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 | 衙前到底因何得名?

政务   2024-12-23 16:31   浙江  


编者按

在江南水乡一隅,衙前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运河上,熠熠生辉。今日起,萧山衙前微信公众号推出“@衙前”专栏,让我们踏上拾忆之旅,追寻古运河的印痕、回顾红色岁月的印记、一览民营经济的风采,共同走进衙前……

“衙前”的得名,是因村镇建在军衙之前。唐代的驻军,明代的抗倭将士,都据山布阵,军衙建在近山,山前的村镇便被唤作“衙前”。



镇西南是青山,镇西北则水网密布,浙东古运河流淌了千年。

作为古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站点,衙前向来被称为“吴越通衢”。镇上茶馆、酒家、饭庄、客栈鳞次栉比,河上运送大米、土布、棉麻、蚕茧、生丝的小船川流不息。

南宋衙前镇的居民,还见证过皇帝赵构的梓棺船从门前的官河经过。据史志记载,赵构的棺木横渡钱塘江后上岸。再由马车送到两三里外的官河埠头,从官河的起点西兴启程,经过萧山城厢、衙前和绍兴的钱清、柯桥,最后在会稽永思陵落葬。

比起之前的繁华热闹,如今的古运河显得静谧悠闲。它就像是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一样,仪态从容地穿越街市,缓缓流淌。

东岳庙是临河的一座小庙。旧时,逢年过节,或镇上、家里有大事发生,居民们便来庙中祭祀祈福。小庙规制不高,却也是香火不断。

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下,这座小小的古庙成为农民革命运动的星火燎原之地。在早期共产党员沈定一的领导下,1921年9月27日,和附近村子的农民在东岳庙前集会,宣告成立衙前农民协会,发布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提出了土地归农民使用,由农民组织的团体保管分配的革命主张,并选举了以李成虎为代表的贫苦农民为领导者。

衙前东岳庙,这个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所在地,如今已改造成为历史陈列馆,门柱上的楹联“龛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解码了衙前古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在这“屏藩叠嶂、吴越通衢”之地的衙前人澎湃的浪漫激情。


萧山衙前
“衙前红·美好+”。在这里,俯瞰千年运河的人间烟火;在这里,感悟百年农运的家国情怀;在这里,读懂创业创新的拼搏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