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巳如意过大年 | 舞蹈编导:创造更多佳作 弘扬淮楚文化
文摘
2025-01-27 23:23
安徽
轻盈灵动的凤鸟造型、婀娜多姿的楚舞、遒劲恢弘的楚乐……在淮南师范学院2025年元旦晚会上,原创舞蹈作品《凤鸣淮楚》震撼人心。短短6分50秒,领舞、淮南师范学院舞蹈编导、教师宗怡然用充满张力的舞姿,带领12名学生塑造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奋斗精神,让大家在充满楚风汉韵的舞蹈中,感受遥远而灿烂的楚文化。
2024年,中国考古界最大的“网红”,当数淮南武王墩墓。对于宗怡然来说,她和青年舞蹈编导夏蒙恩以此创作出的舞蹈作品《凤鸣淮楚》,也让她成为师生眼中的“网红”老师。1月24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淮南师范学院舞蹈房见到了宗怡然。精致的五官、纤细修长的身材,初见时,她仿佛鸟儿一般,十分灵动。舞动起来,身姿舒展,柔韧带刚,正如《凤鸣淮楚》中充满力量与柔美的凤凰。“2024年,淮河南岸,舜耕山下,一座被遗忘的古冢武王墩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一天,冢内沉睡千年的楚凤从梦中醒来,至此,开启了她的涅槃重生之路。”这是《凤鸣淮楚》的舞蹈开场,整场舞蹈中,宗怡然通过舞蹈动作的虚与实、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演绎出凤凰涅槃重生这一神话故事的曲折,更传达出对武王墩墓考古工作人员艰苦付出的致敬。宗怡然是淮南师范学院一名年轻的舞蹈编导、教师,擅长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和教学,她在研究生期间共完成了近8部作品的编创,其作品风格主要集中在汉唐古典舞、敦煌、维吾尔族、傣族、现代舞、当代舞等舞种里,2022年原创舞蹈作品群舞《汉韵》《阿齐力》,独舞《旅人》入选北京舞蹈学院举办的“研途有你”全国研究生论坛,并进行线上全国展演。2024年,宗怡然一直关注武王墩墓的发掘考古进展,并以此为创作缘起,萌发出如何将考古研究成果进行大众化表达,让淮楚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构想。为此,宗怡然请教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奚沛翀,确定了以“凤”为主题的舞蹈作品。楚人崇凤,以其为图腾。“凤鸟始终与楚地有着密切联系,武王墩一号墓中出土文物也充分展现出楚人对凤图腾的独特审美情结。”奚沛翀说,“武王墩中的凤鸟形象展现出飘逸灵动的一面,与北方规整、厚重、粗犷的凤鸟纹饰相比,楚国的凤鸟纹饰往往更具灵动、细腻之美感。凤鸟形象在楚人艺术塑造中也仿佛像流云一样,逐渐简化成一种飞扬流动的线条”。最终,宗怡然以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龙凤漆木案上的凤鸟为舞蹈形象进行创作。2024年,她和创作团队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淮南市博物馆等地参观,研究文物、图片、文字等资料,从楚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从舞蹈动作编排到舞蹈音乐创作、演出服装设计,宗怡然和创作团队精心打磨,最终《凤鸣淮楚》得以在舞台上华丽呈现。
2024年9月,淮南师范学院原创作品《凤鸣淮楚》在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组织的对该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进行首演,取得成功。2024年12月31日,《凤鸣淮楚》在该校2025年元旦晚会中进行展演,再次获得满场掌声,同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热度直线升温。舞蹈演出中,还通过大屏幕展示了武王墩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给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赏宝”体验。“这是我们结合考古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淮楚文化在当代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实践尝试。”宗怡然说,《凤鸣淮楚》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把考古研究的学术成果带入大众视野,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互动,让更多人知晓。“致敬所有为武王墩文物发掘保护奉献的人们”,这是《凤鸣淮楚》的结尾。回首2024年,宗怡然说,与传统文化一旦相遇,便是一眼万年,值得一次又一次回眸。2025年,她将更加深入地对淮楚文化进行研究,创作更多优秀的“楚风”文艺佳作,为“动态”弘扬与传承淮楚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