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花鸟&人物画中的“五史”故事,花舞人间篇!

文摘   2024-10-30 19:49   四川  





笔落花间 墨染风华 


观花鸟共舞

绘人民情感

感悟“五史”的光辉


和小编一起

跟随艺术大家的脚步

寻迹花鸟画与人物画中的

经典“五史”故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汇成大观——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共呈现 68 件/套水墨艺术珍品,是 20 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表达与视觉情怀,展览集中展示了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经典名作,勾勒出近现代中国画传承发展的轨迹,以视觉语言铸就了中华民族命运转折、新生的动人故事。展览遴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呈现出近代以来中国画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面貌。


这些鲜明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美术作品,在 20 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助于我们感受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波澜壮阔。让“五史”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解读“五史”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五史”的内涵和价值。



01

时代担当!

“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吴昌硕




吴昌硕与同时代艺术大家比,他是承前启后、比较全面的一位巨匠,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吴昌硕不仅是个艺术大师,还是个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文人。他一生中有很多爱国和慈善的故事。1925年,82岁的吴昌硕在五卅惨案后,上海美专的学生来他家募捐。他儿子吴东迈说老人年迈多病,由他提供画作。但吴昌硕虽然平时耳聋,这时却一点也不聋,抱病作画,创作了巨幅作品义卖援助工友,还在灯下含泪写下长诗《五卅祭》。他还呼吁上海艺术家支持五卅运动,带头捐画。康有为、章太炎、曾熙等书画家也纷纷响应。吴昌硕用画和诗声援五卅运动,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格。

吴昌硕还参加了甲午战争,他的耳朵不幸被炮声震聋,所以之后他有了“大聋”之号。甲午战争给吴昌硕带来了终身之痛,他虽从未直面杀敌,只是用笔写些对敌劝降的露布,草拟吴大澂的战报文稿,但却从未忘记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写诗、作画、临帖、治印一日不停。



吴昌硕 《花果十二屏》

纸本水墨 1916年

十二屏 纵 133.4厘米,横 53厘米(每屏)






02

融贯中西 艺术巨匠  各领风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这三位艺术家他们主张改造传统,既重视风格技法的引进,更看重其背后的科学与批判精神,创造了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民族艺术。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之美


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以画马著称于世。1939年3月,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画展,目的即是为抗战筹款。徐悲鸿名声在外再加上高超的画艺,画展大获成功。所筹得的钱款绝大部分都用于支援抗战。徐氏此后又在其它国家陆陆续续举办画展进行筹款。作为一名蜚声画坛的画家,徐氏能倾尽全力为家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幅《奔马》便是当年在新加坡所画。


徐悲鸿 《奔马》

纸本设色  1939年

纵 89.3厘米,横 79.6厘米


林风眠



林风眠被誉为“中西融合”艺术理念的倡导者,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于徐悲鸿,林风眠则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植入水墨创作中。花鸟画是林风眠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花鸟画内核是具有民族性的。他的花鸟画依旧同其它题材一样体现着“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正是这种指导思想将中国现代花鸟画推向了新的境界。



林风眠 《紫藤小鸟》

纸本设色  具体年份待考

纵 68.5厘米,横 68.4厘米


吴冠中



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家致力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并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吴冠中 《双燕》

纸本设色  1991年

纵 70厘米,横 140厘米




03

翻开“四个历史时期 ” 

找寻经典的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馆藏代表画作:叶浅予《逃出香港组画》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我们将看到叶浅予的《逃出香港组画》中关于抗战时期的历史描绘。叶浅予此画记录着逃亡路上的艰苦经历以及日军的丑陋行为。


叶浅予 《逃出香港组画》

纸本水墨、纸本设色  具体年份待考

册页十六开 纵 48 厘米,横 37厘米(每幅)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馆藏代表画作:黄冑《日夜想念毛主席》


黄胄的《日夜想念毛主席》取材来自于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在新疆的所见所闻。

此画中刻画的人物是库尔班,即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这位老人年轻时饱经苦难。一九四九年九月,新疆和平解放后,库尔班曾说,“如果能让我亲眼见见毛主席,我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不久,此事传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耳中,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特批他随国庆观礼团乘飞机至北京。一生坎坷的库尔班在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还留下一张珍贵照片。

艺术家黄胄在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想通过自己的笔墨来描绘这个故事中真挚热诚的情感,据此创作了《日夜想念毛主席》。此画曾数次易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一九五六黄胄在新疆知晓这个故事算起,黄胄为此画打磨了二十年,最终确立了现在画面中以老人骑着毛驴为主体,背景不着一物并以之来烘托出老人弹着冬不拉,唱着赞歌的形象。



黄胄 《日夜想念毛主席》

纸本设色  1976年

纵 204.8厘米,横 142.5厘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馆藏代表画作:程十发 《胞波友谊图》


《胞波友谊图》是程十发先生六十年代初的作品。所谓“胞波”,是缅甸语的音译,指兄弟或者同胞,缅甸人民将此引作对中国人的称呼,是中缅人民之间友谊的一种象征。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此时已经81岁的程十发得知消息,再次取出这幅旧作,在左上角题写“祖国万岁”四字,借此表达激动的心情。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程十发《胞波友谊图》

纸本设色  1998年

纵 94.9 厘米,横 157.2 厘米


馆藏代表画作:蒋兆和 《志向》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此画创作于1956年,这一年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本幅《志向》意在展示社会主义新时期莘莘学子的昂扬斗志及精神面貌。


画家蒋兆和其一直崇尚并践行“为民写真”的理念,他擅长通过一个个小人物呈现出时代的大背景,折射出真实的社会状态与人民生活面貌。


蒋兆和 《志向》

纸本设色  1956年

纵 93.8厘米,横 91.5厘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逃出香港组图》到《日夜思念毛主席》,再到《胞波友谊图》和《志向》,这些作品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苦难走向辉煌,从曲折走向胜利,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这是一段用鲜血、泪水和汗水铸就的历史,是我们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宝贵记忆。




笔落花间 墨染风华

更多精彩作品

↓↓↓



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纸本设色  具体年份待考

纵 172.7厘米,横  142.8厘米


李可染 《五牛图》

纸本水墨  1985年

纵 67.7厘米,横 135.2厘米


齐白石 《海棠工虫》

纸本设色  具体年份待考

纵 114.4厘米,横 52.7厘米


张大千 《蔬果册》

纸本设色  1966年

册页八开 纵 27厘米,横 24 厘米


刘海粟 《祖国万岁》

纸本设色  1984年

纵 106.6 厘米,横 225.5 厘米


张大千 《拈花仕女》

纸本设色  1954年

纵 112 厘米,横 44 厘米


傅抱石 《湘君》

纸本设色  1963年

纵 34.5 厘米,横 47 厘米




学五史 向未来



地点

广汇美术馆

活动主题

“学五史 向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22日至10月31日

点击海报查看更多精彩活动详情






—THE END—





Editor · 编辑

胡岳鹏


Audit  · 审核

尹艳


Producer  · 监制

丁奋起











广汇美术馆GHAM
秉持“广育汇美,艺术为民”的理念,开展学术研究、教育推广、文献建设、对外交流和公共文化服务,致力成为具国际化、当代性的一流公共美术馆。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国近现代水墨艺术收藏体系,同时积极关注参与当代艺术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