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路丨潘如仓:从农田守望者到丝路美食匠人

政务   2025-01-08 19:15   新疆  


2001年,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29岁的潘如仓携妻子从河南跨越千里来到二十九团,拿起了锄头,种起了棉花。


“几十年来,我们夫妻俩一直和土地打交道。2023年,小儿子去北京读大学了,家里只有我和爱人,就想着把地承包出去,在铁门关做点小生意。”潘如仓说。


有了这个想法,潘如仓和妻子苏瑞霞开始认真考虑开一家什么样的店、在哪里开店。


潘如仓正在准备做烧饼的面团。


丝路香街作为师市重点开发的商业中心之一,环境整洁,紧邻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华山高级中学,市场消费潜力大,深入考察后,潘如仓和妻子拿定了主意。


潘如仓的爱人苏瑞霞正在准备食材。


潘如仓说:“丝路香街环境好,离学校近,我和爱人商量后,决定把店开在这里。”


潘如仓夫妇是地道的河南人,对河南的传统美食芝麻盖烧饼情有独钟。芝麻盖烧饼吃起来焦中透香,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制作过程十分麻烦,需要手工揉面、发酵、撒上芝麻后送进烤炉烙炕,每一个环节都极其考验手艺人的耐心与细致。


“这个烧饼做起来麻烦,只能纯手工做,机器替代不了,现在好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去做了,但是我们河南的传统美食不能被遗忘,我开家店,也能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潘如仓感慨地说。


潘如仓很喜欢吃烧饼,在家时经常给家人做,练就了好手艺。他做出的烧饼又脆又香,放凉以后还能保持美味,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烧饼和凉皮是绝配,搭配着吃美味又实惠。既然决定开店,我再去学习一下凉皮的做法。”潘如仓这么想着,专门回了一趟河南濮阳老家,学习正宗中原风味凉皮的做法。


就这样,今年52岁的潘如仓开了丝路香街第一家凉皮店——潘记凉皮。


“河南濮阳在河北、河南、山东的交界处,在铁门关有很多从这几个地方来的朋友,他们都很想念家乡的味道。我的凉皮和烧饼就是正宗的中原口味,来自中原的朋友们能在我这里吃到家乡的味道都很惊喜。”潘如仓说。


潘记凉皮店一开业就受到众多食客的喜爱,甚至有库尔勒市的顾客专程开车来铁门关市丝路香街品尝这份来自河南的美味。


店里的客人正在享用美食。


“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开业一两周客流量就很大了,每天能有100多号人,最多的时候能卖700~800个烧饼。”提到自家的店,潘如仓感到非常自豪。


每天来买烧饼的顾客络绎不绝,也吸引了铁门关市民马素娥的注意。


潘如仓(左)和学徒马素娥正在做烧饼。


“我当时看他们家怎么老有人排队买烧饼,心里就纳闷真有这么好吃吗?自己尝了一下,真的太香了,我一个甘肃人都觉得特别好吃,一买就是十几个,后面就想跟着潘师傅学学这个手艺。”马素娥说。如今,马素娥已经是潘记凉皮的一名学徒,每天跟着潘如仓学做烧饼。


潘如仓看到自己家乡的美食被这么多人认可,心里十分欣慰。如今,潘记凉皮店不仅是一家售卖美食的小店,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空间。


潘记凉皮店一共有126平方米、10张桌子,远超一般凉皮店的规模。“我想开一家有人情味的店。我们这家店离学校近,放假的时候经常有家长带着学生或者学生自己来坐坐,我一开始买下这个店面的时候就想着买大些,给他们一个休息的地方。”在被问到一家凉皮店为什么有这么大店面时,潘如仓说。


潘如仓正在为制作烧饼做准备。


真诚的态度和美味的食物让潘记凉皮自开业以来一直受到顾客的喜爱。潘如仓的淳朴和真挚感染着进店的每一位顾客。


从农田走向商海,潘如仓的成功,在于那份对传承与梦想的坚持。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创业者勇于变通和坚守初心的光辉。

记者:刘宇涵 张曼璐 许克

编辑:孙立秋 周娇娇 责编:朱蕾 李莉

审核:徐龙发

铁门关在线
讲好二师故事,传播二师声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512022990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242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