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黑独山及胭脂山地质成因阐释

文摘   2024-08-03 10:26   青海  


“黑独山”位于茫崖市冷湖镇区东北方向10余公里,为赛什腾山最西端的一部分,属祁连山脉西段支脉。“赛什腾”,蒙古语意为黑色不长草的山,另一语义为“苏醒”。水墨丹青黑独山,以大写意的泼墨山水画景致、以最像月球表面的地貌吸引广大游客婉约顿足、古典相看,成为拓展青甘大环线、连接青新旅游线路的热门打卡地。

黑独山区域包含胭脂山(亦称彩虹山),附近还有口传的“黄金山、灵芝山”等“七彩流沙”陡峭大山,山水画有了油彩画的锦上添花,形成了百里画廊。彩虹山及周边山体岩石经千万年风化后吹成细块颗粒,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组成了七彩流沙黑独山。


黑独山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至,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价值。但黑独山地处“无人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需要通过地质研学研究其形成原因,为保防性旅游开发提供科学数据。为什么黑独山及彩虹山景观如此特别?从地质角度予以阐释:

1.物质构成

经区域地质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分析,黑独山颜色发黑的岩石主要为距今约4.3-4.9亿年形成的奥陶纪滩间山群变碎屑岩及火山岩,这些岩石是陆相火山喷发及沉积环境所形成,构成了黑独山物质基础。

黑独山外围的胭脂山景观,岩性为距今约3200万年—500万年湖相环境形成的干柴沟组沉积岩,岩性主要为淡红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


2.色彩为什么丹青而绚丽?

黑独山原本陆相火山喷发及沉积环境所形成的滩间山群火山岩及碎屑岩原岩颜色以深灰色、灰黑色等暗色色调为主,在岩石形成后,受构造抬升作用影响,原本深埋于地下深部的岩石抬升地表。由于柴达木盆地干旱少雨及风蚀作用强的缘故,抬升于地表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的风蚀风化作用的影响下,岩石中铁质、锰质等元素在岩石表面形成了一层黑色的“沙漠漆”薄膜。在综合营的作用下,原本暗色调的岩石颜色愈加变深,呈深黑色等冷色调,让我们看到了如今黑独山的独特景观。

胭脂山形成的湖相沉积物在沉积中受氧化环境的影响,岩石中富含氧化铁等元素,岩石普遍呈淡红色等色调,在构造抬升、风蚀、风化、水流侵蚀等综合营力作用影响下,原本水平的岩层形成丘状地貌,加之氧化环境的岩石呈淡红色玳瑁色调,形成类似于丹霞风貌的奇特景观。

此外,黑独山(含胭脂山)山体底部由于风积作用,在山坡及四周形成了戈壁滩及流动沙丘景观,这些戈壁及沙丘多呈浅色灰白色、白色色调,与同一区域的黑色岩石、淡红色岩石形成的强烈色差对比,使得七彩流沙黑独山更具视觉冲击力。


3.开展地质和科普研学

一是建议文旅部门联合科学院所,对黑独山区域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其规模、物质组分、景观特色、科学内涵、星空资源,进一步深度挖掘其美学、科学、科普和社会经济价值,为保护性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二是建议文旅、国土部门联合设计勘探部门,开展黑独山一带初步规划,科学的划定游览区和保护区,确保在保持景观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的制定游览、科普研学路线;恰当建设旅游设施,使得景观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把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是建议构建景观群。黑独山215国道西边对面为冷湖石油工业遗址老基地,自然景观保护与红色景观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加上赛什腾山优良的暗夜星空资源,形成“红色+原生态+星空”文旅融合研学景观群,促进茫崖进一步成为青新甘旅游环线的主要节点城市。



行知茫崖
孤独且炽热的坚守!星辰瀚海、油城茫崖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