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春联,浸润“中国年味”

文摘   2025-01-30 23:33   安徽  




近日,淮南师范学院开展了以“万福迎春情满师院”为主题的写春联活动,热爱书法艺术的师生们相聚一堂,泼墨挥毫,用一副副对联、一张张“福”字,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增添浓浓的喜庆氛围,送上别具一格的新春祝福。


春节由很多感官符号组成,春联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视觉符号。春联又称“桃符”“门对子”,是华人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装饰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桃符”习俗,最早用于驱邪避灾。千百年来,春联已经成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淮南师范学院开设有美术学书法专业方向,这种专业优势聚集起一批对书法艺术非常热爱、且水平较高的师生们。他们还自发组建起六如书法工作室,将书法文化研究、教学与服务相融合,在学校招生录取、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公益活动,传播书法魅力。


“书法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它不仅是汉字的艺术表达形式,是一种实用技能,也是美育的重要形式,兼具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功能。”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六如工作室负责人陈大利表示。


2023年7月初,他提出用毛笔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倡议后,得到教研室同仁热烈响应。确定书写者人选后即建立微信群,随后分发毛笔、布置任务、临摹经典小楷字帖、重点练习各二级学院和专业名称。其间,很多老师和学生将书法练习作品发到群中,包括颜楷、欧楷、王宠小楷等各种风格。“最终,由学校退休老教师、在职教职工、六如书法工作室成员及热爱书法的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们,用隽永秀丽的字体为5000余名当年新生手写出录取通知书,收到学生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该项活动也因此延续到了2024年录取季。”陈大利说。


书法学是一门研究古文字、书法史、现代书法和书法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学科,而书法艺术在春联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春联所属的楹联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联艺术中包含的文化密码、文化符合、文化信息是多元的。春联通过简洁而富有寓意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陈大利说。不同的书体和风格也为春联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此外,春联的内容还广泛涵盖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知识。


在写春联活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来自赞比亚、缅甸等国家的留学生,也在兴致勃勃学习参与春联创作。


“我觉得汉字很神奇,每个汉字和其它字组合就会诞生出各种各样的意思。写汉字的过程也很美妙,就像进行艺术创作。”来自赞比亚的科塔一边告诉记者,一边自豪地展示出自己书写的“福”字。他想把这份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和祝福,送给千里之外的家人。


来自缅甸的美煜则告诉记者,虽然春节虽不是缅甸官方节假日,但是缅甸的众多华人过春节。华人过春节的热闹场景很有感染力。舞龙舞狮、花车游行等庆祝活动也成为当地社会一年一度的盛景。“我很热爱中国文化,去年秋天来到淮南师范学院学习汉语文文学。半年多来,在老师的传授下,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美煜很开心地写下了“天顺人和”四字横批。


活动中书写的春联,很快相继被送到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手中。美好的祝福在字里行间流淌,浓浓的年味被传递开去。



 推荐阅读 


旧历已成昨,新岁悄然至

速领🧧!师院限定红包

封面正在发放!

2024,我们这样走过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洪伟

责编:邱宇晴 吴飞

审核:涂新宇 张钦

微博:@淮南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