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物质被发现,在中国和在印度,可能会面临2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李笛吐槽,国内有一家掌握了新技术,学员马上会被其他公司以更高的价钱挖走,然后复制同样的产能,直到市场同质化为止。 而在印度,即使是很小的细分领域,都会有相关的联盟、协会,各家在特定领域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彼此之间默契地不抢生意。 不仅明确分工,这些联盟还像一条条神经,把行业的变化、需求输送给“大脑”,以快速获取政策支持,她每隔不久就能听到印度那边出台新规的消息。 这样的团结、效率让李笛惊叹:“3年5年做不成事,10年20年说不定就做成了。” 但王军却觉得,印度庞大的政商体系,是蜜糖,更是砒霜。 在货架、橱窗张贴广告需要单独的许可证,连在店内放音乐都要许可证……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印度却是稀松平常。 当年他去考察时就发现,一家传统超市若想在印度成功开业,至少需要40多种许可证,每拿一个证都得掉一层皮。 他的一位同行去印度办厂,采用的环保技术十分先进,各项指标都远超国际标准,但执行的官员总能找到莫须有的理由挑刺。 “说到底,这些印度人就是想要钱。”王军说,那位同行最终缴纳了50万卢比(约4.2万元)的“保护费”,是官方办理费近百倍。 这种情况至今仍然未能改善,前段时间他还看到新闻,印度一个高级环境工程师,光贪污的现金就高达23亿(约1951万元)卢比,纸币铺满了整个房间,“这可是在印度的价钱”。甚至一家企业还会遭受双重盘剥,如韩国浦项钢铁走完地方流程,又被印度中央政府罚了一笔巨款。 “因为印度只是地理上的说法,内里是散装的。”王军介绍,印度有6种宗教信仰、10个主要民族、22种语言,28个邦各过各的日子,有些地方法甚至和印度宪法都是冲突的,外商得处处打通关才行。 当然,印度政府也有和颜悦色的时候,近期其就向华为、大疆等高精尖科技企业喊话,热烈欢迎赴印投资!印度已经成立了专门跨部门工作小组,并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 “去了可能会面临更狠毒的收割。”王军说。 当年小米、OV进军印度时,莫迪与雷军“亲如兄弟”般合影,大佬们个个都是政府的座上宾。可等厂商们尝到了印度市场甜头,印度就祭出关税大棒、政策打压,逼着去建厂。 印度还如法炮制,一步步引入了整个手机产业,一跃成为了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国。而被引入的公司,等到的不是以技术换市场,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即将被印度财团收购的消息。 “莫迪所推行的经济改革,其实就是与财阀进行的利益交换。”这是王军看新闻总结出来的,在今年美国大选之前,印度选举是世界上最烧钱的大选,“只有财团的政治现金才能撑得起。” 基于此,不止中国手机企业,欧美日韩的车企、药企等,许多都被印度财团摘了桃子。“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王军调侃,现在许多中国企业都对印度提高了警惕。 但海外公司就没那么轻松了,正如苹果一样,“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里,除了印度,还有多少国家能分散风险呢?”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1、现代天庭:《一位中国工程师眼里的印度工厂》2、The Economic Times:《How the middle class will play the hero in India's rise as world power》3、毛克疾:《印度“阶段制造业促进项目”:新版“进口替代”政策?》