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的7月总结:远方

创业   其他   2024-07-31 21:01   日本  


HI,欢迎来到北风的每月总结。


这里会记录下北风在人生路上升级打怪的一些思考,每月月底都会以本文的形式在公众号集中发布。


当然如果想提前剧透的,可以关注我的朋友圈


你可以点这里查看往期的月度:


2020年: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

2023年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024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2024年7月1日



1、明显感觉近两年决定—>执行的卡点变少了,很大程度是环境推动的;

另一个是过去的正反馈,让我意识到,无论结果如何,做了比对错更重要;

再进一步是,想清楚了总成本,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那就没有任何顾虑,不如就马上行动。


2、好久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招人,管理这个环节,集中感受了一天,大量细碎、繁琐、顺应/抵抗人性的工作是过去所忽略的,但作为直接管理者却没办法逃避的;

之前很多人谈团队士气,凝聚力,有鲜明的团队风格,只是单纯的觉得做的挺好的,现在深知达到这一切,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非常多的事情要做;



2024年7月2日



1,和之前社群的小伙伴面基,认识应该有4,5年了,中间仅见过一面寒暄了两句,这次正好离的不远,就近原则,深入聊了聊。


本来想着看后续是否有机会深度合作做点事情,发现它的赚钱模式和方向已经很清楚,确实没必要再画蛇添足了。


好像看到了同期的自己,但比我当时想的通透多了,没那么多包袱,想到就做,未来光靠自己也一定混的很不错。


能做的似乎只有祝福,以及需要的时候,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助力。


希望未来越来越好。



2,另一位也是加了很久的好友,赶巧来济南,划重点:以上两位,以及这两天接触的人,几乎都是00后。


有点被后浪们卷到,敏感度,执行力都是一流。


也让我觉的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一个直观印象中卷到夸张的领域,依旧能让他们摸到缝隙,野蛮生长。


但需要有足够的探索欲望,好奇心,以及想到就动手的执行力。



2024年7月3日



1,和朋友们吃饭聊到:即使毕业后来到这类非一线的省会城市的毕业生,相比老一辈眼中压力大的北京来说,可能反而更难。


一是初始薪资太低了,除去固定开支,几乎没剩下什么钱了,可能只有本地住在家的稍微舒服一点。


即没过上的更舒坦的生活,也依旧没逃掉北漂的痛苦。


二是上升通道太狭窄了,除非有人带你或者自己摸索“开眼看到世界”,不然能靠熬工龄换换来待遇上升就已经是理想状态了。



2,另一个反面是,优秀者能够快速脱颖而出,拿到资源,拿到结果。


有些社交能力强的朋友,俨然“小地头蛇”的做派,做什么都有快捷通道。


这应该归在天赋?至少现阶段的我学不来。




2024年7月4日



昨天团队集中组织了一场保险专题的活动,因为之前几乎都配置齐了,所以这次更多带着审慎的视角来看,自己的现有配置以及理解是否有偏差。


大的方向意外险,百万医疗,都是纯消费性的,成本不高,可以闭眼买了,几乎没有偏差。


更进一步的定期寿险和重疾,第一要求是排除了一切储蓄性的险种,重疾就差不多被pass了。


而它主要保证的是重大疾病后的持续性收入问题,而这点我觉得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律性储蓄来弥补。


因此产生的大额住院门诊消费也可以通过百万医疗,医保等弥补掉大部分。


更有价值反而是定期寿险,对于家庭收入的支柱型成员来说,万一因为某些极端事件g了,也能留一大笔资金保证家庭的良性运转。


再往上走,就是高端医疗,年金,传承等性质的,总体还是感觉离的有点远。


可能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对于类似的消费还是有些卡点,生病的代价更直观的感受是太贵了,不妨提早多锻炼,未雨绸缪,不如把风险都扼杀在摇篮里。





2024年7月5日



1、从济南回来后,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了一些事,以及其他人问到的问题,好像让我突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久违的学习热情之下,买了一本《奈飞文化手册》,与朋友交流来看,有很多感触。


理想情况下团队文化氛围,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虽然工作又难又苦,但每天都会和自己说“天呐,太难了,但我又太想做这件事了?”


如果你的团队让员工产生这样的感觉,就证明你已经成功营造了一个奋斗的文化氛围。“


身边也确实有这种做的好的团队,相比流水线式黑奴工作室,能明显感受到在具有突发性,有挑战性,资金安全性的任务上。


他们展现出来的爆发力,坦然自信的交付状态,相比所谓的团队规模,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2、朋友提到一个自己的管理策略:”发工资给补贴的时候会给补贴理由和期待进步两个方面;


每次写他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慢慢推进就会是自己想要中的那样。“


事后看,这类微小的管理细节,作用是巨大的,这样点对点的接触,才是最需要管理者传递团队文化需要做的。



3、换个角度看,过去绝大部分人做到的完成任务,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在红利推动下,很多微小的问题被掩盖掉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潮水褪去,才知道谁才是有真本事的人。


以我目前理解,简单总结就两段话:


在你期望的方向上,加正反馈,并明确告知;

在你排斥的方向上,设置一切阻碍,明确原则;


除了日常工作的保质保量,这才是更需要思考,更需要花费精力来推进的。


期待一年后的状态。



2024年7月6日



和老友见面,聊了很多,貌似我们每次见面都是那种心血来潮漫无目的的瞎聊,几乎都是同步近况,以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思考启发。


能有人和你坦诚的聊这些就很难得,虽然没有一起共事,业务上也很少交集,但都在沿着自己的路向上爬,就像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平行线,谁掉队了就互相拉一下。


正巧他的房子装修好了,就去参观了一下,喜欢这种一步步把梦想在现实中一点点具像化的感觉。


一起吃了全牛宴,希望我们下个阶段的目标都能实现。



2024年7月7日



摆烂日。


看了《玫瑰的故事》,感慨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喜欢牡丹哥,太好笑了。


看了《默杀》,看的时候聚精会神,不过出了影院就忘了。


玩了几把游戏,最近喜欢玩adc ,享受极限距离的掌控感,和对刺杀的极限反应,不过相比手游,端游为啥还这么菜。


Gpt 对工作的渗透越来越多,想到前些年如果会用这些技能,拿个白名单不是洒洒水。


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意味着简单模式已经结束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无一不是在用门槛过滤一部分人,当门槛讲到足够低的时候,游戏规则就要改变了。




2024年7月8日



小酒馆的质量一如既往的好,记录几点:


1,过去我们都在关注“资产端回报”:资产升值,比如股票,房价的上涨;


因为历史超额收益的影响,几乎都忽略了“负债端回报”,比如股息红利,房租收入。


但目前大的宏观环境不支持太高的资产回报,反而应该多去关注负债端的投资机会。


类比到web3,目前的空投,打新类的机会不多,选择生息类的机会,比如质押,也能保证在当前周期中熬下去,等待新的资产端的机会。


2,过往的教育,让我们潜意识里都只局限在“同态竞争”,比如读书时,考赢了全班/全校/全市,你就能拿到奖励;毕业时卷赢同期应届生,就进了大公司。


但现实的价值来源:


一是你能创造独特的供给;


二是能找到供需不平衡的市场,尽情的享受红利期给你带来的奖励。


差别在于“同态竞争”思维影响下,你只能享受某个特定市场的,限量的价值给予。


而打破这个限制,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不要过分渲染努力,价值来源里,99%是选择,1%是努力。



2024年7月9日



这两天运动量直线上升,原因是工作室装了台球,跑步机等娱乐运动设施。


本来前几天还没有人去主动运动,这次加了游戏化的属性,台球输了的人,惩罚跑步1km,不兑现记入“征信”,不许上台球桌。


这就有意思了,跑步机变成了使用最频繁的设备,大家也变相运动起来了,比私教督促好用哈哈



2024年7月10日



今天团队内部复盘项目,聊到大部分项目都是有周期的,不太可能存在长期性项目(我编的哈哈)。


见过挺多人在某个项目的红利期赚到了不错的收入,但一旦项目的红利褪去,就又回归到单兵作战,寻找方向的状态。


这让我想到雪姨之前的有次分享提到,什么才是你的根?根是四样东西:


1,你的团队

2,你的钱,你的有效资产

3,你的影响力

4,你的专业技能


早晨路上听小马宋老师的播客,连续25年,平均每5年收入翻5倍,属实强悍,这五次飞跃,无一不是在加强自己的“根”。


这才是赖以我们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在红利期既要赚到钱,也要沉淀下你的根,才不枉时代带给你的幸运。



2024年7月11日



学到一个新词:“凡事彻底”。


“凡事彻底,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要彻底,是平凡的事情做彻底,你就会很牛逼。”


近两年明显感觉和前些年刚出来的时候节奏不一样了,可以有时间思考更长远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把每个阶段的小事做好,做彻底。


就像昨天复盘的某个项目,即使它看起来很难,但只要你把一个个的小事都做好,就能拿到结果。


偶尔把一件小事做好不难,但持续的把每件事都做好就很难。


希望能把“凡事彻底”的态度,贯彻到未来的每一件事上




2024年7月12日



从小到大去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之前看到有人说北京挂号难,很难共情,这两天爸妈来北京看病,走了一遍流程。


大医院的专家号,几乎都要提前一周准点蹲着抢,否则几乎都没有号,像这种临时来的,更是没啥机会了。


黄牛能解决的只是帮你提前抢而已。


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挂国际部/特需,可以理解为vip通道,以我这次为例,同一个专家的成本,涨了八倍。


而且商业保险也都不能报,除非是高端医疗。


当然体验也提升了无数倍,今早六点多到医院,普通门诊挂号排队的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国际部这边单独的一栋楼,不用排队直接就可以取号,进诊室。


另一个就诊体验,普通的上来直接来一堆检查,聊了没几分钟就结束了,而且每个环节都得卡你排队消耗你时间。


这里可能流程差不太多,但至少问诊时长,态度,流畅度上能感受到有被重视。


还为数不多的几次去医院,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是好多人,但资源是有效的,只能通过消耗时间的方式普惠大众。


要想快速解决问题,要么掌握某些权力,要么拥有钞能力,这样想,能在关键时候为家人提供更便利的条件,这何尝不是努力最好的理由呢。




2024年7月13日



1,被川普被刺杀的消息刷屏了,不得不说,七十多多岁的老人,能在那种环境下,迅速作出反应,到被媒体抓拍传播,再到现在依旧在努力的利用热度,宣传下一步计划抓住人心,实在是太聪明,太努力了,实在佩服。


2,晚上去看了《抓娃娃》,好笑又可悲。



2024年7月14-16日



外地工作室的朋友过来交流,工作上的问题,大体总结3句话就能概括:


1、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不是你安排了,员工操作了就好了;


2、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上限,要清楚金钱、时间的支出和收入在哪个地方是重要的;


3、不要过高迷信效率,人的差距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做过之后的沉淀,下一次的高效率是叠加了上一次的经验;


说起来貌似很容易,每一步都是踩了一个个坑之后总结来的。



每个月最期待的就是外地团队和圈内前辈过来交流时候,按童刚大哥给的复盘格式(要 感 动)写下本次活动的感受:


1、要(印象最深的要点)


1.1 项目的发盘:听完有些汗流浃背,深知自己肩负了重大的责任,很多地方做的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可能只有在行情冷淡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


每个角色都是自己给自己,只有走到这个标准,才能承担这样的角色。


1.2 上帝视角:作为项目的关键决策者,是一定要具备上帝视角的,只有清楚总体的情况,才能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在什么水平;


甚至说,即使从自身角度你把现有的事情做好了,但从大的视角来看,可能也仅仅是前50%的水平。


1.3 中层承接者:既要承上,又要启下,尤其是超长期的项目,本身就很反人性,要阶段性的向上了解总体情况,又要向下了解执行情况,才能有机会达成目标。


1.4 取舍:好哲学的一个词,每一刻都要面临取舍,但取舍的标准应该是取决于你想要的目标,以及要付出的成本,而一定不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1.5 岁月静好的背后,一定是有人在背后在默默的努力。



2、感(有哪些感受)


2.1 汗流浃背,脑海涌现出好多可能会出现的项目问题,深知自己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


2.2 感谢团队,现有的人生全方位体验,完全是借势团队的能量。


2.3 感谢童刚大哥,人生智慧满满,每次见面都能收获很多。



3、动(今后有哪些行动)


3.1 罗列现有运行中的项目,整理自检清单,提前规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2 高难度+长期项目,按最新的标准运行,定期向上向下收集反馈;


3.3 尽可能远离执行视角,对总体概念,实际达到标准做到心里有术;


3.4 享受团队带给我的价值,也尽力在自己能够反哺团队的地方上,多为团队创造价值;



2024年7月17日









2024年7月18日



不想思考,


不想小记。



2024年7月19-25日



战略性断更,憋个大的!

《去寻找传说中的one piece!》



2024年7月26日



警惕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之前完全没想过这一点,今天经朋友提醒才意识到。


一是丧失了反脆弱性,在某个方向过于依赖,习惯性懒散不思考,一旦未来某一天独立面对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


二是非强制性的任务,可能别人并不在意,但某些特定场景,很容易对别人造成困扰。


三是每个人的目的,预期,锚定成本,心理敏感度等都不一样,要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2024年7月27日



最近听到个人消费的话题比较多,脑海里总是涌出来这段话:“会赚钱是能力,会花钱是本事。”


之前老听波旬讲,先学会花钱,才能够更好的赚钱,然后看着他在健身,潮玩,音乐等等领域玩成发烧友,再靠自己的深刻了解,生意也能玩的风生水起。


但我发现身边的人几乎都是反方向走的,先学赚钱,然后在学花钱,但金钱匮乏感好像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逐渐消失。


类似的就像,最近出去玩的时间比较多,即使工作方面没啥影响,但依旧会有负罪感,自我攻击,突然心血来潮的找点事做。


张老师有期播客聊:“当个废物好像也没那么容易”,确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弦,过张过弛都不好。


要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有耐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

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差别。



2024年7月28日



1,昨天看到一组数据:


23年小红书月活同比增长20%至3.12亿,营收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净利润5亿美元。


相比之下,22年营收20亿,亏损2亿。


业绩扭亏为赢就是这个重要转折点,很明显的自身体感也很明显:


1)身边做流量生意的也都在加紧布局小红书,做的人都说很香。


2)不知不觉的遗弃了之前的搜索习惯,比如百度,抖音。就像这次济州岛的行程,不约而同的在小红书的攻略下迅速确定的。


2,北京这几天热蒙了,出门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今天开启济州岛的行程,出国旅行的接机服务真的很香。



2024年7月29日



1,济州岛的海真的很超预期,远超之前看过的。


朋友总结看海的升级路线:国内的海—>济州岛的海—>马尔代夫的海


逐步打怪升级,才能始终抱有新鲜感。


2,每次出国都赶上ok活动,期待能多报销点路费hhh,感谢朋友帮忙。


仔细罗列下,离你比较近,又能如此放心的人,真的不多,珍惜每个能在类似时刻施以援手的朋友。


3,记录第一次出海追海豚🐬,一心想着征服大海的男人,终究还是没能逃脱晕船的魔咒,这种生理性的难受,真的太耗费心力了,今后拒绝一切类似活动。




2024年7月30日



出门游玩分两种:


一种是体验式,比如潜水艇,追海豚,快艇,这是我喜欢的,但是短时间高强度刺激的多巴胺,并不能维持很久,体验过一次就够了。


另一种是拍照打卡式,比如各种网红打卡点,基本上就那一小片地方,卡卡拍几张照片就换地方,更适合精致的年轻人。


今年出行比较多,我发现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仍是普吉岛的行程,在于足够返璞归真,清净,私密性好,可以忘我的享受当下的环境,没有任何压力,于是今天路途中,收藏了好几个体验类似的酒店,期待未来的体验。


今天总体还是高强度打卡,低强度体验。



2024年7月31日



追到了海边日落,还有她。




“北风月度总结”系列仅作为个人的记录和思考,如有一点对你有所启发,不胜荣幸。

 

北风博客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