,茫崖“碱羊”有更好优良的保健和滋补作用。
尕斯湖水域养育了大面积的碱性草原和种类多样的咸味草本植物,可以说尕斯淖尔的“一把盐”养出了最好吃的牛羊。
除了羊肉,还有一种草原美食当地人也较少吃过,就是熏干牛肠,当地蒙古族做法的纯肉肠。纯净水加盐煮熟的牛肠端上桌,主人家趁热用刀切成块,入口即鼻嘴充满肉香,牙齿一嚼香味四溢,下咽则熏味留长!
熏干牛肠来自本地散养的柴达木黄牛,主要分布在水草细腻平整的莫合尔布鲁克村,目前只有一千多头,年出栏率不高。三个牧业村只有少数年龄较大的牧业能手传承和制作熏干牛肠,可想这独特风味美食的来之不易。
莫合尔布鲁克村布日格德村长说,村里宰牛洗肠衣,挑出牛身上较厚的部位,比如牛腱子、后腿部、外脊等肌肉,切成肉片人工灌入肠中,挂在尕斯滩的帐篷里,不用材料点火烟熏,在自然风吹下凉晒做成。
物以稀为贵,尕斯羊一年只产一只羊羔,昆仑山下天然牧草区的三个牧业村,年出栏率近2万只,尕斯黄牛总量只有1000多头,为难得的珍品佳肴。近年,随着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建设的有序推进,肉质优良的尕斯牛羊逐渐走出青海,被省内外所关注,成批量运往浙江、广东、北京等地,成为代表茫崖市生态、有机、绿色、健康畜牧产品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