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质赋能深入开展质量强企行动打造良好企业发展生态

民生   2024-11-11 17:16   北京  

北京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小巨人”企业1035家、独角兽企业114家,116家京企入围全国科创企业500强,48家京企入选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全部位居全国首位,质量强企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北京市累计绘制质量图谱14张,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18个,解决质量问题35个……


这些亮眼数据,展示了北京市在推进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中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尤其是北京市以质赋能打造共创共享共赢企业发展生态带来的良好效果。


“今年以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质量强企行动,强化‘科技、管理、产品、市场、品牌’5个创新,完善‘建、育、树、学’工作机制,构建三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培育助成长,以标杆领航向,厚植质量强企沃土,赋能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说。





“强”字当头 助企做大做强做优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在北京市药监局、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海淀区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共同掌舵导航,在医药企业和媒体代表等共同见证下,海淀区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首班列车在今年春天正式“发车”。


海淀区是首都医药健康产业4个主导区之一,医药健康领域科研工作人员有3.4万人,在全市占比约48%。海淀区围绕“快入准营”开展精准服务,发放药械领域北京市首张“证照联办”证件,试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一证多址”,药械领域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办事率居全市前列。


目前,海淀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约500家,重点企业282家,独角兽企业7家,准独角兽企业9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174家,其中3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区科技型医药企业增量、存量、占比均稳居北京市第一。


海淀区开通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助力企业跨越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壁垒,持续厚植营商、创新沃土,激发海淀医药健康“朝阳产业”向阳而生。这也是北京市在质量强企行动中“强”字当头,以质取胜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缩影。


一方面,北京市强化质量政策保障,以北京市委一号文件印发实施《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意见》,高位推动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推出“五位一体”质量政策工具箱,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布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的若干措施,设立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另一方面,北京市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打造梯次接续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的研发投入强度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科研产出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2023年,北京市新设科技型企业12.3万家,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企业诞生。目前,北京市拥有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9020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四成。


2023年10月30日,第三届北京市政府质量奖颁奖,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获奖。




“质”字贯穿 系统推进质效提升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


10月15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OPPO、一加联合在北京推出全新2K+LTPO全能高端屏幕。作为全球知名屏幕生产商,京东方以质量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自主创新的“双向驱动‘屏’质取胜”的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了中国质量领域的至高荣誉——第4届中国质量奖。截至2023年,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已超9万件,在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90%,海外专利超33%,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0月29日,小米正式发布最新手机产品小米15。小米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身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也获得了北京市最高质量奖项——第3届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


遴选优秀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和全国质量标杆的背后,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质量强企行动中坚持“质”字贯穿,点线面系统推进质量效益提升。


突出点上聚力,北京市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连续6年领跑全国。支持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发展,推进274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强化线上协同,北京市实施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部署11项重点工作,遴选确定7条市级、31条区级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6条产业链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


注重面上拓展,北京市联合津冀两地共同发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87项,实现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34个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三地协同编制6条产业链图谱,一批北京“链长”企业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实”字筑基 打造发展良好生态

北京豫金鑫商贸有限公司通过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一站式”办理了企业开办登记,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使用EMS免费寄递服务一次性为企业送上了营业执照、公章等“开业大礼包”,申请人足不出户即享受到了全程无接触申请,真正做到了“零跑腿”登记。


经营主体办理业务方便、快捷,是北京市始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北京市先后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至6.0,千余项改革举措极大激发了首都经营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连续3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领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截至2024年7月底,北京市经营主体达262.11万户。


围绕高精尖主导产业的产业计量需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成立北京市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帮助企业解决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计量技术难题;北京市东城区建成全市首个设在特色街区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簋街站;海淀区推出全市首个设在商圈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海淀区曙光街道世纪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北京市已开展31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服务企业6000余家次。


质量强企行动中,北京市“实”字筑基,全方位打造企业发展良好生态。夯实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在京单位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秘书处占全国一半以上,牵头制修订国际标准数量占全国五成,11项产业计量新成果入选全国首批产业计量成果库。抓实质量共创共赢生态建设,先后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至6.0,连续3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领先;加快完善企业梯度培育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发挥市、区、街乡三级“服务包”机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诉求问题9.9万余个。压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力争“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改革,构建119个数据比对分析模型和92个“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估模型,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32.8%,计划2027年底占比超过80%;大力推行柔性执法,该市26个市级部门公布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仅市场监管领域近3年累计依法免罚金额近7.6亿元,让执法变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高念东表示,北京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安排,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运用,打造更优品质产品;推广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数智赋能,实现更高效能管理;创新品牌培育、推介和保护机制,树立更佳声誉品牌。积极育标杆、树标杆、学标杆,助力企业向新而行、以质图强,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北京力量


2024年9月4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为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及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两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授牌。

(本组图片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想了解更多质量资讯?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质量报》  

本期主编:彭   燮

本期小编:贾润梅

内容来源:中国质量报

快转发起来~

中国质量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履行质量监督、保障质量安全、推动质量提升、服务民生改善。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