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 | 江南水乡的革命足迹

政务   2025-01-02 16:30   浙江  

编者按

在江南水乡一隅,衙前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运河上,熠熠生辉。让我们在“@衙前”专栏,踏上拾忆之旅,追寻古运河的印痕、回顾红色岁月的印记、一览民营经济的风采,共同走进衙前……

衙前,位于宁绍平原上,民宅依水而筑,渡河、坐船是人们的生活日常,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旧时称“吴越通衢”,也就是说,是船只东出西入的往来之地,游客南渡北往的驻足之地。境内有两条东西蜿蜒的河道——萧绍运河和西小江。南宋以降,政治经济重心南移,这两条河的地位直线上升,它是浙东的经济命脉,也是风光旖旎的风景线。

官河

西小江


随着宁绍平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它布满了棉花、黄麻和桑树,这些作物是杭州和上海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因而民国以后,地处水陆要路的衙前又有了现代交通的轮船公司。经营运河航运的有越安公司,在西小江上行走的有永利、大华公司。这些轮船公司所开辟的从曹娥、绍兴西郭门和道墟开至西兴的客运线上,有白班快船,也有晚间的夜航船。

旧时乘船出行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激荡和令人动容的时代,衙前也曾因开创农民运动先河而成为中国东南地区引人注目的中心,并在党史中留下不灭的声名,这一声名与《衙前风景诗:车站休憩场》的作者——沈定一是分不开的。


沈定一


1920年,沈定一回乡创办衙前小学,受其热情和精神感召,于是,刘大白、郦翰丞等一批知识分子来到了衙前,在白鹤桥边住了下来。他们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足迹,并创作了数十篇反映衙前农民疾苦的诗歌,像《生与死》《卖布谣》《成虎不死》《收租船》等。这些诗被流传下来,进入文献,进入20世纪的白话诗歌史,如同他们的足迹留在一个浙东小镇。

衙前农村小学校


在1927年的秋光中,沈家大院门口悬挂着好几块牌子——衙前农村小学、萧山县东乡自治会、国民党萧山县一二区党部。秋光中的人正在他一生最愉快的时光中,这时的沈定一正在家乡这片热土上,醉心于东乡自治运动,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写下《衙前风景诗:车站休憩场》之后不到一年,他不幸遭到两名刺客袭击,身中六弹而死。刺客的枪弹给他的革命画上了句号,他的激情、孤独、未竟的梦想以及一个时代也随之远去……


萧山衙前
“衙前红·美好+”。在这里,俯瞰千年运河的人间烟火;在这里,感悟百年农运的家国情怀;在这里,读懂创业创新的拼搏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