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15年老人再患肠癌
11月12日,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包医二附院)普外一科主任韩熙渊又来到高大爷(化名)的病床边,询问老人的情况。虽然高大爷因脑出血后遗症导致失语,但还是伸出手去和韩熙渊主任紧紧握住了手,用眼神和“嗯嗯”的语调交流着,表达着自己大病治愈后的好心情。韩熙渊主任笑着说:“看,他做完手术以后,每天都是笑眯眯的。”▲和患者沟通病情
据高大爷的家人介绍,76岁的高大爷已经瘫痪15年,便秘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直到最近愈发严重。“差不多半个月了,他吃不下喝不下,也没大便也不放屁,肚子胀得就像个皮球……老父亲痛苦不堪,我们也心急如焚,怕再出点啥意外,就赶紧送到包医二附院来了。”住院后,高大爷被明确诊断为乙状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合并重症肺炎。
“不只是肠梗阻严重,老人还同时合并重症肺炎、下肢静脉血栓、严重营养不良等,精神状态也不好,郁郁寡欢的,反复说自己‘不行了’……总之,问题非常的多。”根据高大爷的病情,韩熙渊主任和神经内科、呼吸科、营养科、心内科、消化科、麻醉科等学科多次沟通,请科主任会诊,最终为高大爷制定了详细的术前准备、手术实施方案以及术后的康复计划。高龄、肠癌、基础病众多……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对于韩熙渊主任团队来说,既是胸有成竹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面对每一次手术,无论大小,无论难易,我们都怀有敬畏之心,并会全力以赴。”最终,经过一个月的肺炎消炎、营养补充、开通血管等治疗以及精心的照护后,高大爷在“肠道支架+减压导管”的技术支撑下,终于具备了可以手术的条件,再为高大爷进行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肠梗阻迎刃而解。目前,高大爷已经拔掉引流管,开始进食,排便也恢复了正常。据了解,包医二附院普外一科不畏高龄和多种基础病合并的挑战,利用新技术、新业务,迎难而上,成功为多名肠梗阻患者实施肠道支架和减压导管,不仅延续了患者宝贵的生命,更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韩熙渊主任介绍,所谓肠梗阻,就是肠道有堵塞,引起排便和排气不畅,或不能排便和排气。排便、排气减少属于不完全性肠梗阻;停止排气和排便则属于完全性肠梗阻。便秘、肿瘤、肠息肉、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栓塞等都有可能引起肠梗阻。“治疗肠梗阻,过去都是开刀手术,遇到肠道长肿瘤的情况时,要么直接造瘘,肠道准备好后再次手术切除肿瘤;要么切除了肿瘤做肠造瘘,戴半年粪袋,半年后再手术把造口还纳。”这两种手术方式,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和折磨,还有精神上的摧残,令患者和家属苦不堪言。▲为患者进行减压导管的维护
幸运的是,包医二附院普外一科韩熙渊团队利用了置入肠道支架的技术,可以使患者短期内恢复肠道通畅,解除梗阻症状,便于恢复营养摄入和正常清理肠道。同时,在消化内科的配合下,进行内镜辅助小肠减压导管置入术。作为应对肠梗阻的“神兵利器”,减压导管有着独特的优势,就像一位精准的“管道工”,能够深入肠道内部进行“疏通”。“它的优势首先在于高效减压,能直达梗阻部位附近,持续吸出肠道内积聚的气体和液体,有效减轻肠管的扩张程度,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舒适感。作为一种创新的肠梗阻治疗措施,它具有创伤小、无切口、无缝线以及治疗费用较低等优势。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锦旗满满
这项技术,需将导管经鼻腔、咽喉、食管,缓缓送入肠道,最终准确到达梗阻部位附近。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在走钢丝,需要极高的精准度。“所以我们的手术医生,都要进行外出学习和专业培训,以更加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包头及周边的肠梗阻患者。我们利用新技术,把急诊手术变成择期手术,把开腹手术变成微创手术,把可能要造口的手术变成无造口手术……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尊严,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韩熙渊主任欣慰地说。据了解,内镜辅助小肠减压导管置入术,是包医二附院普外一科医学博士韩军威医生从天津所学并成功引入科室,标志着医院在微创肠梗阻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韩熙渊主任提醒道,肠梗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疾病。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肠梗阻多发于老年群体,如果家里的老人出现排便变细、困难,便不干净以及大便带血,甚至停止排气排便时,就有可能是肠梗阻,须尽快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受访专家 | 韩熙渊
包医二附院普外一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采写:王超
编辑:安妮 | 审核:陶然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包头”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